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29436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命题: 陶玲 审题:陈苹说明:1 本卷共有 2 大题24 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2 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S:32 Cl:35.5 Al:27 Mg:24Ca: 40 Zn : 65 Na : 23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1、下列物质为纯

2、净物的是( )A. 水泥 B.水玻璃 C.氨水 D. 液氯2、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C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3、要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可行的办法是( )A滴入 KSCN 溶液 B通入氯气 C滴入 NaOH 溶液 D加入铁粉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污染物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硫5、在含有 FeC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 O2固32FeCl3AlClNaCl2体,搅拌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

3、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最小的是 ( )ANa B CFe DFe3Al236、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 含有分子数为 NAB分子总数为 NA的 N2、CO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 22.4 L,质量为 28 gC4 g 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0.1 NAD常温常压下,1.6 g CH4含原子数为 0.5NA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

4、拌8、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许多胶体能进行电泳是因为这些胶体带电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D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9、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HClH2 BNaClCl2 CCuSO4Cu DHClOCl210、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Ca2+、HCO3、Cl BCu2+、Na+、NO3、ClCNa+、K+、Mg2+、SO42 DMg2+、Fe3+、Cl、OH11、在 NO2与水的反应中 3

5、NO2 + H2O = 2HNO3+ NO(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NO2只是氧化剂CNO2只是还原剂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2、已知:Cl2+KBr2KCl+Br2;KClO3+6HCl3Cl2+KCl+3H2O;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B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KBrO3KClO3Cl2Br2C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D反应中 1mol 还原剂参加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 mol13、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 ( ) Al2O3 Al A

6、l(OH)3 NaHCO3 Fe(OH)3 SiO2 (NH4)2CO3 CaCO3 A.除外 B.除外C. . D.14、下列反应与 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A2Na2O2CO22Na2CO3O2; B2Na2O22SO32Na2SO4O2 ;CNa2O2H2SO4Na2SO4H2O2 ; D3Na2O2Cr2O32Na2CrO4Na2O15、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5.6g 铁片投入足量浓 H2SO4中,转移电子数目为 0.3 NA;B. MnO2与浓盐酸共热,0.4 molHCl 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0.4 NA;C.

7、 高温下,0.3 mol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0.8NA; D. 5NH4NO32HNO3+4N2+9H2O 反应中,生成 28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16、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 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H;D向 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1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Cl2通往 NaOH 溶液中:Cl

8、2OH=ClClOH2O;BNaHCO3溶液中加入 HCl:CO322H=CO2H2O;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DCu 溶液于稀 HNO3:3Cu8H2NO3=3Cu22NO4H2O。1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稀硫酸 B氢氧化钾 C乙醇 DSO3 19、镁、铝和铜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过量盐酸、过量烧碱溶液并充分反应后,原混合物中金属的最终存在形式正确的是ACu(OH)2 BAl3+ CAlO2 D Mg2+20、由 Zn、Fe、Al、Mg 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 2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 22.4L,则

9、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 Al B. Fe C. Mg D. Zn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四小题,共 40 分)。21、(15 分 )如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 C、E、G、H 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D 常温下为液态。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1)写出化学式:M:_;H:_(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M:_ _(3)完成 D 与 E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欲证明某溶液中含有 M 中的阳离子,可加入的试剂为: 。22、 (9 分)、四种化合物,其中含有四种元素,、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

10、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的化学式是 ;(2)与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3、(6 分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需要 490mL 0.10molL1的 NaOH 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取 g NaOH 固体(2)下列操作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B将烧杯中溶解后的溶液立刻注入容量瓶,然后再添加蒸馏水至刻度线C摇匀定容后,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配制溶液前用蒸馏水润洗容量瓶E定容时超出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溶液吸出到刻度线24、 (10 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

11、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1) 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填“甲” 、 “乙”或“丙”)。(3)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填“甲” 、 “乙”或“丙”)。2016-20172016-2017 年度上学期期末试化学试题答案年度上学期期末试化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题题号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答案

12、案DADBBDCCBCDBCDADDBCA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4040 分)分)21 (15 分) (1)FeCl3 (3 分) ;Cl2 (3 分) (2)2Fe2+Cl2=2Fe3+2Cl (3 分) (3)3Fe+4H2O(g)Fe3O4+4H2 (3 分) (4)KSCN 溶液 (或 氢氧化钠溶液) (3 分)22.(9 分)(1)CO2 ;(3 分) (2)HCO3OH=CO32H2O ;(3 分) (3)2NaHCO3Na2CO3H20C02。 (3 分) 23 (7)(1) 2.0 (3 分)(2) C E (4 分)24、 (9 分)(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 分)= = = = =(2) 乙(3 分) (3) 丙(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