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782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567891011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三质量检测第三次考试学年高三质量检测第三次考试语文语文 答案答案题号123456答案BAADBC题号121314答案DBC1.B B 项,偷换概念。把“书法”表述成了“文字”。2.A A 项答非所问。题干问的是“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本项表述的是古代私塾的读书方式。3.A A 项“全体公民”扩大范围,应该是“中青年书法家”。4.D 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 “数帅兵深入敌境”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B。 “遣达援取戍卒辎重”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 C。5.B “迁”有两个主要意思:贬谪、放逐;调动官职,一般

2、指升职。 “授、拜、除”主要是授予官职,所以说含义不完全相同。6.C “没有独自接受恩赐”错误,原文有“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意思是燕达想着与主帅共同受责罚,但朝廷没有同意。7. (1)神宗告诉他说:“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 ”(“谕” “重” “矢石” “第”各 1 分,句意 1 分)(2)燕达暗自考虑道:“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 ” (“默计” “致于人” “虚” “示之以虚”句式,各 1 分,句意 1 分)【参考译文】燕达字逢辰,是开封人。儿童时,和同辈的孩子戏耍,总是摆出军

3、阵列队的样子,年龄大的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长大后,体态魁梧,擅长骑马射箭。因为才能和武艺成为禁兵,被授为内殿崇班,任延州巡检,戍守怀宁寨。夏人三万骑兵逼近城,战斗一整天没有胜负,燕达的部下仅有五百人,他跃上战马奋力搏击,所向披靡。擢升为鄜延都监,多次率兵深入敌境,九次作战都得胜而归。啰兀失守,派燕达援取戍守士兵和军用物资,被敌人堵截,边打边往南去,失散很多人。神宗因为燕达孤军和敌人作战,活下来的士卒也不少,多次升迁为西上閤门使、领英州刺史,任秦凤副总管。征讨打败河州羌,于是木征投降。升任为东上閤门使、副都总管,实授任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郭逵招抚征讨安南,(燕达)担任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

4、入朝辞别的时候,神宗告诉他说:12“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 ”燕达叩头致谢说:“我得以靠声威消灭敌人,即使死了也不怕!”初次度岭,听说前锋遇到敌人苦战,想要前去救援,校官说应当先替家考虑然后再前进。燕达说:“那里战斗已经危急,岂能忍心为了保全自己而考虑。”下令敢谈论设立营寨驻扎的人斩首。于是起兵前往,士兵都很振奋,传声呼喊太尉来了,蛮人惊慌溃败,立刻平定了广源。军队在富良江边停留,蛮人把战船停靠在南岸,想交战却不能,燕达暗自考虑道:“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 ”不久蛮人果然来了,攻打他们,蛮人大败,

5、于是请求投降。班师回朝,授为荣州防御使。因为主帅犯了罪而独自受到奖赏,请求共同受责罚,没有被接受。元丰年间,升任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为马军都虞候,破格任副都指挥使。因为训练检阅精良整齐,授他的一个儿子为閤门祗候。多次受到下诏奖赏,晋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即位,升为使,调节度武信军。去世,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毅敏。燕达起于行伍,喜欢读书,神宗因为他忠实可靠,每次在闲暇时召见他,都从容地与他交谈。曾经问他说:“用兵应当以何为先?”他回答说:“是爱。”皇上说:“以威统爱行吗?”燕达说:“不是不用威,要把爱放在最先罢了。 ”皇上认为他说得好。8.颔联主要运用通感(比喻)修辞,

6、 (1 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 (1 分)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2 分)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 (1 分) (答“侧面描写” “想象” “虚写”的也可)9.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愁。 (2 分)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中的“愁灯影”“思月明” ,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何等孤独,怎能不“愁”?(2 分)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何等空荡,怎能不“思”?(2 分)10.(1)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3)鸷鸟之

