为中华而崛起——孔东润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5749479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而崛起——孔东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为中华而崛起——孔东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为中华而崛起——孔东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为中华而崛起——孔东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为中华而崛起——孔东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中华而崛起——孔东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而崛起——孔东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3)班 孔东润,为中华而崛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

2、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这两本书里。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精采,其中对于老师、同学充满着热

3、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相约当中华民族独立、繁荣的时刻再相见言欢。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畅谈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周恩来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弃医从文,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

4、,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

5、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弃医从文,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民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

6、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理想之歌,理想是阳光,把我们人生的前程照亮; 理想是灯塔,在茫茫雾海中指明前进的方向; 理想是翅膀,让我们能在蓝天自由飞翔; 理想是风帆,带着我们在大海里乘风破浪。 理想是挂在树梢上的苹果,只有奋力跳跃才能摘到手上; 理想是壮丽的山峰,只有敢于攀登的人才能领略风光; 理想是遥远的绿洲,隔着波涛汹涌的海洋, 只有不畏艰险的勇敢者,才有胜利者到达的希望。,把握住自己的理想,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Bye by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