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版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6049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6版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6版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6版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6版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6版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6版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6版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阳中学富阳中学2015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2015.102015.10) 高三语文试题卷高三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3分)分)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沏茶(q) 豇豆(jing) 处方药(ch) 徇私舞弊(xn)B.便笺(jin) 侮辱(w) 牛皮癣(xun

2、) 载歌载舞(zi)C.街坊(fng) 连累(li) 剥花生(bo) 返璞归真(p)D.内疚(ji) 梵文(fn) 独角戏(jio) 为虎作伥(w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受银泰百货店庆促销活动的影响,玉长城广场周边水泄不通,尽管交警部门有过预案,提早作好布署,但依旧挡不住蜂拥而来的人流。B.思念着的人,留恋着的时光,像空气一样在我们身上转动漂浮,总在某个时刻顽皮地跳出来惹事生非。那斩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常常让人心潮澎湃。C.圣彼得堡风光旖旎,河流纵横,建筑独特,那些像洋葱头一样的圆顶,在阳光下犹如未琢磨的宝石,这座承载着复兴之梦的城池静谧地述说着历史。D.年少的我们,仿佛新

3、出窑的瓷器,晶荧无痕,却无比脆弱,稍一碰撞,便在顷刻间粉身碎骨,再也不能修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个产业被推动的同时,更被指责为导致人格沦丧、网瘾泛滥、家庭破裂的祸根。B.2014年,中纪委派出中央巡视组先后分两轮对27个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展开巡视,查处了一批贪官污吏,有力地遏止了腐败现象的蔓延。C.时值秋冬,不少市民习惯选一些海参滋补品用来进补,可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眼下,市场上的海参产品鱼龙混杂,价格差距很大。D.惩治腐败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而非职能部门唱“独角戏”。因此,公开官场“地震”信息,是对公众参与意识的尊重,不能语焉

4、不详,遮遮掩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 B.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C.尽管房地产市场的各项主要指标都在下降,可依然在正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变动不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较大威胁。D.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 肉”图章,所以遭到迫害。5.下列括号中的两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本拉登这个世界头号恐怖主义分子,身穿金丝镶边的阿拉伯长袍,头扎红白相间

5、的格子头巾,(长着满脸大胡子 脸上长满大胡子),眼睛略带忧郁,性格腼腆,言辞温和。太行山猕猴保护区,(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 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都有随意生长的奇花异草,处处都有悦耳的鸟鸣。A B C D6.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3分)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欢快的旋律。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目前全球有14亿人生活在没有电的世界中,有25亿人无法享受卫生设施服务。亚洲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蕴含的商机和发展动力日益增加。据预

6、计,2010至2020年,亚洲各经济体的基本设施需筹集至少8万亿美元资金进行建设,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上述需求。不少观点认为,亚投行的成立将是对世界银行http:/ 3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国画之美在乎与理游离,这个对中国画家非常重要。中国画是诗意的,也就说,中国画有诗的意味。能够引起人们精神感发的绘画,才有意味。何为“游离”?通过一个例子,读者就能明白。郑板桥擅长画竹,他曾自述画竹经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7、说的是早晨起来看竹,朦胧的雾气、迷离的光线都浮动在或密或疏的竹叶之间,使他顿生画竹的想法。但这心中成竹也不是眼中看到的竹子了,等到磨好墨、准备好纸笔,开始作画时,笔下之竹又不是心中之竹了。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讲,诗有别趣,非关乎理,诗有它独特的趣味,它和逻辑思维的理有不同。画也是如此。中国画是典型的重“神似”,比如徐渭画葡萄,几个叶子,潇洒跌宕,然后画几个圈,告诉你这是葡萄。你一看,真是像葡萄,画得妙极了。可是,你没有食欲,它引起的是你对美的感悟与想象。中国画追求的是意境。中国人画画提取的是客观事物的精粹,而不是外形。所以,仅仅能够引起人们食欲的绘画,在中国人看来,可能不是太好的绘画。中国画并不是

8、完完全全脱离于理,又总是要与理有一定的关系。 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个典型。它画了一千多人、几十匹畜牲,还有无数的木船、推车、轿子,房屋楼阁也不少。神奇的是,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但是,它又不同于西方的写实画,它表现的是对现实的高度浓缩,整个画面的构造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常看常新,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而且,这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艺术作品,大家想一想,如果换在战乱纷飞的五代十国时期,能画出这样栩栩如生的盛世景观吗?如果换在繁荣昌盛的罗马帝国,能画出这样的意味无穷的浓浓诗意吗?如果换在一位与世隔绝的画家笔

9、下,能画出这样的生机无限的生活气息吗?当然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个环境,才能创造出那个特定历史下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这些历史的、社会的、人文的、伦理的因素,就是游离之外不能脱离的“理”。中国画不是生活的直接模仿和拷贝,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对生活的加工,对情感、心智的模仿和体现。就像郑板桥笔下的竹子,“一枝一叶总关情”,那竹叶随之摆动的萧萧之风,“疑是民间疾苦声”,他心系百姓的仁爱之心借着寥寥几笔竹叶跃然于纸上,你怎么能够说,这竹子仅仅是那在雾气、光线笼罩下的竹子呢? 中国人向来重视情理结合,讲求以理节情的平衡。这种人文性的心理满足不仅仅构成了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它本身往往也是一

10、些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说,看文人画要“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8.下列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中之竹”指画家观察的自然之竹,“胸中之竹”指画家勃发画意的心中之竹,“笔下之竹” 则指融入了画家主观创造的艺术之竹。B“眼中之竹”是画家艺术创作的起点,“胸中之竹”是画家创作中的审美过程,“笔下之竹”是画家艺术修养的综合展现。C“笔下之竹”是画家的艺术创造,虽来自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但却并不等同于单纯 的自然之竹和画家的心中之竹。D无论是“胸中之竹”还是“手下之竹”,都是画家“眼中之竹”

11、的升华,是画家经过审美品位、自然想象而创造的艺术作品。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判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画有诗的意味,画面的构造往往充满着诗情画意,这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高度 浓缩。B.能引起人食欲的葡萄绘画,在中国人看来未必是太好的画作,其原因在于它完完全全脱离于理了。C.能画出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传世杰作,源于作者超越时空,融入了历史的、社会的、伦理 的因素。D.中国画重“神似”,讲究对情感、心智的模仿和体现,这与中国人追求人文性的心理满足密切相关。10.文中说“国画之美在乎与理游离”,又说中国画“又总是要与理有一定的关系”。前后是否矛盾? 为什么?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12、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橘 子芥川龙之介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

13、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

14、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

15、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譬的鬓发。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