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课件(绪论)_图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293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9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绪论)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绪论)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绪论)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绪论)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绪论)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绪论)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哲学课件(绪论)_图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烈欢迎新同学,重庆大学STS中心,Introductor:,杨长福,重庆大学马研部 Phone#:13101328280 E-mail:ycfmx ,教材,徐小钦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上课及考核,上课:due to: 2014,3-6 考核:卷面(70%) + 平时(30%) 考核方式:卷面部分:堂上开卷,参考读物,1、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 2、卡尔纳普 科学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第2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0,绪 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哲学与自然辩证法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一、什么是科学技

2、术哲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统称. 1.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在20世纪的美、英得到广泛的发展: 大学里成立专门的系、所(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学术团体(美国:科学哲学学会) 学术刊物(科学哲学(美)、英国科学哲学杂志),绪论,英文中Scientific Philosophy和 Philosophy of Science都可译为“科学哲学”; 可以这样认为,“科学哲学”一词是从“科学的哲学”(scientific philosophy)发展成“关于科学的哲学”(philosophy for science),进而简称为“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

3、ce)的。,绪论,“科学的哲学”源起于20世纪20年代,赖欣巴哈写过一本书:The Rise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他把19世纪的思辨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归为“不科学的哲学”,提倡用科学的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方法)来从事哲学研究,称为“科学的哲学”.,绪论,对于什么是科学哲学,按照E.D.Klemke的看法,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从“科学哲学不是什么”开始: PS不是宇宙观或自然哲学 PS不是科学史 PS不是科学社会学或科学心理学,绪论, PS不是科学科学哲学科学实在世界,绪论,(定义) E.D.Klemke:通过对科学的目标、方法、标准、概念、定律和理论进行逻辑的

4、、方法论的分析,进而试图理解科学的意义、方法和逻辑结构。 PS的对象:科学 PS的目的:增进对科学的理解,绪论,PS的描述方法: (1)以人物为中心的方法 逻辑原子主义:Logical Atomism (B. Russell, L. Wittgenstein); 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 (M. Schlick, R. Carnap); 逻辑经验主义:Logical Empiricism (H.Reichenbach, C.G. Hempel);,绪论,批判理性主义:Critical Rationalism (Popper, Lakatos); 历史主义:Histor

5、icism(Kuhn);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P.Feyerabend); 科学实在论:Scientific Realism(D.Shapere, M.Bunge),绪论,(2)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 PS的主要问题 根据E.D.Klemke的描述,PS有17个问题: (1)形式科学(formal science); (2)科学描述(scientific description); (3)科学说明(scientific explanation); (4)预测; (5)因果性和定律; (6)理论、模型与科学体系 (7)决定论,绪论,(8)物理学的哲学问题;

6、(9)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哲学问题; (10)社会科学; (11)历史; (12)还原与科学的统一性; (13)科学的外延;(14)科学与价值; (15)科学与宗教;(16)科学与文化; (17)科学的极限,绪论,PS的意义 的意义或有无意义,并无多大意义,准确的说法是对某人有什么样的意义。因此,PS的意义也是指它对哪些人有意义,绪论,PS是理论科学,其意义主要是理论意义 (1)是对科学的哲学反思。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有意义; (2)PS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对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有意义; (3)也可以有人生的意义。“利令智昏”,暂时远离“尘世”,绪论,2. 技术哲学(见技术观部分)讨论一下工程哲学,二 与

7、自然辩证法的关系,1.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的建立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为标志。 自然辩证法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对自然辩证法的不同意见,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德语ktik der natur)首先是由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提出来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就这个词的原意来说,是指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 一般认为,这一理论的确立是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18731886)一书的准备为主要标志。 其基本思想是,辩证法不仅在社会生活和人类思

8、维中起作用,也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即“表明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实在的发展规律,因而对于理论自然科学也是有效的”(M3P485),一些西方科学哲学家否认自然界存在辩证法,他们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辩证法不过是恩格斯的虚构。梅洛庞蒂和萨特认为,恩格斯把辩证法放进自然,使辩证法自然化;事实上,我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只是人们导入其中的辩证法。在他们眼中,辩证法即使存在,也不在自然界中,只有在历史和社会中才有辩证理性问题,只是在历史和人类思维中对立物才会被扬弃。另外的一些西方哲学家也认为,辩证法只与人和意识存在相联系,并断言,如果排除了这种联系,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内容本身不是辩证的。,恩格斯谈论自然辩证法是

