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第一章_绪论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42195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_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_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_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_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_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_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学第一章_绪论(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三、生理功能的反应和适应及其调节,一、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研究对象正常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2、任务(1)掌握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原理(2)掌握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3) 初步掌握评定人体功能能力的基本科学方法和依据人体功能变化特点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基本原理,3、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慢性实验急性实验 (2)人体实验运动现场测定法实验性训练法功能的测定和评定,二、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 兴奋性 应激性 适应性 生殖,1、内环境 (1)体液:是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

2、各种物质。约占个体体重的6070%。由两部分组成:a:细胞内液:3040%b:细胞外液:1520% 由组织液:15%;血液:5%;淋巴液构成。 (2)内环境的概念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 (3)意义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须条件。,2、细胞与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的形式 (1)单纯扩散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不耗能。 转运物质为脂溶性的O2、CO2。 (2)易化扩散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不耗能。 转运物质为非脂溶性的或亲水性的物质。如K、NA、G、AA等。 可分为两种类型:以“载体”为中介和以“通道”为中介,(3)主动转运 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耗能。 由具有泵功能的膜蛋白质。NA+ K+,

3、NA+ K+,(4)出胞和入胞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可通过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使之进出细胞,分别称为出胞和入胞。,(二)兴奋性 1、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兴奋性(可兴奋组织):组织能够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叫做兴奋性。动作电位:接受刺激后,在细胞膜两侧发生一次可传播的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兴奋性又特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Excitation)则是产生动作电位本身或动作电位同义语)。,2、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阈刺激或以上)刺激作用时间(最短作用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1)阈刺激和阈强度 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

4、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阈刺激: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上刺激。,(2)强度时间曲线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到一条曲线,称强度-时间曲线。,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强度-时间曲线揭示了组织兴奋的普遍规律,在体内一切可兴奋组织都可以绘制出类似的曲线。,3、评价兴奋性常用指标 (1)阈强度:是评定组织兴奋

5、性高低的最简易指标。测定阈强度时只须固定一适中的刺激作用时间,再由低向高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便能获得刚能引起组织反应所需的最低刺激强度,这就是阈强度。兴奋性与阈强度呈倒数关系,即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阈强度越低,表明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亦然。,(2)时值:以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 兴奋性与时值亦呈倒数关系,即时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 反之亦然。,4、组织发生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兴奋期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5、兴奋的电学本质 (1)静息电位 概念: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产生机理:细胞膜内外NA+、K+分布不均;细胞膜的选择

6、通透性。,静息电位,内负,膜电位特点,外正,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Cl- Na+,A- K+,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静息时,Cl-,A-,K+,Na+,受刺激后,(2)动作电位(AP) 刺激兴奋 AP 图形: A上升相:-90mvOmv 30mv除极化 反极化(超射) B下降相:30mv -90mv复极化,产生机理:刺激细胞膜除极到-5070mv(阈电位) 膜对Na+通透性 Na+快速内流膜内正电荷增多内正外负Na+电位梯度阻止Na+内流,膜对Na+通透性降低,对K+通透性增高K+外流内负外正AP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的结果。,AP特点:“全或无”现象 A:刺激达阈值,再加大刺激也不能使AP

7、的幅度增加; B:AP大小不随传导距离改变而改变。,(3)局部兴奋产生条件:阈下刺激特点:没有“全或无”现象呈电紧张扩布可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4)动作电位的传播,传导原理:阈上刺激局部AP局部膜电位逆转产生局部电流邻近膜受刺激邻近膜产生AP邻近膜兴奋传导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特点:双向性不衰减性扩布,(三) 应激性(各种组织都具有):指机体或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或特性称作应激性。(四)适应性:在环境变化中适当的反应保持自身的生存克服因这种变化造成危害的特性叫适应性。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均为生命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反应。机体

8、的基本生理特征,反映了机体与周围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五)生殖,三、生理功能的反应和适应及其调节,(一)稳态、反应和适应1、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酸碱度、渗透压、粘滞性、比重) 动态平衡(稳定)2、反应:指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所发生相应的暂时变化,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3、适应:指在某种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的功能和形态发生相应的持久变化,从而使之具有更高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二)运动时的机体的反应和适应运动或训练后暂时功能变化为反应。运动或训练后持久的功能和形态变化为适应。具有长期、系统、反复多次的特点。,(三)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1、N调节(1)是

9、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法,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整个过程以反射弧为基本结构基础。 特点:潜伏期短,反应迅速、灵敏及准确。 (2)反射活动的分类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3)两种反射的区别,2、体液调节机体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被送到器官和组织,引起特有的反应,并以此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这种通过体液运送的调节方式叫体液调节。 调节方式: 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靶神经-体液调节特点:速度较慢,作用时间较持久,影响面较广及对机体的新陈代谢起经常性作用等。,3、自身调节指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N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例如:心脏收缩力量

10、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均属自身调节。,4、反馈 正反馈:在反馈系统中,受控者的效应是增强控制者的活动,称为正反馈。负反馈:在反馈系统中,受控者的效应是减弱控制者的活动,称为负反馈。,在人体内,负反馈作用较为常见。无论是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都存在负反馈作用。负反馈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调节作用,它使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经常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四、运动生理学的发展状况,(一)运动生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从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这方面有成就的学者如德国的赞茨、美国的班奈迪等都以研究劳动生理学见称。(2)肌丝滑行学说及供能系统理论成为研究肌肉运动生理机理的基本理论。(3)在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北欧

11、的学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4)卡波维奇编著修订的运动生理学,作为一本具有完整体系的专著,多年来倍受关注。,(二)我国的运动生理学研究我国在运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1)1940年,蔡翘编写运动生理学(2)1952年,赵敏学编写的实用运动生理学,是当时最重要参考书。(3)目前,在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我国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作业,1、运动生理学是一门什么学科?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生理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4、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 5、何谓反应与适应?在体育锻炼中如何体现? 6、名词解释:内环境,稳态,兴奋性,兴奋,阈强度,时值,正反馈,负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