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376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 )不出门去吧, ( )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 )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

2、,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3、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 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

4、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摘编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依次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只要就 B即使就是也C虽然但也 D即使只要就2下列有关“北国的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虫唱,玉泉夜月和潭拓寺钟声均是北国秋意最浓处。B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底,如果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陪衬会富有秋意。C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

5、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让人感到秋日阳光的明媚灿烂。D比起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南方的秋,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的那一种槐树的落蕊,像花而又不是花,常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B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会使人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和一点儿点儿落寞。C枣子、柿子、葡萄的成熟时节往往在七八月之交,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更是北国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清秋的佳日。D在中国,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秋天都能引发他们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

6、感触。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兰亭集序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

7、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买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8、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羲之幼讷于言 讷:不善言辞B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就:到去C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咸:都D列坐其次 次:顺序5下列对文中及地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子:堂侄,从父兄弟(分为从父兄、从父弟)之子。从:堂房亲属,是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文中“从伯” ,亦即堂伯。B癸丑:干支纪年。古人常用“天干” (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 (甲、乙、丙、丁等)十个字相配纪年。C修禊:古代的风俗。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

9、一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D真草,书体名,真书和草书。真书是指从汉魏到隋唐以前的过渡性楷体,又称为“正书” ,分“北碑”和“南碑” ,其特征是楷中有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受人器重。他幼时虽不善言谈,但长大后很善于辩论,且以性情刚劲、正直而著称,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书法精湛。他成人后擅长隶书、楷书和草书,人们称赞他隶书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C王羲之淡泊名利。他刚到浙江,就有终老于此的念头,曾与文人雅士聚集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D王羲之生性爱鹅。有老妇

10、有只鹅叫声很好听,但王羲之未在集市上找到这种鹅,就前往观赏,老妇竟杀鹅烹菜,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氓节选内容,完成 8-9 题。氓(节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8 尚书云“诗言志” ,节选部分抒发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

11、 分)9节选部分对桑叶的前后变化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1) ,靡有朝矣。 (诗经氓 )(2) ,所思在原道。 (涉江采芙蓉 )(3)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4)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7)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8)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9)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1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2、)题。 (21 分)别了, “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在香港飘扬了 150 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 25 任港督的庭院。4 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 时 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 5 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

13、劳斯莱斯” ,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晚 6 时 15 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 “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 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 时 45 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

14、第二次降旗仪式。156 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 “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 点 40 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

15、和第 28 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 1997 年 7 月 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 1997 年 7 月 1 日电)(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的最后时刻是在香港飘扬了 150 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B新闻主体部分按空间顺序组织材料,这种巧妙的结构安排,使文章的表述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C彭定康“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这一句既点明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更写出了英国失去香港的失落。D称英国的告别仪式为“日落仪式” ,一是仪式是在“晚上 6 时 15 分”进行的,二是“象征英国管制结束” 。(2)文中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请举例说明(6 分)(3)文章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深刻含义?(6 分)(4)这篇新闻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它胜在什么地方?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