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诊治进展与中医辨证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1108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症的诊治进展与中医辨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孤独症的诊治进展与中医辨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孤独症的诊治进展与中医辨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孤独症的诊治进展与中医辨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孤独症的诊治进展与中医辨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孤独症的诊治进展与中医辨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的诊治进展与中医辨证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独症的诊治进展与中医辨证,第一部分,孤独症的诊治进展,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概念:是发生在婴儿期的一种较严重的特殊的精神障碍。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障碍,可伴有明显智能减退。 所谓孤独三联症。,引言,1943年美国leo Kanner首次报道 我国于1982年由陶国泰首先报道4例 以前多数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智力缺陷 至1980年归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PD) 在PPD中表现最严重。,流行病学,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 美国发病率由1985年前的4-5/万增加至10-20/万。 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均有

2、发现。 我国福建省报道314岁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0.28/万。 专家估计,我国目前约有50万本病患儿。 男:女患病率约为4:1,女性症状重,智能水平也较低。 同胞间患病率由3%增加至7%,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病因 最初提出病因是由于父母情感冷漠所造成的 该症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结节性硬化等有明显的孤独症症状;发现候选基因 (2)疫苗:MMR的接种 (3)消化异常:如食管反流,肠消化酶缺乏等 (4)出生并发症:妊娠、分娩和新生儿期的异常 (5)神经病学异常:多伴有智能障碍, 将近30%的患儿在青春期会出现癫痫发作。,临床表现,交流障碍 语言障碍 kanner

3、三联症 刻板行为 智力、感知觉、情绪异常,孤独三联症:,(1)孤独。不能与人沟通和建立情感关系,对别人的关怀和爱抚没有反应,对亲人、陌生人和无生物的反应一个样,回避与人目光接触。 (2)言语障碍。学习和使用语言有障碍,甚至几乎没有语言。与此相联系,非语言的交际也有缺陷,缺乏模仿能力,不会玩玩具,似乎没有想像力。(3)刻板的同一性。倾向于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从事同一种单调的动作或游戏,如果加以改变,患儿会表现出痛苦不安。,主要症状,交流障碍: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 社会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智力异常:70%左右智力落后,10% 智力超常。 感觉异常 多

4、动,注意力分散行为:常被误诊为多动症 其他:运动特征包括脚尖行走,张力过低和关 节松弛,理解孤独症的临床表现,Rutter将孤独症的主要特征归纳为:(1)缺乏社会兴趣和反应;(2)语言障碍;(3)异乎寻常的动作行为;(4)起病于出生后30个月内。,临床症状:1,社会交往障碍:大部分孤独症病儿婴儿期就出现对人缺乏兴趣,缺乏相互性人际交往,表现为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更不可能建立友谊。,临床症状: 2,语言交流障碍:在孤独症中表现较为显著。具体表现为:(1)非语言交流障碍;(2)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3)语言内容、形式的异常。,临床症状:3,兴趣狭窄、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迫性行为:(1)兴趣狭窄

5、和不寻常的依恋行为;(2)日常生活习惯不愿被改变;(3)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临床症状:4,感觉和动作障碍:病儿对痛疼和外界刺激麻木,而对光线、噪音又会特别敏感,感觉麻木和敏感可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坐不住、动不停、眼飘忽、难集中、怪姿势、莫名苦笑。,临床症状:5,智能和认知障碍:孤独症病儿的智能约有50%处于中度和重度低下水平,约25%处于轻度低下水平,25%可保持正常。在象征性、抽象思维和逻辑程序的测验上较差。,临床症状:6,其他特征:呈现情感平淡,或与境遇不相称的情感过分或不恰当。,诊断,目前在我国误诊率极高。 诊断通常是在3岁以内儿 童中作出的。 家长对患儿在婴儿期的异常反应未重视。

6、 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儿童行为观察和量表评定。 参照1994年美国DSM-IV CCMD-2-R可以获得诊断。,CCMD-2-R诊断标准:,1、通常起病于3岁(36个月)以内。,CCMD-2-R诊断标准:,2、人际交往障碍,至少须具备下列中的2项症状:极度孤独,明显缺乏社会情绪反应,不能与别人(包括父母亲)产生正常的情感交流;不能用注视、表情、姿势或手势进行交往;不能与其他儿童建立伙伴关系;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遇到疾病或挫折时,不会寻求支持或安慰,当别人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主动给予支持或安慰。,CCMD-2-R诊断标准:,3、言语障碍,至少须具备下列中的2

7、项症状: 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例如不会呀呀学语,可有以手势或其他形式来代替言语的倾向; 刻板重复一些词语,而与环境或正在进行的活动无明显联系; 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律、重音等方面异常; 言语的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害; 2岁以前言语功能发育正常,但2岁后出现障碍,甚至完全不会讲话。,CCMD-2-R诊断标准:,4、兴趣和活动异常,至少须具备下列中的1项症状: 兴趣刻板、狭窄(例如专注日期、广告、气象报告等); 对某些东西特别依恋; 强迫性地进行某种特殊的仪式性行为; 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姿势; 对某些东西(例如玩具)的非主要部分特别感兴趣(例如对它们的气味、表面感觉、产生的噪音等); 对个人的生活环境

