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680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2 章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第 1 1 节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考目标定位】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纲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结构基础: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二、兴奋的传导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传导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

2、神经元之间传导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由突出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传导形式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方向双向传导单向传导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四、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如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与人的语言行为密切相关。【要点名师精解】一、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

3、梢的特殊结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高考资源网KS5U.COM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例 1】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A. 环割后肢脚趾尖皮肤B. 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C. 用 0.5%HCl 溶液刺激趾尖D. 剪去牛蛙的脑【解析】该实验是证明感受器是完成

4、屈腿反射的必要环节,则感受器应为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即感受器的有无,破坏牛蛙的脊髓无论有无感受器都不会发生屈腿反射。【答案】B二、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细胞体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轴突突起 树突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过程(2)特点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高考资源网 KS5U.COM绝缘性: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 50100 次的电刺激刺激神经 912 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

5、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如图):(2)过程高考资源网 KS5U.COM(3)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例 2】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 B 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1)给神经元一个适宜刺激,在 A 处能

6、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 A 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3)若在 A 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 C 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解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2)由题意图中 B 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 A 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

7、能逆向传递。(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 兴奋从 A 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 C 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答案】(1)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2)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能 兴奋从 A 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 C 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感悟高考真题】(20102010全国卷全国卷高考)高考)32.(10 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其位于左后肢趾部的中,神

8、经中枢位于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所决定的。(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 ,立即刺激 A 端(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 B 端(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第(1)小题中,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粘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结合题意,本小题的答案为:皮肤,脊髓。第(2)小题中,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的结构所决定

9、的。第(3)小题中,刺激 A 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符合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生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 ,不能称为反射;刺激 B 端,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答案】 (1)皮肤 脊髓(2)突触的结构(3)能 不能 不能 该活动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20102010新课标高考)新课标高考)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

10、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Na+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 S 中的 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Na+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答案】D(20102010重庆高考)重庆高考)5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自己的鼻尖,这个动作属于A 印随行为 B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活动C 本能行为 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解析】印随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出生后立即发生,而正常人一直都具备这个能力,故答案 A 错。完成这个动作要 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而本能是一系列非条件

11、反射按一定的顺序连锁发生的,故答案 C 错。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自己的鼻尖,在这个叙述中没有刺激,故不能为反射,所以答案 B 错。而这里强调的是动作,没有起因,这种运动是由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所以答案 D 正确。【答案】B(20102010浙江高考)浙江高考)5.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爱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 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 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 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 图表示甲电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去极化状态【解析】本题主要

12、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神经调节,中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中指针偏向乙,说明乙为受刺激的部位,甲为极化状态,乙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中指针不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指针偏向甲,说明甲为受刺激部位,处于去极化过程,乙未极化状态,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都处于极化状态,所以答案为 D。【答案】D(20102010北京高考)北京高考)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神

13、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后迅速被分解了,否则下一个神经元一直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对传来的刺激或兴奋无法作出反应。所以选项C 是错误的。【答案】C(1010江苏高考)江苏高考)13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田,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 b 抻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 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解析】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 项正确。b 为该反射弧位于脊

14、髓的神经中枢,肌肉伸缩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而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B 项正确。处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导到 a 处,a 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C 项正确。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该过程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D 项错误。【答案】D(20092009山东高考)山东高考)8.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 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曲线 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 低 Na+海

15、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 Na+浓度高于膜外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 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钠离子的内流引发了动作电位的原理。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 选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 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 Na+浓度差较低 Na+海水中的大。所以 D 正确,C 错误。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 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 a,所以曲线 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 正确。【答案】C(20092009广东高考)广东高考)53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现象现象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少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解析】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现象 I 的中枢在脊髓,现象的中枢在大脑皮层,故 B 正确。两个现象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以及缩手相关肌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