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酒精中毒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45546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酒精中毒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慢性酒精中毒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慢性酒精中毒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慢性酒精中毒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慢性酒精中毒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酒精中毒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酒精中毒课件_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酒精中毒 2013.08.15,酒精中毒所致神经系统损害,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临床病例,胃肠:1. 80%由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2. 20%在胃吸收;3.可以导致胃黏膜损伤、出血、呕吐,肝:1.(9098)乙醇乙醛乙酸CO2H2O; 2.乳酸、酮体增高致代谢性酸中毒;3.糖异生受阻致低血糖,脑:先兴奋 共济失调 昏睡 昏迷 呼吸循环中枢抑制,其他:1.2%肺、肾排出;2.引起胰腺炎、心肌损伤;3.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发病机制,发病机制,酒精主要在小肠吸收,分布于全身器官和组织,大部分由肝脏代谢,小部分经肺和肾排出。酒精主要影响维生素B1代谢,抑制

2、维生素B1吸收及在肝脏内的储存,导致维生素B1缺乏。1.维生素B1缺乏焦磷酸硫胺素减少糖代谢障碍能量供应异常神经组织功能和结构异常。2.维生素B1缺乏磷酸戊糖代谢障碍磷脂类合成减少中枢和周围神经组织脱髓鞘和轴索变性,发病机制,3.维生素B1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其缺乏可致胆碱酯酶活性增高进而加速乙酰胆碱水解,影响神经组织的正常传导功能。酒精是脂溶性物质,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膜,作用于膜上某些酶类和受体,影响神经细胞功能.,慢性酒精中毒临床表现,1.酒精依赖 2.震颤谵妄 3.威尔尼克脑病 4.柯萨可夫精神病 5.周围神经病 6.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 7.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8.酒精中毒性

3、视神经病变 9.酒精性肌病 10.酒精性痴呆 11.继发性癫痫,慢性酒精中毒概念,长期大量饮酒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可 波及大脑皮层、小脑、脑桥和胼胝 体,引起组织变性,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1)酒精依赖,不可克制的饮酒冲动 有每日定时饮酒的模式 对饮酒需要超过其它一切 对酒精耐受性的增高 反复出现戒断 只有继续饮酒才可能削除戒断 戒断后常可旧瘾重染,(2)震颤谵妄,1.定义:是在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急性脑病综合症。2.临床表现:常在戒酒后3-5天突然发病,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妄想和幻觉,伴有震颤、焦虑不安、失眠和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往往在晚间病情加重,一般持续3-6天。部分

4、病例出现震颤谵妄后不能完全恢复。,(3)Wernicke 脑病,威尔尼克脑病 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 E 由于维生素B1 (即硫胺)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性疾病。,Wernicke 脑病病因,1.病因:硫胺(维生素B1)缺乏。动物实验表明慢性酒中毒可导致营养不良主要是硫胺缺乏,后者又可以加重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加重,慢性酒精中毒,维生素B1缺乏,Wernicke 脑病发病机制,2.机制:硫胺(维生素B1)主要从饮食摄取,嗜酒者常以酒代餐,甚至数天不进食;长期嗜酒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及小肠黏膜病变使吸收不良,导致硫胺摄人不足。硫胺缺乏使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不能

5、生成靠葡萄糖氧化产生ATP作为能源,代谢障碍引起脑组织乳酸堆积和酸中毒,干扰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和摄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韦尼克脑病。,发病机制,嗜酒者以酒代餐,胃肠功能紊乱小肠黏膜病变,B1摄入不足,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脑组织乳酸堆积和酸中毒,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和摄取,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韦尼克脑病。,(3)威尔尼克脑病,1.病变部位:累及丘脑、丘脑下部、乳头体和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第四脑室底部和小脑等。2.病理改变: 急性:主要是围绕第四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等部位出血、坏死和软化,神经细胞轴索或髓鞘脱失。 亚急性:可有毛细血管增加和扩张、细胞增生和

