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二政 治导学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611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二政 治导学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二政 治导学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二政 治导学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二政 治导学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二政 治导学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二政 治导学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二政 治导学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金昌昌市市一一中中导导学学案案编号:编号:013 励志语言:迎着朝阳,想想你今天要做什么;踏着夕阳,想想你今天收获了什励志语言:迎着朝阳,想想你今天要做什么;踏着夕阳,想想你今天收获了什 么。么。课题:课题: 时数(第时数(第 周第周第 课时)课时) 班级:高二班级:高二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精 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 2、理 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 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 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 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 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学生

2、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学习难点学习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自自主主研研讨讨目目标标与与导导入入(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本课学习的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展示电影叶问图片,教师提问:你被叶问里哪些镜头感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分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爱国、团结、勇敢、献身立足学生生活实 际,通过情景导 入课题

3、,激发学 生兴趣,培养学 生的分析概括能 力。在学生分组 分析的基础上进 行总结:爱国、 团结、勇敢、献 身合合 作作互互动动互互动动与与展展示示1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模 式固然最终由其生产方式决 定,但其精神力量则来自民 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 神一经形成,就会成为该民 族共同的、普遍的价值判断 原则并以之为标准去评价事 物,指导实践,为民族的生 存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维护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 式,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 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 文明,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 而不亡,历经磨难而新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1)中华民族精

4、神的基本 内涵是什么?(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 灭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要高扬中华民 族精神?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与中华 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为什 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采用情境问题教学 法、活动探究法和 讲解法相结合,由 特定的情境引入, 在生生、师生交流 互动中探究问题, 感受和理解知识的 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讲解,向学生 传授知识,发展智 力,排除学生认识 过程中的盲目性, 引导学生从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 的能力。 自自学学与与诊诊断断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

5、生活的_,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_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_的事业之中。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 、 _的伟大民族精神。2_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3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_、_ 、 _的旗帜,坚持_的和平外交政策,走_道路,反对籁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_精神

6、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_发扬光大,使_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5_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_。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的_,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_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_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_、_ 、 _ 、 _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_这个主题。无论什么_时期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_。精精 讲讲 与与 点点 拨拨(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 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

7、集中 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教 材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精 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 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这就 是说,数千年中华优秀文化 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伟大的民族精神永远是 中华民族之魂,这里的“魂” 就是精神之魂、是不竭精神 动力之源的意思。关于伟大 民族精神的作用,教材讲了 三点:第一,始终是维系中 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第二,是支撑中华民 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三点从精神纽带、精 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三个方面 展开,内在地包含了历史、 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历史 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

8、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 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 业能够冲破种种艰难险阻, 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 是与我们民族精神的巨大支 撑作用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 桑而不衰呢?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永不泯灭,在于中华民族精 神的巨大凝聚、支撑和推动 作用。教材从古代、近代和 当前三个阶段立意,指出: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 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 图存、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 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这三个阶段

9、既相对区分, 又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 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 全过程。通过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讲述的同时注重材料的引用和拓展。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教学设计设计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题检检测测与与评评价价检检 测测 与与 纠纠 错错1民族精神 ( )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渗透 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是一个民族与其 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A B C D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明为( ) 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 B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力量 C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D中

10、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主要表现在( )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 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A B C D 4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整体意 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_精神 ( )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热爱和平 5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为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中华民族具有_精神。 ( )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爱好和平 D爱国主义巩固基础知识;

11、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拓展能力。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了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 B C D总总 结结 与与 升升 华华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了爱国主义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体会中 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爱国主义。把课 堂传 授的 知识 尽快 地转 化为 学生 的素

12、 质, 培养 学生 归纳 能力 和良 好的 学习 习惯, 实现 知识 与能 力的 迁移孔子主张“和而不同” ,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 ,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 ) ,他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社会的和谐。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就是谋求民族、国家内部的和谐以及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和平相处。中华民族历来珍视民族团结,尊重中华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据此回答 24题。2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人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

13、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利益的这种独特态度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B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C勤劳勇敢和团结统一的精神 D自强不息和爱好和平的精神3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亲仁善邻”思想的有(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A B C D4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说过:“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主要表明( ) 中华民族以热爱和平、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崇尚团结、热爱和平、宽容豁达的精神受到世界的尊崇 中国的强大有利于世界和平,而不是威胁世界和平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