9、不明智的冒险,另外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谈过自然辩证法,恩格斯闯入马克思不敢涉及的领域,“是不明智的冒险”。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改变马克思关于辩证法的愿意。他们期望通过在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构造理论隔阂来反对这一学科的合法性。,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阐述了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辩证法;从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角度来看,需要用唯物辩证法统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而关于自然界具有辩证性质的论述则会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说服力;因此,恩格斯打算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他那个时代的全部自然科学进行哲学概括。他撰写这样一部著作的主要目的是:“承认整个自然界的统一,存

10、在普遍联系,可以把包罗万象的发展过程、把自然界的所有领域、它们的全部现象贯穿和有机地联起来”。,2.自然辩证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 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学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是从整体上来描绘自然界的发展图景,黑格尔自然哲学集其大成。,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1),西方科学哲学虽然研究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但不过问自然界及其辩证法。它们或否认辩证法,或认为辩证法属于传统的形而上学而加以拒斥。 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也研究了自然辩证法讨论的课题,如科学的界定、科学发现以及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

11、、构成和发展等,但给出答案的途径是不同的:,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2),(1)西方科学哲学家反对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即使是有条件地承认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也否认自然界的辩证性质。(一般规律VS特殊规律) (2)科学哲学只停留于经验材料及自然科学本身上,不触及客观自然物实在根源(即本体论是他们研究的禁区) (3)科学哲学强调纯理论的研究,不考虑社会因素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学、STS研究(1),科学学是研究科技活动规律及其与整个社会发展关系的综合性科学。从整体上研究现代科学的本质,考察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探索科学的一般发展规律,从而对现代科学实行有效的管理,争取最优结果。科学学与自然

12、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重叠,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区别在于科学学侧重于具体的运用,而自然辩证法侧重申于理性思考,而且科学学根本不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学、STS研究(2),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开始对自己生存条件进行深刻反思。由于它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其宗旨是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负面效应,使科技真正造福于人类。中国的STS成果:“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1),自然科学直接面对的是自然界的客观实在,而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为研究对象的,是间

13、接面对自然界的。由于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在不同层面上对客观实际发生关系,由于它们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所以它们研究成果具有不同的性质,从而决定了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在历史上,自然科学是隶属于自然哲学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也就一步步地从自然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提供事实依据。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认识和改造自然与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任务是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自然以科学技术为中介。 自然界存在的辩证法(自然观) 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

14、术观) 自然界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三、两种文化的争论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社会文本事件 两种文化的鸿沟 弥合两种文化之间的裂痕,争做创新性人才 对待科学与哲学的正确态度,(一)案例1:社会文本事件,索卡尔的“恶作剧” 1996年秋,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索卡尔(Alan D. Sokal)在文化批评先锋刊物社会文本(Social Text)上发表超越边界,迈向量子引力的变革性诠释学(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Toward a Transformative Hermeneutics of Quantum Gravity)的文章。在文中,索卡尔故意迎合后现代

15、观念,大量引用后现代学派头面人物如德里达、拉康等人的时髦词汇,并似是而非地旨用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量子引力理论,宣称后现代理论与量子引力的最新进展是相印证的。这篇文章立即得到发表。但很快索卡尔在另外一家刊物交流上坦白,这篇文章纯粹是胡说,其目的是检验人文学者的学术水平。他认为当一切被还原为话语、社会建构,任何论点就不再需要严谨的论证,自信和伪装的博学便是一切 。,案例2: 两种文化,1956年,英国作家(科学家)CP斯诺发表了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讲演,谈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科学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及他们各自所代表的文化日益分化,形成了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上的两极分化给人类带来了损失,如实践

16、的(纯粹科学家对社会现状不了解,不明白其工作的后果对社会发生的影响)、智力的(把自己搞得很贫乏)和创造性的损失(两种文化交汇处,正是创造力的源泉,可惜属于两种文化的人无法有效的交流)。 斯诺认为在文学知识分子与科学家之间“存在着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特别是在年青人中间)还互相憎恨和厌恶,当然大多数是由于缺乏了解,他们都荒谬地歪曲了对方的形象”。 斯诺认为造成两种文化分裂的原因在于过于专业化的教育,出路在于改革教育制度和变革教育方法。这其中包括让理工类学生学习一部分人文类课程,而我们的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味道也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二)融合两种文化的可能性,学科专业化是导致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 在社会事务上达成共识 最后的障碍:权力分配,科学:追求普遍自然法则,拒斥其他知识。,近代经典科学观的前提:牛顿决定论与心物二元区分 胡克1663皇家学会 “通过实验手段增益关于自然万物的知识,完善一切手工艺、制造方法和机械技术,改进各种机器和发明”,还明确指出,皇家学会的活动,“无涉于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语法学、修辞学或逻辑学” 。 17世纪物理学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但开始由经院争执转向实验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