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遗传学5[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48885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遗传学5[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现代遗传学5[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现代遗传学5[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现代遗传学5[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现代遗传学5[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遗传学5[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遗传学5[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Chromosomal Theory of Heredity,Introduction,孟德尔的工作被认为是生物学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然而他的工作在沉没30多年以后才被人们重新发现,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孟德尔时代没有一个人知道基因的物理结构是怎样的,它们位于细胞中的什么地方,它们又是怎样从亲代传到子代的,等等。也就是说至1866年的时候还没有关于染色体、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描述。,Introduction,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后,有大量的杂交实验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这样就迫使人们去思考、去研究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究竟是什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在细胞的什么地方,

2、细胞中什么样的结构与假设的遗传因子(基因)是相一致的等等。,Introduction,在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后不久的1903年,WSuntton和TBoveri各自独立地认识到,染色体从一代到一代的传递方式与基因从一代到一代的传递方式有着密切的平行关系。为了解释这种相关性,他们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设,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Introduction,1910年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则以科学的数据证实了这一染色体遗传理论(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Introduction,遗传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正是由

3、于接受了这一概念,即细胞学提供的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染色体的行为与杂交实验的遗传因子的行为相关联,它标志着遗传学与细胞学的结合。直到今天,这一学说仍然是遗传分析最本质的一部分。,第一节 细胞,自学,第二节 细胞分裂,2.1 染色质与染色体 2.2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 2.3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2.1 染色质与染色体 定义,染色质(chromatin)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内的一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伸展开的DNA蛋白质纤维,每一条染色体是由一个线性的、完整的、双螺旋的DNA分子,加上围绕其中的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所组成的,是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常染色质和

4、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染色较浅,着色均匀。主要在分裂间期存在。 异染色质:折叠非常致密,在染色体上染色较深,而且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致密程度变化很小,主要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组成性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即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是永久性的在染色体上有固定位置的异染色质)功能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又称为X异染色质,是特定条件下,由常染色质转变而来,染色体,染色体(chromosome)则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在形式,

5、是高度螺旋化的DNA蛋白质纤维。,A metaphase preparation of chromosomes derived from a dividing cell of a human male,染色体的组型与核型,染色体的组型与核型:指在细胞有丝分裂期间观察到的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型或核型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把染色体分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elocentric chromosome)、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ubtelocentric chromosome)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

6、tric chromosome),Centromere locations and designations chromosomes based on centromere location.,染色体的带型,中期染色体经过酶或者其它化学物质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后,染色体上可以出现深浅不一的带纹。这种深浅相间的带纹图形称为染色体带型(banding pattern) 有G显带、R显带、Q显带,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两者不存在成分上的差异,仅反映它们处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不同功能阶段而已。,染色体概念的扩大,染色体这一概念除指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期具有

7、一定形态特征的染色质外,现在已扩大为包括原核生物及细胞器在内的基因载体的总称。大部分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简单,它只是一条裸露的或与少数蛋白质结合的DNA或RNA双链或单链分子。,细菌的染色体,位于细菌细胞中的拟核,由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超螺旋结构。,The Escherichia coli chromosome,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包括着丝粒,端粒,复制起点,基因的编码序列 染色体由核小体构成,The sister chromatids of a mitotic pair each consist of a fiber (30 nm in diameter) compactly fold

8、ed into the chromosome. Photograph kindly provided by E. J.,核小体(nucleosome):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组成:(单个核小体的获得,用微球菌核酸酶(micrococal nuclease)外理染色质,微球菌核酸酶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对核小体间的DNA进行发割最终释放单体核小体) A : 约200bp DNA (核心DNA 146bp 连接DNA 8114bp) 核心组蛋白:H2A、H2B、H3、H4各2个拷贝组成组蛋白八聚体。 组蛋白H1:一个拷贝,位于核小体外面,除去不影响核小体结构,具有组织和种间特异生,主要位于连接DN

9、A处。,B:核小体中200bp DNA 的构成 染色质的DNA 90%是以200bp序列所发现。如果微球菌核酸酶继续对核小体作用,则200bp DNA将降到146bp,因此200bpDNA可分为:核心DNA(core DNA):长146bp(相当抗核酸酸切割)连接DNA(linker DNA):200bp中的剩余部分,长度范围8 bp-146bp,(组 蛋白H1,和非组蛋白的影响连接DNA的长度)。,Individual nucleosomes are released by digestion of chromatin with micrococcal nuclease. The bar i

