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资本主义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42884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地资本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当地资本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当地资本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当地资本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当地资本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地资本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地资本主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九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09.10.21,考试大纲:,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命题方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计划和市场、自由放任

2、和国家干预) 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应对危机的措施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和和谐社会,线索把握:,资本主义经济的演变(经济模式): 自由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结合,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大萧条后,一、大萧条,1原因:旧说: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生产与销售矛盾。 新说: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3影响: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紧张。(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对资本主义怀疑、绝望,社会动荡,法西斯盛行),高考聚焦:,(2009高考四川文综)

3、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B,高考聚焦:,(2009高考重庆文综)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

4、国政府信誉扫地,A,高考聚焦:,(2009高考广东单科)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在担任总统前其新政的理念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C,二、罗斯福新政,1主要内容 一说: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历史上最全面的改革措施。) 调整农业;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保障法使美国社保体系初步建立),二、罗斯福新政,1主要内容 一说: 救

5、济:救助失业者和贫民。 复兴: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高考聚焦:,(2009高考上海文综)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D,高考聚焦:,(2009高考江苏单科)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增加就业机会 刺激消费需求 抑制物价上涨 A B C D,B,二、罗斯福新政,2特点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3作用 走出了危机。 经济

6、制度发生变革: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政府职能发生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 Ps: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基本同时出现,二战后成为主流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干预经济(1)措施:实行国有化(英法为典型)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日为典型)扩大政府开支、政府采购、税收等(美)(2)影响:利:?弊:?,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战后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特点:“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影响:缓解矛盾,稳定社会,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特点:福利由救济变为公民权利、有立法和制度保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7、。 实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影响:保障低收入阶层,缓解矛盾,扩大消费;沉重的财政负担,降低积极性。,小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1、奠基时期:14-18C 2、第一个黄金时代:1850-1914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大萧条时期:1923-1933 4、第二个黄金时代:1950-1973 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新变化) 5、滞胀时期:1973后 原因:国家干预过多 6、调整时期:,(2009高考广东单科),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

8、9高考广东单科),问题: (1)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如果是穷人, “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的合理性。(2分) 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分),(2009高考广东单科),(2) 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 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2009高考广东单科

9、),(3)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 反对的理由,例如: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2009高考四川文综),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

10、“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2009高考四川文综),(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6分) 历史根源: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3分)。历史作用:缓和社会矛盾(2分)。 主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难题:人民过于依赖福利制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