6、小出血灶,并伴有神经细胞变性和小胶质细胞增生。 慢性:可有乳头萎缩、病变区实质成分丧失、星形细胞反应活跃及陈旧性小出血灶。,威尔尼克脑病临床表现,3.临床表现: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和精神障碍三联征。约80%存在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出现四肢无力、肌肉萎缩、肢体远端套样感觉障碍、腱发射减弱或消失。4.辅助检查:可见血丙酮酸增高,维生素B1含量降低,肝功能异常;脑电图多为弥漫性慢波;部分患者颅脑CT可见皮质萎缩和脑室扩张等表现。,Wernicke 脑病诊断依据,有引起维生素 B1缺乏的病因或诱因。 典型或不典型“三联征”或“四联征”。 辅助检查: 脑 MRI 显示第三脑室、丘脑、乳头体、第

7、四脑室基底部及中脑导水管周围 T2 加权像呈对称性高信号影; 血丙酮酸盐含量增高和( 或) 转酮醇酶活性降低,维生素 B1浓度低于正常,血尿硫胺含量减少等。 维生素 B1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Wernicke 脑病治疗及预后,病因治疗最为重要,慢性酒中毒患者胃肠吸收不良,B族维生素口服或肌注作用不大,应立即静脉滴注维生素B1 100mg,持续2周或至患者能进食为止。一经诊断或仅仅开始怀疑时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B1100 mg,在开始治疗的 12 h 内静脉滴注维生素 B1,安全剂量可达 1 g。 如不及时治疗WE的自然病程可继续进展,患者出现昏迷、休克

8、及心血管功能衰竭等常提示预后不良。,(4)柯萨可夫精神病,表现为近事记忆力障碍、遗忘、错构及自知力丧失,常伴有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但患者意识清楚,语言功能、应用和判断以及远期记忆存在,部分患者合并多发性神经炎、肌萎缩和肌无力,腱反射减弱。,(5)周围神经病,1.病理改变:轴索变性和脱髓鞘。2.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四肢末梢感觉和运动障碍,通常由下肢开始逐渐由远端向近端对称性进展。表现为肢体麻木、灼热疼痛,病情进展出现肢体无力、套式感觉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和腕下垂,肌肉萎缩,腱反射消失。病变累及自主神经出现头晕、失眠、多梦、心慌、多汗、阳痿、体位性低血压和大小便障碍,称为酒精中毒性自主神经病。

9、累及颅神经可出现相应颅神经损害表现。,(6)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1.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小脑蚓部。2.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和躯干的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或动作笨拙,醉酒步态,步基宽,直线行走困难。眼震、构音障碍和手震颤少见。3.辅助检查:CT 及MRI检查可见小脑蚓部萎缩。,(7)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脑桥基底部的中心,脑桥背盖部和脑桥周缘组织不受损害。2.临床表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先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进而迅速出现皮质延髓束和皮质髓束损害,表现为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假性球麻痹症状及驰缓性会痉挛性四肢瘫等。意识模糊或谵妄状态,有时还伴有抽搐。3.辅助检查

10、:MRI可见脑桥T2高信号改变。多数于发病后3-4周内死亡,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8)酒精中毒性视神经病变,1.病理改变:主要是双侧对称性神经脱髓鞘、视网膜节细胞消失。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视力进行性下降或视物模糊,伴两侧对称性中心暗点,但周边视野不受影响,晚期可见视神经萎缩,并可伴共济失调、四肢轻瘫和震颤等。,(9)酒精性肌病,1. 急性肌病:发生在长期饮酒和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多在一次大量饮酒后急性发病。表现为肌痛、肿胀并可有运动障碍和痛性痉挛,伴腱发射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升高,肌肉活检可见急性横纹肌溶解,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本病常发生肌球蛋白尿,且常因急性肾

11、功能衰竭、高血钾而死亡。,(9)酒精性肌病,2.慢性肌病:多由长期酗酒所致,也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病初表现为弥散性肌无力,后出现特征性的近端肌无力,尤其以骨盆带肌和股部肌肉为主,常见肌肉萎缩、腱发射减弱或消失,肌肉疼痛较轻。,(10)酒精性痴呆,1.定义:由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一种器质性痴呆。2.病因:与酒精对脑组织的直接毒性作用以及酒精中毒所致血管痉挛、低血糖、B族Vit缺乏有关。3.临床表现:初期可有倦怠感、注意力不集中、淡漠、失眠、烦躁及昏睡等,继而可出现行为人格障碍,逐渐发展为智力障碍(特别是记忆力下降)、定向力和判断力损害。4.辅助检查:CT显示额顶区脑萎缩,沟裂变宽,侧脑室扩大等。,

