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411842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的设置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的设置一、国际高中课改的趋势一、国际高中课改的趋势 1、 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1)强调高中课程的基础性 (2)提倡高中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3)提倡课程的综合性 2、改革的主要理念及实施 (1)强调人文素养 (2)强调学生的活动及活动课程 (3)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课程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二、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 (1)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 (4)理念实施的四大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

2、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实用的语文课程 (4)关于语文素养 言语信息的积累 主要有音、字词、句、修、逻等,主要属识记的知识。而对于“语文知识”这一概念王荣 生、韩雪屏编著的初中语言知识新观点有新的概括:第 1 章 汉语音韵与情绪的表达 第 10 章 辞式的扩展 第 2 章 汉字的形体与意蕴 第 11 章句子成分的应对性与语序易位 第 3 章 汉语数

3、量词的修饰性 第 12 章 流水句与欧化句 第 4 章 词义与语意 第 13 章 句式的选择与变换 第 5 章 词语的形象色彩 第 14 章 句子的动态分析 第 6 章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第 15 章 复句系统与句群组造 第 7 章 言辞选择与词语变异 第 16 章 句子语气类型 第 8 章 比喻的探究 第 17 章 语体的分类与渗透 第 9 章 对偶与对仗 第 18 章 非语言因素的表意功能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 含课文、名著的阅读、理解、识记等。 语文智慧及运用技能 如语感能力、发音、朗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文学鉴赏能力等。 语文认知策略 关于学习程序、方法、能力、思维品质等,如记忆理解汉

4、字、文体阅读法、构思取材法等。语文情感与态度 含个性、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学习态度等。三、关于学分制管理和语文学分的建议三、关于学分制管理和语文学分的建议 1、高中毕业学分要求 (1)必修 116+选修 28(其中选修=至少为 6)=144(基本学分) (2)必修 116+选修 60180(理想学分:上大学深造者) 2、语文学分设想(1822) (1)必修(1)(5)=10 学分按 9 周每周 4 学时,每模块 36 学时2 学分,共 10 学分,实际一般每周开 56 学时。 (2)选修 47 个模块=812 学分 建议我市全体学生是必选 4 模块+任选 1 模块=10 学分 欲深造或对语文有

5、兴趣的学生是 必选 4 模块+任选 2-3 模块=12-14 学分 至于具体的选修建议与安排,放在“选修课的设置”部分再论。 以下是必修与选修的模块的学分和排列: 语言与文学大致内容构成表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必修(10 学分)选修一(812 学分)选修二语文语文 1 语文 2 语文 3 语文 4 语文 5小说与戏剧 诗歌与散文 新闻与传记 语文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语言 与 文学外语 (以 英语 为例)英语 1 英语 2 英语 3 英语 4 英语 5(六级、 七级)系列 1,提高系列(英语 6-8,提高系列, 达八级目标) (英语 6-11,可创造条件开,达九级目标)系列 2,拓展系列(含语言知识

6、与技能类、 语言应用类、欣赏类)学校按 有关规 定自主 开发 的 课 程四、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四、高中语文必修课程 (一)课程目标 保证基础学力,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是基础, “感受鉴赏”重在审美能力, “思考领悟”重在探究能力, “应用拓展” 强调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强调探究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 按课标说法,语文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块,但不 少专家认为,有关“语文知识与语文学习策略”内容也应该纳入课程之中这种说法颇有道理。1、阅读与鉴赏 (1)课标的五方面要

7、求(总要求) 根本目标是“立人” 、育人。这强调的是阅读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最终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着眼于一般的要求,其中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能“从整体上把 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然后是“善于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 ,对文本作出分析、判断、阐发、质疑、评价(这里强调的是阅读的主体性与 多元性) ;最终应落实到语言层面上,防止架空分析及无限引申,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 , 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要防止脱离文本语言的阅读与探 究,热衷思想观念的思辩而徘徊于文本之外很不可取,语文课首先姓“语” 。 ) 提倡个性化

8、阅读,强调阅读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A 重视学生个人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个人阅读感受和体验。 B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反思,进行探究和创造性阅读。 C 反对对文本进行无界限读解或过度阐析(例如孔乙己会奋起反抗、父亲(“背影” )是一个反动的旧官僚等) 掌握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不同文本的阅读要领和几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课标中关于不同文本的分类提法和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这种分类一方面基于这几种文本 的性质和功能,一方面参照了现代思维学理论中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提法, 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语文能力要求,即分析探究能力、实用(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不同的文 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9、和言语特点,不同的目的决定了阅读不同的形式:前者如政论文和诗歌, 后者如精读和浏览等。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 。涉及的是方法、能力、技巧,实际上要恰当表达出文本的 “情感”并非易事。 (2)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 “阅读与鉴赏”中的“鉴赏” ,是专就文学作品的阅读而言的,这反映了新课程对文学教育 的格外重视。 鉴赏目的和态度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涵养心灵” ,审美活动 的目的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人生境界。 鉴赏能力培养的重点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 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 鉴赏的高层次要求