10、s 100 nm. Photograph kindly provided by Pierre Chambon.,The nucleosome may be a cylinder with DNA organized into two turns around the surface.,In a symmetrical model for the nucleosome, the H32- H42 tetramer provides a kernel for the shape. One H2A-H2B dimer can be seen in the top view; the other is

11、 underneath.,The 10 nm fiber is a continuous strong of nucleosomes,The 30 nm fiber may have a helical coil of 6 nucleosomes per turn, organized radially.,(from Microbial Genetics by Maloy, Cronan & Freifelder),Topoisomerase 拓扑异构酶 Scaffolding proteins 非组蛋白形成的两个支架 Coiling Helical 螺旋卷绕 Solenoid 螺线管”,2.

12、 1 染色质与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多数高等动植物是二倍体(diploid),也就是说,每一身体细胞中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表示;亲本的每一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单倍体(haploid),用n表示。如人的染色体是46(2n46),果蝇的染色体是8(2n8)。但多数微生物的营养体是单倍体,如链孢霉的单倍体染色体数是7(n7)。,2. 1 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体在复制之后含有纵向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chromatids),由着丝粒(centromere)联在一起(图)。每一染色单体的骨架是一条连续的DNA分子,一般认为细胞分裂中期时看到的染色单体就是由一条DNA蛋白质纤丝重复

13、折叠而成的。,2. 1 染色质与染色体,图 染色体复制后含有两条纵向并列的染色单体,The sister chromatids of a mitotic pair each consist of a fiber (30 nm in diameter) compactly folded into the chromosome. Photograph kindly provided by E. J.,2. 2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像细菌、蓝藻等原核类生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不分,细胞的分裂就是个体的增殖。而高等生物是通过单个细胞即合子(zygote)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细胞分裂发育而成的具有

14、亿万个细胞组成的个体,譬如说人就是通过单个细胞即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发育而成的具有1014个细胞组成的。,2. 2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细胞的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mitosis)实现的,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把一个细胞的整套染色体均等地分向两个子细胞,所以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物质上跟原来的细胞是相同的。,2. 2. 1 细菌的有丝分裂,细菌属原核类(prokaryote)。细菌染色体位于细胞内的核区,核区外面没有核膜,所以称为原核。每一原核类细胞中通常只有一个染色体,染色体的结构简单,是一个裸露的DNA分子。,2. 2. 1 细菌的有丝分裂,根据电镜观察,细菌染色体附着在一个称为间体(meso

15、mere)的圆形结构上,这一结构是由细胞质膜内陷而成的。染色体分裂为二后,原有染色体和新复制的染色体分别附着在与膜相连的间体上(图)。,2. 2. 1 细菌的有丝分裂,图 细菌细胞的有丝分裂,2. 2. 1 细菌的有丝分裂,细菌分裂时,细胞延长,带着原有染色体的细胞膜部分与带着新复制的染色体的另一细胞膜部分彼此远离,当两染色体充分分开时,中间发生凹陷,细菌细胞分成两个,这样每一染色体处在各别的细胞中。,Color-enhanced electron micrograph of E.coli undergoing cell division.,2. 2. 2 真核类的有丝分裂,因为真核类的细胞所

16、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往往较多,因而其细胞分裂也更为复杂。 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为说明的方便起见,通常将其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在两次有丝分裂中间的时期称为间期。,2. 2. 2 真核类的有丝分裂,间期时的细胞核中一般看不到染色体结构,DNA是在间期进行复制合成的,因而以DNA为主体的染色体也由原来的一条成为两条并列的染色单体。,2. 2. 2 真核类的有丝分裂,间期又可细分为三个时期,即合成前期(G1),这时DNA没有合成;进入合成期(S)时DNA才开始合成,即染色体开始复制;然后是合成后期(G2)。间期结束后,进入分裂期(M)。 从一个细胞的任何一个分期阶段到子细胞的同等阶段称为个细胞周期(cell cycle)(图)。,图 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示意图,Figure 3-1. Stages of the cell cycle.,(1) 前期(prophase):,前期核内的染色体细丝开始螺旋化,缩短变粗,染色体逐渐清晰起来。每一染色体含有纵向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前期快结束时,染色体缩得很短。,(2) 中期(metapha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