12、(11)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癫痫,慢性酒精中毒可伴有癫痫发作,是由于严重躯体依赖,断酒后血中酒精浓度急剧发生变化引起,镁钾离子浓度降低,动脉血pH值上升,诱发肌阵挛阈值降低,导致癫痫发作。在治疗时用药物控制痉挛发作后,没有必要继续用抗癫痫药预防再发作。,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癫痫机制 其机制可能是酒精的神经毒性作用直接损害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使脑细胞脱水变性坏死缺失,导致神经细胞萎缩; 也可引起硫胺缺乏而使转酮酶丙酮酸脱氢酶和 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下降,使类脂和蛋白质合成障碍,导致三羧酸代谢障碍,从而使细胞内环境紊乱,细胞代谢障碍,使脑细胞坏死萎缩,并可能诱发脑电波异常 。,慢性酒精中毒诊断与鉴别诊断,主

13、要依据饮酒史、临床表现及血、尿酒精浓度测定等诊断。 急性酒精中毒的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应与引起昏迷的疾病如镇静剂中毒、CO中毒、脑卒中、颅脑外伤等鉴别; 戒断综合症的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应与精神病、癫痫、低血糖等鉴别;慢性酒精中毒的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应与其他类型的痴呆鉴别。,影像学表现,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 M RI 特征性表现: Zu c coli 等总结 We r nic k e 患者 M R I 表现, 85% 以上患者病灶位于丘脑内侧、 三脑室周围出现对称性 异 常信 号, T 1 WI 上 呈等 信 号, T 2 WI 及 T 2 FL A I R 上呈高信号。65% 患者病灶位于导水管周围

14、,58% 患者病灶出现在顶盖部; 个别患者在舌下神经前核、 小脑出现类似异常信号。国内研究报道,丘脑内侧、 三脑室周围出现对称性长 T 1 、 长 T 2 异常信号是 We r n ic k e脑病的特征性 M RI 表现。,影像学表现,也可无特异性表现,以脑萎缩、脑室扩大多见。 以脑皮质萎缩多见,绝大多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减退。智能减退和脑萎缩的程度与饮酒量、饮酒史密切相关。 摘自医学信息2011(03),慢性酒精中毒致脑萎缩探,沈伟。,脑电图表现,应用EEG和TCD对9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慢性酒精中毒组EEG异常率61.11%,明显高于

15、对照组6.67%(P0.01),主要表现为慢波化并以弥漫性和活动占优势,并伴波前移或泛化现象。 摘自精神医学杂志 2011 年第 24 卷第 4 期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秦伟。,TCD表现,慢性酒精中毒组TCD异常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P0.01),主要表现为峰值流速异常、不对称,部分伴频谱形态改变,三峰波型频谱明显增多。 结论 EEG和TCD检测对于慢性酒精中毒者的脑功能状态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摘自精神医学杂志 2011 年第 24 卷第 4 期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秦伟。,慢性酒精中毒

16、的治疗,戒酒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和成功的关键。 轻度(如清晨震颤),可门诊治疗。 中重度住院治疗。-主要治疗戒断综合征 基础治疗: 应大量补充营养和B族维生素以及必要的脂肪酸和抗氧化剂,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并补充神经营养成分如硫胺( 维生素B1 ) 等,这些都有助于戒酒和康复治疗.对于伴随胃或肝功能障碍者可施用治胃及保肝药,以减少长期酒依赖造成的身体中毒而致的器官损害。,治疗,(1)酒精性震颤:轻者不必药物治疗。震颤持续或较重者可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 20mg Bid,逐渐增加剂量到80-120mg/d。有焦虑、失眠 可给予抗焦虑治疗。,治疗,(2)震颤谵妄:为内科急症。治疗措施包括:使用苯二氮卓类及普萘洛尔等药物控制症状。患者常有脱水、低钾和循环衰竭,应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用小量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症状。预防感染和并发症。采取保护性约束,防止冲动和自伤。,治疗,(3)威尔尼克脑病和柯萨可夫综合征早期大量给予维生素B1,重症患者可同时给予烟酸和其他B族维生素,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改善,但精神症状恢复缓慢。 (4)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应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足够的营养,低钠血症者缓慢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