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1)(浙科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703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1)(浙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1)(浙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1)(浙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1)(浙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1)(浙科版必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第第 3 3 章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一、课标内容一、课标内容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概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4.概述 DNA 分子的复制。5.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6.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教学要求二、教学要求第一节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基本要求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4.阅读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感悟科学家实验设

2、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要求说明1.小资料:“DNA 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作课堂资料分析。2.课外读:“核酸的发现和研究” ,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DNA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基本要求1.简述核酸的分子组成。 2.概述 DNA 分子结构及其特点,认识到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重要性。3.活动: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学会并运

3、用建构模型的科学方法,感悟 DNA双螺旋结构对称、简洁、和谐的科学美。4.通过阅读“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 ,感悟科学家综合运用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的过程。发展要求说明1.课外读:“DNA 与 RNA 的化学成分比较” ,作课堂资料分析。2.课外读:“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 ,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第三节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基本要求1.概述 DNA 分子的复制。2.通过“探究 DNA 的复制过程”的资料分析,感悟科学实验中蕴含的理性精神与 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要

4、求说明1.活动:“探究 DNA 的复制过程”只作课堂资料分析。2.小资料:“DNA 半保留复制的观察”不作要求。第四节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表达RNA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基本要求1.列举 DNA 的功能。2.比较 DNA 与 RNA 的异同。3.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4.说明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养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发展要求比较复制、转录、翻译。说明20 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不要求记忆三、教学建议三、教学建议1.1.课时建议(共计课时建议(共计 8 8 课时)课时)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2 课时第二节 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2 课时(含活动 1

5、课时)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 复制1 课时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2 课时复习与小结1 课时2.2.教法建议教法建议(1)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教学重点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采用多媒体手段,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性学习,通过分析两个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实验虽然采用的实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从而认同获得科学结论的基本的方法是实证的方法,并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科学家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把 DNA 与蛋白质

6、区分开,单独地去观察 DNA和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分析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只有 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Cs。(2)第二节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的教学重点是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是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分析。利用课外读:“DNA 与 RNA 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DNA 的化学组成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和 DNA 的双螺旋结构教学模型对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讲论和分析;并让学生通过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 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理解。(3)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DNA 复制的教学重点是 DNA 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7、是 DNA 分子复制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DNA 的复制过程”资料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问题串思考 DNA 的条件、过程、特点。(4)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重点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教学难点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或教材中插图呈现转录、复制过程,设计问题串进行讨论,理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四、实验与活动建议四、实验与活动建议在进行“模型建构: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中,建议在建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前,先熟悉制作模型用的各种零件所代表的物质,再开始动手制作模型,体验制作过程,最终达到加深对 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w.w.w.k.s.5.u.c.o.m w.w.w.k.s.5.u.c.o.mw.k.s.5.u.c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