8、不愿或拒绝作任何变动。,CCMD-2-R诊断标准:,5、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Aspen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和Rett综合征。,一.病史采集,特别注意儿童的语言发育状况及交流能力 母亲的妊娠情况和新生儿期病史 儿童的用药史、过敏史 免疫接种史 家庭和精神社会因素,以语言障碍直接评估孤独症,至12个月无正常发声,不会指物,也无其他手势 至16个月不会说单个词语 至24个月不会自发地(即非模仿语言)说词组 在任何年龄阶段语言或社交技能的缺陷 摘自Fiilipek et al.Neurology.2000,二.体格检查,应着重于可能产生孤独症症状的体征 (耳朵及面部特征 、皮肤异常改变)

9、大约1/4孤独症儿童的枕额部头围P97 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听力检查 行EEG和/或神经科会诊诊断隐匿性癫痫发作,三.量表评定,对于可疑儿童,在病史询问和行为观察时应根据量表进行结构式访谈。 常用量表有ABC量表和CARS量表。 ABC量表为家长评定量表,共57个项目4级评分,53分疑诊,67分确诊。 CARS量表为医生评定量表,共15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大于30分可以诊断为孤独症。,四.实验室检查,含铅量的测定:针对孤独症儿童中异食 癖发生增加 其他:遗传筛查,早期诊断,患儿的表现在2岁以前尚不明显。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异常会随年龄增大而好转。 非儿童精神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不足。

10、早期诊断较困难。,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十分必需。 采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CHAT) 或改良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MCHAT)对可疑儿童进行筛查十分必要。 可以避免儿童受到早期干预治疗的危害。,CAHT筛查量表,用于18个月以内的儿童,约需要15分钟来完成。 临床医生通过简要观察,结合病人反应来进行简短的访谈。 具有高特异性,但灵敏度较低。,MCHAT筛查量表,包含23个项目的病人问卷调查表 是针对CHAT的缺点而推出的改良量表 估计灵敏度、特异

11、度均高 缺点是调查仅是由父母来完成,鉴别诊断,与PPD的其余四个疾病鉴别 还应与特殊性语言发育延迟、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R)以及儿童多动症等疾病区别。 特别要注意与精神分裂症及智能障碍相区分,广泛发育障碍的区分特征,孤独症:社会交流显著异常,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通常在生后第一年内被注意到。 阿斯伯格综合征:表现同孤独症。尚无依据表明在语 言发育方面的落后。 Rett障碍:出生五个月之后出现精神发育倒退。目前只在女孩中被诊断出。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出生2年后许多方面明显的倒退。 广泛发育障碍未注明:未达到特 定的PPD的诊断标准。,由于病因未明,造成临床治疗困难。 目前还没有一个对每个患

12、儿都有效的治疗手段。 尽管不能治愈,但采用综合性教育和训练,行为干预,辅以药物,患儿的预后可有显著改善。,治疗,治疗原则,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有三个原则: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异常行为的矫正; 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治疗方案,父母教育 结构化教育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感觉统合训练 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父母教育 (PARENT EDUCATION),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 在对患儿训练的同时,也向家长传播有关知识。 家长和医生协调配合能更好的制订出治疗方案。 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应当接受社会支持,并进行特殊治疗的培训。,结构化教育(TEACCH),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精神病研究所建立。

13、 是现时在欧美国家获得最高评价的训练课程。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训练內容。 核心是增进患儿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內容的理解和服从。 可以在有关机构开展,也可在家庭中进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在最近几年已取得不少关注。 它要求在儿童清醒的时间进行干预。 需要治疗者及父母和老师共同参与。 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患儿各项能力发展,辅以行为矫正以消灭不良行为。,感觉统合训练,由美国Ayres创立 根据报道和观察对于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一定疗效。 其他: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大约对

14、于1/3患儿有效。,药物治疗,到目前为止,没有特异性药物治疗。 尤其对于核心的语言和交流障碍缺乏有效药物。 但在其他的行为控制方面药物治疗取得了进展。 目前认为,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心理干预的有益的补充。,药物治疗,多动行为:哌甲酯,可乐定利醅酮 攻击行为:氟哌啶醇利醅酮及氯氮平 自伤行为:纳曲酮 刻板僵直行为:百忧解(prozac) 抑郁:氟西汀;躁狂:锂剂 睡眠障碍:褪黑激素,用药注意事项,儿童用药最好从最低剂量开始,缓慢加量,以减轻药物副反应 使用可引起体重增加的药物时,应向家长建议饮食基线,以控制体重过分增加,其他治疗,当前还在研究中的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分泌素治疗等。 尝试对孩子进行饮食干

15、预 螯合剂的应用将引起关注,预后,2/3的孤独症患儿无法在成年以后独立生活。 不予治疗绝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预后较差。 预后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教育和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程度。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结论,孤独症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步。 目前本病已非罕见,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诊断后及时给患儿父母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给患儿及时的、长期的、恰当的和因人而异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第二部分,孤独症的中医辨证,病名认识,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该病名记载,但有相关症状描述,如国语晋书载:“童昏不可使谋”;诸病源侯论小儿杂症诸侯中有“数岁不能行侯,四五岁不

16、能语侯”的记载。小儿药症直诀行迟即言:“长大不行,行则脚软。” 。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本病多归属于中医学童昏、语迟、清狂、无慧、胎弱、视无情、目无情等范畴。,病因病机,孤独症病位在脑,和心肝肾有密切的关系,病机总由脑神惑乱和脑神不足。脑为髓海,素问五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神是一身之主,总管人之精神活动,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心主神明,也包含脑主神明。灵枢海论指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医林改错认为:“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机灵记性在脑”,视、听、嗅、言、记忆功能皆归于脑,而孤独症患儿正是表现为视、听、言、记忆、精神等上的功能障碍及混乱。,1.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脑髓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