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281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B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 100 米,小于 200 米C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地多D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2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答案】1.C2.A【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河流流向由南向北再折向东北方向,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陡崖处3 条等高线重合,故其高差在 100200 米之间,图中、之

2、间为山脊,受东南季风影响,地处于山地迎风坡,甲地在冬半年不能观察日出,冬季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甲地东南方向为山地。2.在甲与山顶之间修建索道,索道经过山谷上空,与地面高差大,可观赏急流及山谷两侧风光。甲村位于河流沿岸,游人还可以进行水上项目活动,丰富旅游的内容,所以 A 正确。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图,右图表示该地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右图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A. 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B. 年降水量等值线 C.10积温等值线 D.等高线4.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A.纬

3、度位置 B.海拔 C.年降水量 D.年蒸发量【答案】3.A4.C【解析】试题分析:3.图示为山东半岛,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介于 400-800mm 之间,该区域10年积温在4000左右,山东半岛平均海拔低于 200 米,所以 A 正确。4.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和天气等;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有天气、昼长等;降水量多、阴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少,降水量少、 ,晴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少,所以 C 正确。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假定地球为规则的球体。下图中所有点、线位于地球表面,O 点到地球表面大圆 d 的圆周上各点距离相同,弧线 b 上的各点终年昼夜平分,箭

4、头 c 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圆 a 及其内部的各点昼长均为 24 小时,B 点为圆 a 的几何中心,圆 d 与圆 a 相切于 A 点(60W)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当圆 a 集合了半球内昼长为 24 小时的所有点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此刻,A 点的地方时为 12 点B.此刻,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326C.此刻,太阳直射点位于 OD.此刻,M 点的地方时为 18 时6.此时,地球上新旧两个日期所占的范围之比为 A. 1 :3 B. 1 :2 C. 2 :1 D. 3 :1 7.从动态角度来看,当圆 a 由目前状态向着 B 点方向不断收缩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太阳直射点正 由 O 点

5、向着 O点运动 B. 我国漠河地区的昼长不断增加C.图中 N 点的日出时间将提前 D.此时段,开普敦地区以炎热干燥的天气为主【答案】5.B6.C7.A【解析】试题分析:5.由图示可知,O 点到地球表面大圆 d 的圆周上各点距离相同,弧线 b 上的各点终年昼夜平分,B 点为圆 a 的几何中心,圆 d 与圆 a 相切于 A 点,当圆 a 集合了半球内昼长为 24 小时的所有点时,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326。6.由图示可知,O 点到地球表面大圆 d 的圆周上各点距离相同,弧线 b 上的各点终年昼夜平分,B 点为圆 a 的几何中心,圆 d 与圆 a 相切于 A 点,120E 为 12 时,地球上

6、新旧两个日期所占的范围之比为 2:1,所以 C 正确。7.O 点到地球表面大圆 d 的圆周上各点距离相同,弧线 b 上的各点终年昼夜平分,B 点为圆a 的几何中心,圆 d 与圆 a 相切于 A 点,当圆 a 由目前状态向着 B 点方向不断收缩时,太阳直射点正由 O 点向 O点运动,所以 A 正确。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A B C D9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A B C D

7、【答案】8.C9.D【解析】试题分析:8.该地位于华北地区,从考虑阳光方面,夏季南方有树可以遮阴降温,冬季由于比较冷,且盛行偏北风,北方有常绿针叶树有利于阻挡北风,南方为落叶阔叶树,可以增加阳光。9.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热水器安装角度,热水器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402326)2634,热水器安装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大约为6326,与最接近,所以 D 正确。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完成下列各题。10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 月 B6 月 C9 月 D10 月11该水库可能位于( )A松花江流域 B黄河流域

8、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答案】10.D11.C【解析】试题分析:10.由图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可知,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10 月份,所以 D 正确。11.由图可知,7、8 月份流入量少,原因是降水少,其根本原因在于 7、8 月份长江流域受副高控制而出现的伏旱天气,所以 C 正确。考点: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016 年 7 月 9 日,今年第 1 号台风“尼伯特”在福建泉州石狮沿海登陆。下图为“尼伯特”台风移动路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高雄高雄12.台风中心过境台湾期间,高雄A风向由东南风转东北风 B风向由西北风转西南风C风速先变慢后变

9、快 D风速变得越来越快13台风登陆泉州时,泉州A多连续性降水 B多艳阳高照C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D气温上升,气压升高【答案】12.B13.C【解析】试题分析:12.据图可知,高雄位于台风中心的左侧,如下图过境前相当于位于图中左下方,风向为西北风,过境过相当于位于图中的右下方,风向为西南风。由于台风中心不过高雄,所以风速一直较快。13.台风过境会带来降水,台风过境后,降水就会停止,不会形成连续性降水,台风是低压系统,所以 C 正确。考点:常见天气系统下图是祁连山麓某河流冲积扇及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图中从 a 到 bA. 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 B.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C. 地表

10、径流的水量越来越大 D. 泥石流风险越来越大15.发育于祁连山脉的河流水源补给构成中,越往西,冰川融水补给所占的比重越大,主要原因是A. 光照西强东弱 B. 海拔东高西低 C. 气温东高西低 D. 降水东多西少【答案】14.A15.D【解析】试题分析:14.图中从 a 到 b,即从山麓地带延展到冲积扇边缘地带,由于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从 a 到 b,由于地势越来越低,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所以 B 正确。15.越往西,冰川融水补给所占的比重越大,是因为越往西,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降水越来越少,融水比重逐渐增大,所以 C 正确。考点: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1、下图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关于港口附近的地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适宜柑橘等水果生长 B当地多在一月份引河水灌溉C港口多中小型渔船 D船只进出港口常受大雾影响17受洋流影响,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岸侵蚀最严重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6.B17.A【解析】考点: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下面左图为新疆吉木乃县花岗岩石穴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形成“石穴”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A B C D19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有I 岩浆活动 II 变质作用 III 地壳运动 IV 固结成岩 V 风化、侵蚀作用AI、III

12、、V BI、II、III CII、III、IV DIII、IV、V【答案】18.B19.A【解析】试题分析:18.图示的花岗岩是侵入型的岩浆岩;应是图示的数码;是火山喷发产生的喷出型的岩浆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所以 B 正确。19.花岗岩是在地下 I 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型的岩浆岩;后经 III 地壳运动岩石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图示地貌是花岗岩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球状,经侵蚀作用形成的“石穴” ,即经过V 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现在地表景观,所以 A 正确。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

13、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0.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21.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22.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20.B21.C22.D【解析】试题分析:20.植被

14、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21.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所以 C 正确。22.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回答下列各题。23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构造比先形成 B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C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24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 B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C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D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