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476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初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初 2017 级级 20152016 学年度下期第一学月测试题学年度下期第一学月测试题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20 分钟分钟 分分 值值:150 分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30 分)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诘责(j) 绯红(fi) 不逊(xn) 禁锢(g) 颔首(hn)B.解剖(p) 粗糙(co) 畸形(j) 广袤(mo) 胡髭(z)C.文绉绉(zhu) 尴尬(g) 黝黑(yu) 教诲(hu) 瞥见(pi)D.庶祖母(sh) 一咎咎(lu) 眼翳(y) 滞留(zh) 锃亮(zhng)

2、2、下列成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鹤立鸡群 气宇轩昂 深恶痛疾 翻来复去 美其明曰B.抑扬顿挫 冥思遐想 油光可鉴 五彩斑斓 颔首低眉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茂污纳垢 由然而生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盛收 微不足道 无可置疑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A.他不但活泼开朗,单是那浑身雪白的衣衫,在一片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感。B.这间教室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几十名学生只能正襟危坐在里面上课。C.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炼钢技术,这是无可置疑的。D.在他身边的是一个矮矮胖胖的茁实小伙子,大概是二十二三岁的样子,一见陌生人两腮就红起来

3、,嘴里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5 月 1 日晚,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举行“锅庄”联欢晚会,共庆劳动者的节日,这是 重建映秀精神家园的一件盛事。 “锅庄”是藏、羌民族的传统舞蹈。在节日、庆典之际,人 们相聚在草地上、庭院里,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 _,_,_,_,_,充分展示着藏、羌民族人民纯朴、 热情和剽悍的民族性格。 众人便欢呼着挥舞双袖众人和着浑厚嘹亮的歌声作“甩手踏步”沿圈走动 通常由男子带头起唱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步跳起唱词告一段落后 ABCD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

4、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B、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一目了然的增长。C、有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D、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6.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指出画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 分)一位高傲的富翁遇见著名作家萧伯纳,看着他的帽子说:“你脑袋上面的玩意能叫帽子吗?”萧伯纳反唇相讥:“你帽子下面的玩意能叫脑袋吗?” 。富翁的言外之意是 。萧伯纳的言外之意是 。7.根据语境,仿照画

5、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4 分)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 , ; , 。8.综合性学习(共 7 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 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 堂上挂有“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 “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 得感谢我的慈母。 ” (胡适我的母

6、亲 )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 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4 分)(2) 【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2 分)A.家和万事兴B. 天道酬勤C. 百善孝为先选 项,理由: 。(3) 【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1 分)上联:长辈言传身教明祖训。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25 分) (一)

7、古诗文积累9.按原文或提示默写。 (10 分) ,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 )伤心秦汉经行处,_ 。 (山坡羊 潼关怀古 ) 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的赤壁 )但愿人长久,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8 真正的知己,哪怕远隔天涯,也会心心相印,如同近在咫尺,正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中所说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15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8、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 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

9、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腰白玉之环 ( ) 4 俟其欣悦 (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2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 分)_ 13对文中画线句子(“同舍生略无慕艳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4 分)_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4040 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8 题。 (共 20 分)

10、 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 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 是:我们是一家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 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 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 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 杂的情感

11、,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 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 30 份,有了这 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4)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 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 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6)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

12、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 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 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 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8)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 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 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 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 (9)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

13、还剩三天, 身无分文了。我想 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 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10)被母亲拒绝后迎来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 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 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 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11)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 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 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 (12)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 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 而又温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 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