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436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1、选出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 A、 不省(xng)得 犹望一稔(rn) 睢(shu)园 缭(lo)水 B、 皓腕(wun) 剜(wn) 心 剡(shn)溪 鼎铛(cng)玉石 C、 少年失怙(h) 田父(f) 险衅(xn) 妻孥(n) D、田筹(chu) 泅(qu)水 庭柯(k) 劲(jn)旅 2、选出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2012 年已安然过去,当初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论也不得不归于岑寂。 B、他没有及时作出回应,使得事态朝不可控制方向发展,最终激发了双方矛盾。 C、当初凤姐高调征婚

2、,引来舆论一片哗然。她的行为虽不可理喻,却也无可厚非。 D、连日来,中日两国钓鱼岛争端不断升级,恕目相向,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俄罗斯对美国的战略反击和随后美国的改弦易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当今世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B、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自立的力量,难道还不可以不过仰人鼻息的生活? C、云南发生山体滑坡事件后,引起国际关注,有很多国家领导人亲自致电对受灾者表示慰问。 D、通过对许多成功人士的访问,使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凡是成功,都是奋力拼搏的结果。 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美学家王朝闻说过将作者

3、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感读得鲜明生动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 流利、悦耳的音和调即他自已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 声音,而是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这种情是在充 分理解、感受作品内涵的前提下,通过语调的升降、语速的缓急、节奏的顿挫等 A、 B、 C、 D、 二、文言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 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

4、臣不如也;治 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 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管夷吾亲射寡人, 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 “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 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

5、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 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 ) 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 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 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6、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 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2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 ,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乃用之,可乎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B、彼为其君动也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C、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D、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7.

7、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事君无二心。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 B. C. D. 8.、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 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A、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 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

8、忧。 B、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 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C、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 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D、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 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

9、是也。 (4 分)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3 分)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3 分) 三、诗词鉴赏和名篇默写(13 分,第 10 题 8 分;11 题 5 分,每空 1 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8 分) 念奴娇.咏项羽 秦季昏暗,群雄起,江东少年豪气。项氏有幸,生才俊,曾道“彼可代之” 。而今挥剑所指,可当万人 敌。分封诸侯,舍我霸主其谁? 未意明修栈道,暗中渡陈仓,汉王多谋。四面楚歌,军心涣,纵神力能拔山,豪气盖世,无力挽狂澜, 徒惜虞姬。枉自英雄,未黯人心向背。 本词上片下片各表达了对项羽怎样的感情?结合词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11、将下面句子

10、补充完整:(5 分) (1)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而浮生若梦, ? (2) 、 ,中原北望气如山。 (3) 、我欲因之梦吴越, 。 (4)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10 分, 12、13 题每题 3 分,14 题 4 分, )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 寓言不用说了,即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学 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把它们径直地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

11、人小说, 除了极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 。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 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或嚆矢,也很难径直地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 3 以把其中极少数故事称为“小说” ,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有极少数“粗陈梗概”的小说,不能把这些 故事全都叫做“小说” 。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 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 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严格说来,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

12、。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 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它由过去那样的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 ,变成了篇幅较长的 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在人物刻画上,它由过去那样的不注意人物性格或 只有性格的一刹那闪光,变成了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灵的描写。在作品内容上,它也由记叙 怪异扩大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一句话,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无愧于“小说”称号。 明代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 笔端。 ”所谓“作意好奇” ,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和创造,不拘泥于事实的记录。鲁迅说:“

13、小说到了唐时, 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底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记事实;及到唐时,则为有意识 地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 ”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终于正式形成了,标志着 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终于由萌芽成长为大树,标志着前人著作中孕育的小说因素终于形成了“小说” 这样一个新型的文学体裁。 12按作者的观点进行推断,下列全是真正意义的小说的一项是( ) A 柳毅传书 三国演义 夸父逐日 子夜 B 柳毅传书 红楼梦 阿 Q 正传 老残游记 C 西游记 周处 李自成 百合花 D 儒林外史 守株待兔 老残游记 家 1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4、 ) A作者说“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 ,这“完备”的形式,作者是从“故事情节” “人 物刻画”和“环境烘托”三方面来说明的。 B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 ,关于这个“变迁” ,鲁迅和胡应麟都论及了,这个 “变迁”应是指有意识地写小说。 C文中的“假小说以寄笔端”是说他们借小说这种形式来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寄寓于文字之中。 D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萌芽而成长为大树的标志就是唐代的传奇。 14作者说“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作者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 什么?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拾叶者言拾叶者言 李国文 银杏

15、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 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 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 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 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 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 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 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 黄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