10、是“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 活和情感世界” 。伟大的作品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如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爱的 赞美,对人性的讴歌,对美、善、真的褒扬是人类的共同文化心理。如老人与海 、 罗密欧 与茱丽叶 、 西厢记 、 红楼梦等。 (3)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如史记 、 红楼梦 、 论语的学习。 理解和把握评价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历史观与现代观念相统一,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 ,不苛求古人;“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 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不迷信古人。如学生以现代民主意识读愚公

11、移山 ,认为愚公不民 主,听不得不同意见,是有道理的;但断定屈原愚忠而认为不可取,则是苛求古人。 (4)文言文的阅读 目标定位于“读懂” 、 “理解”语句及文章内容。 方法以诵读、背诵、感受、积累为主,在这基础上进行梳理。 适应高考要求,能翻译浅易的文言文。 (例:唐宋八大家散文、 史记等。 ) 理解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5)课外阅读 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品位,保持阅读量,形成阅读习惯和兴趣,切实培养人文精神和 文化素养。 如规定学生“课外自读文字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 。 (是否太少?) 我主张在高中开设读书课(读书指导课) ,经典和流行均可包含

12、在内。 高中语文课标教材(人教版) “阅读鉴赏”内容安排表单元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一情感与意 象(中外诗 歌)情趣与理 趣(中外抒 情散文)人物与环 境(小说一)性格与冲 突(中外戏 剧)情节与语 言(小说二)二品味 与 赏析写景与抒 情(古代写 景散文)含英咀华 (诗经、楚 辞、汉魏六 朝诗歌)感受与共 鸣(唐宋诗)情思与意 境(词曲)披文入情 (古代抒情 散文)三思考品人与品提要钩玄质疑解难理清思路融会贯通与 领悟文(中外记 叙散文)(古代叙事 散文)(古代议论 散文)(社会科学 论文、随笔)(文艺学论 文)四沟通 与 运用博观约取 (新闻、报 告文学)对话与交 流(演讲)启迪与

13、想 象(科普、 科幻)知人论世 (古代传记)概括与归 纳(自然科 学论文)2、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 态过程。 ” 阅读教学对话是一个蕴含丰富的多层级命题。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作为读者,各自与文本 对话在前,师生间以文本为中介的对话在后。成功的阅读对话是有效的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和 基础。 (1)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首先要区别文本的性质,如写实性文本和虚拟性文本,前者重在理解的客观性,后者则需 体验、想象和再创造。 阅读教学的文本具有两种属性:一是创作文本,二是教学文本。 与创作文本对话 注意两个切入口:一是文本的创作空白

14、,一是读者生成的意义的中介对话策略。 与教学文本对话 A 领会编辑意图 B 用教材去教 (2)师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交往性、互动性、多主体、多向度、多层次。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垂直性互动 教师发挥首席作用,可以提示方法、设置问题、设计专题,引领活动。 学生之间的对话水平性互动 既可是个体间,也可是小组间的。阅读经验是基础,批判性是对话发展的支点,促进学生 主体认知能力的建构是目标,阅读主体的往复对话相互作用是基本形式。 关于教学中的对话,中外专家认为,课堂上垂直性对话互动和水平性对话互动交织进行, 可以使课堂的信息交流状态呈现出向度多、数量大的特征。正如林格伦在他的课堂教育心理 学中所描述的下

15、列各种不同的相互作用样式: 图中 1 型是教师的单向传递流。2 型是教师想要确认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解,使学生 逐一作出反应的形态。3 型是 2 型的改进,旨在促进相邻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4 型是包括 教师在内的班级全员相互对话的形态。从 1 型向 4 型的变化,反映了从教师权威的传统教学结 构,向民主平等的教学结构的转移。在 1 型与 2 型中,学生与教师存在着心理距离,容易陷人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在 4 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接纳学生,是学生交往的伙伴,和学生 展开对话,平等交流。阅读教学就是在这样一种多重、多向的网状关系中进行的。阅读教学中牵涉到四方面主体:教师是施教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文本是创作者主体, 还有是教材是编辑主体。(1)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与教师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教师对文本首先是理解接受,开放性和批判性思考必须建立在对文本作者主体性充分尊重 的基础之上,教师的施教主体性体现在他有以自己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解读文本的权利,其次他 还有组织教学的主动性和自由性,应体现个人教学个性等。学生对文本首先是“倾听” 、理解、感受而非评判,然后才是发现和批判,而构建主体的 审美能力及高尚文化品位是主体阅读的目标以及发现和批判的基础。当然学生也只有进入文本, 站在平等的立场感受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