7、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11. (1) EC(答 E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D 不给分) A 项分析概括表述不够严谨,他转系与自身的思维特点有关,但并不一定是唯一原因,因此选 A 项得 1 分。 B 项这句话强调的不是杨守敬绘图的必要性,而是传主组织全面绘图的必要性,因此选 B 项不得分。 D 项“反映13出谭其骧矛盾的心情和茫然的心理”表述错误,顶礼膜拜与质疑并不是矛盾的,更不能说明他心理茫然,因此选 D 项不得分。(2)有自知之明,确定合适的努力方向,锲而不舍,终身以之。注重集体研究与协作,善于与人分享学术研究成果。不迷信权威,在研究领域有所成就。肯下功夫

8、,弥补弱势。因为记忆力差,下苦功夫把汉书地理志几乎翻烂。为学术而献身。他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将才华无私地奉献给学术。(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并加以分析得 6 分。)(3)本文叙述了传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贡献,介绍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和著作成就,叙述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本文为自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自述在历史地理方面的成果,叙述的角度更显真切。引用历史地理专家葛剑雄对传主谭其骧的评价,侧面烘托了传主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语言表达比较客观,平实自然,没有任何修辞渲染,没有过多艺术的加工。(答案分别从叙述的内容、角度、方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说明传记叙述的真实性。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即

9、可得满分。)(4) 谭其骧所说的“不迷信”,是不迷信学术权威,不迷信前人的研究成果。(2 分)例如他不迷信杨守敬的学术成果,编纂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他佩服钱大昕和王国维,但又勇于质疑他们的研究结论;对于治理黄河的学者,他也敢于质疑,得出更为客观的研究结论。(2 分)在学术研究时,我们确实不能盲目迷信前人的观点和结论。不迷信,才能发现问题,超越前人。我们对前人的观点不能亦步亦趋,而是要勇于求真,探究真理,实事求是,得出客观的结论。(2分)但“不迷信”并非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全盘否定,对于前人正确的研究结论,我们要相信,并积极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进学术进步。例如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吸收了杨守

10、敬部分研究成果。(2 分)(该题考查考生对实用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解释“不迷信”的意思以及在谭其骧身上的体现,其次是正面分析“不迷信”的价值,然后辩证分析“迷信”与“相信”的关系。)12.D【解析】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符合语境。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用来形容动漫产品的产值不恰当。乔迁之喜:用于祝贺别人搬到好的地方去住或官职高升。12符合语境。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符合语境。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本句属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满城风

11、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情)。感情色彩用法不当。故正确答案为 D 项。13. B A 项, “做好群众避险和安置”缺少宾语,应在“安置”后加上“工作” ;C 项, “三折、四折甚至五折”不合逻辑,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D 项,搭配不当, “塑造了”不能搭配“教育观念和成就” ,可把“以及”改成“展现了” 。14.C 本文段体现的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所以应该用表示转折的“但是” ,把 D 排除。句表达推断不确定,不能填“肯定,一定”这样的词。所以排除 A、B。议员打架的原因, “作秀”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所以应该用“也许” 。综上所述,答案选 C 最符合文意

12、。15.就表现出不同的气质 会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相同的特点 可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写出一处给 1 分,写出两处给 3 分,写出三处给 5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6.本次“迎春联谊”活动计划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室内活动首先由领导致辞,然后自由选择参加棋牌、品茗或乒羽活动。室外活动是在农庄垂钓和采摘蔬果,晚上在烧烤场开篝火晚会。(内容完整给 2 分;表述准确给 2 分;语言连贯给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不完整的酌情扣分。)17.参考立意:时评类作文只要围绕材料明确观点,去谈自己的见解,评事说理,剖析根源都可。1.不要让娱乐疯魔化。2.杜绝给恶俗“网红”提供勃兴与风靡的土壤。3.我们要三观正、有节操, “网红”也可以“最美” 。4.我们要恪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125.不要让“网红”成为低俗的代名词。6.对于当下的各种“网红”乱象,监管要管、平台要治。7.“网红”们当自重自强,要有自制力与自洁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