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741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选择题 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在古代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共有皇帝四百多位,其中以长子继位者只有几十位,占百分之十几的比例。这说明( )A宗法制名存实亡 B嫡长子继承制存在严重缺陷C封建王朝更替频繁 D王位世袭制以宗法制为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自秦始皇开始,共有皇帝四百多位,其中以长子继位者只有几十位,占百分之十几的比例”说明皇位世袭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

2、B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据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唐初无茶税,建中以下始税茶。唐初无酒禁,广德以下始课酒。唐初待工商优甚其趋势自唐中叶以后而始变。 ”这一重大政策转向( )A. 导致之后社会商业活动萎缩 B. 反映了专制政权对商业的控制C. 促进了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加剧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唐政府对盐、茶、酒由不收税到收税,对工商者政策的改变,说明政府加强对

3、商业的控制,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商业活动的状况,故 A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社会分化,故 D 项错误。故应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的状况3. 司马光在编篡资治通鉴时,在以汉书为依据叙述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天人三策”这一内容时,司马光选择性地保留了礼乐教化的内容,而删除了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这一做法反映了( )A. 儒学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 B. 理学影响范圈进一步扩大C. 史学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 D政府对人们思想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考点:历史研究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4. 上古时期编修家谱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魏晋时期,编撰家谱的主要目的是

4、维护门第;宋代打破官修家谱的禁例,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兴盛。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理学占据正统地位 B选官体制发生变革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市民阶层逐渐崛起【答案】C【解析】111试题分析:宋代打破官修家谱的禁例,反映出门第对政治地位的影响下降。理学占据正统地位与对门第的冲击无关,故 A 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逐渐崛起与对门第的冲击无关,故 CD 项错误;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下层也可依靠才学跻身仕途,导致门第的重要性下降,故 B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5.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

5、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注重精耕细作 B生产日趋专业化C减少犁耕依赖 D经营更趋市场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特征。题干所给材料表明家庭农业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犁耕等多个环节,高投入追求高产出,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A 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涉及家庭农业的市场化和生产的专业化,故 BD 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明末农村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犁耕的依赖,故 C 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6. 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 11 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官府文告、日历以及大众

6、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主要说明( )A. 技术进步助推文化呈繁荣景象 B. 宋代科技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 技术进步促进新儒学思想产生 D. 印刷术发展促进了宋代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源于印刷术,科技推进文化的繁荣,故 A 项正确;印刷术促使佛经和儒学经典、官府文告、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没有与西方国家的比较,不能体现科技水平状况,故 B 项错误;新儒学是汉代出现的,故 C 项错误;宋代社会转型不存在,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的发展7. 曾国藩说

7、:“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 ”曾国藩这段话旨在( )A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B主张妥善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要求实现中外通好,全面向西方学习【答案】A【解析】1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余以为欲制(夷)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

8、机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主张改革,故 A 项正确;材料“助我攻剿发匪欲求自强之道”体现曾借西方先进技术“剿发匪” ,挽救统治危机的目的,故 B 项错误;曾是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材料“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反映了曾的洋务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以自强,体现“西学为用” ,未体现“中学为体”的主张,故 C 项错误;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不可能提出资产阶级的改革主张,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8据记载:1862 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

9、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 1911 年突破白银 1000 万两,1914 年至 1918 年徘徊于 300 万两左右,1919 年增至 771万余两。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B外国资产阶级利用并剥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C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答案】B【解析】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9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

10、,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其主要功绩是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解开了中国走向共和的历史新篇章,顺应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因此 C 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昙花一现,排除 B;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A;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

11、窃取,中国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排除 D。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 宪法大纲 ( ) A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 B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队伍的纯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国民革命运动是从 1924 年至 1927 年,而中华苏维埃共国宪法大纲是 20 世纪 30 年代颁布的,故 C 项说法错误;富农等可团结为革命力量的阶级被错误打击

12、,说明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B 项正确;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而大纲里规定富农不能享有相关民主政治权利,划为对立阶级力量,故 A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11.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 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遭到破坏 B地方自治加剧了清朝统治危机C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D社会动荡引发了地

13、方割据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近代尤其是民国初年以来,由于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逐渐形成地方相对独立的财政权,故造成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遭到破坏,故 A 项正确;BD 无从体现,C 说法绝对化。所以答案选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2.1919 年 1 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 “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 ;二、 “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 。1919 年 5

14、 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13.清末的上海, “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 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 B. 上海社会等级观念已消失 C. 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15、 D. 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并非指的是服饰的西化,故 A 错误;材料中“下至娼优隶卒”说明当时仍存在社会等级,故B 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当时上海社会各个阶层崇尚服饰,说明当时经济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故 C 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变革,故 D 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14.1939 年 11 月,日军第 11 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出:“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不在于中国4 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冈材宁次意在强调( )A日军始终把国民觉视为抗战的主要力量 B此时国民党中央军的抗战意志十分顽强C中共军队力量弱小,战场上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