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生预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747335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生预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高职生预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高职生预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高职生预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高职生预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高职生预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职生预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职生 “预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一、问题的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解决了入口问题: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 带来了出口压力:使教育的增长在短期内远远超过了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长(供大于求)。 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就业被全面推向了市场。,人事制度改革,党政机关:以考核录用为主,以计划安排为辅。 事业单位:以计划安排为主,以考核录用为辅。 国有企业:以计划安排为主,以考核录用为辅。私营企业:以考核录用为主。 用人制度改革自身的不完善以及与教育改革不配套,导致了“人才过剩”的虚假表象。,政策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 学研结合的必由之路”。 “一把手工程”。毕业生就业

2、率向社会公布。评估中就业率的权重加大。 把“就业压力”这样一个社会问题主要压在学校方面,“预就业”现象,含义:应届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用人单位)顶岗上班,但尚未办理正式录用手续。 时间:规定在毕业前一年的11月底(20日)以后。实际普遍在毕业前一年的10月到下一年7月,约610个月。 特征:具有身份的双重性(学生、准职工);行为的双重性(教学活动、生产活动)。,二、“预就业”问题,学校管理方面,教学管理 学制改革 教学计划 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 成绩评定,学生管理 生活管理 安全管理 纪律管理 党团管理 操行评定,企业管理方面,劳资问题:自主权在企业,多少不等。 劳保问题:多数企业不给“预就业”

3、学生规范合理的劳保待遇。 合同问题:多数企业没有与学生签定责权利关系明确的短期就业合同。 试用期限问题:有一些私营服务性企业,把“预就业”学生当成了滚动使用的廉价劳动力。,社会管理方面,人事政策制度的适用问题 劳动政策制度的适用问题 户籍管理制度的适用问题,教育政策制度的适用问题 行业特有政策制度的适用问题 社区管理制度的适用问题,三、面对现实的几点思考,1、国家应重视 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以规范管理,牵头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参与部门:人事部门、劳动部门、企管部门、公安部门、 政策取向:维护学生利益;形成规范管理。 约束主体:企业、学校、学生、中介机构等。,2、学校

4、应正确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和 特殊的运行机制,成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专门管理组织,以明确“预就业”期间各项活动的管理责任主体。 建立“以人才、技术、设备为基础,以互动、互补、互利为原则”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预就业”期间各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各项活动的规范有序、健康运行。,3、企业应按“以人为本、同工同酬”的原则,制订内部人事劳资 专门管理办法,与学校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管理责任。 与学生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 向有关部门报告:自觉接受管理指导。 制定内部特殊办法:确保学生劳资劳 保等福利待遇,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5、。,4、社会应关注理解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共同维护其存在的合理性,理论界应加强研究和探讨,发挥好引导和指导作用。 舆论界应正面宣传和报导,发挥好教育和导向作用。 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应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方法,支持、爱护、帮助“预就业”学生这一社会特殊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和家庭应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主动适应“预就业”期间,学校、企业、社会等方面的管理要求。,结 语,“预就业”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具有较普遍的社会性,又带有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因此,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郑重呼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等方面重视、关心、支持高职学生的“预就业”问题,以促进经济社会和高职教育的协调、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