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民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必修一:专题五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890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民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必修一:专题五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民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必修一:专题五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民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必修一:专题五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民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必修一:专题五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民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必修一:专题五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导入:导入: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 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第一组第一组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 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1953) 第二组第二组 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2、创造和平的国际 环境。 提出与完善: 时间: 初期内容内容完善:意义:三、走向国际舞台三、走向国际舞台 三组三组 1 日内瓦会议 时间: 会议内容:意义:结果:2 2、亚非万隆会议、亚非万隆会议 四组四组 时间: 地点:; 会议性质:会议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结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显示了“万隆精神” 。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方针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求同存异求同存异”的的“同同”和和“异异”指什么?指什么?什么是什么是“万隆精神万隆精神”?同步达标训练 五组一、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3、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是(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形成一个世界体系亚非拉民族解放事业日益高涨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A B C D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 国际持久和平,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出自( )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共同纲领C 中美上海公报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是( )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

4、际影响A B C D41953 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D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5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C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各国“求同”的基 础是( )A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B霸权主义带来的威胁C不同社会制度 D追求和平发展的目标750 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为运用的是( )“求同存异”的方针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 B C D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六组六组 81950 年初中苏签署_;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 _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91954 年在_国际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 作用。1955 年在印度尼西亚的_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_”的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