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教育思想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1105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的教育思想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孟子的教育思想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孟子的教育思想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孟子的教育思想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孟子的教育思想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的教育思想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的教育思想ppt培训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孟子的教育思想,2009年3月9日,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张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中国,孔子被称为“圣人 ”,孟子被称为“亚圣”。,Contents,生平和教育活动,1,性善论与教育的作用,2,3,关于教育目的,4,关于教学的思想,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5,(一)社会背景 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 (二)生平及其教育活动,一、孟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百家争鸣,国君以“士”为官吏,诸侯以“士”为师友 三教:儒、释、道; 九流:儒、墨、法、道、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学派。,儒家,思孟学派:性善 仁学荀子学派:性恶 外铄,荀子,墨家,儒墨之争 代

2、表小生产者利益 主张消除社会等级,强调社会实利。 信奉经验与实践,道家,自然无为 小国寡民 追求精神逍遥 遁世主义 相对主义 出世思潮的代表,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场所,也是当时私学空前发展的一个标志 。 设址于齐都临淄的稷门,故又称稷下之学。到齐威王(田齐)和齐宣王之时,各派学者为儒、法、道德、阴阳等家都汇聚在稷下讨论学术、养士数千人。其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孟轲、荀况、邹衍(阴阳家)、淳于髡(法家)、慎到(道家)等人都带弟子游学于稷下。于是齐国成为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并替代鲁国文化的中心地位。,英国的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

3、)教授推断齐国的稷下学宫大约创设于BC370年左右,而柏拉图创设的学园约在BC350年。据此,他得出稷下学宫是世界中世纪最早的大学。,首先,“国有民办”,集讲学、著述、育才、咨议为一体的高等学府。 其次,礼贤下士,待遇优厚 。 其次,兼容并包,来去自由。 再次,自由辩论,相互吸收。,稷下之学的特点,思考,为什么齐国稷下学宫的成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的成功却未带来政治的成功?最终成就霸业的却是对学术研究思想持否定态度的秦国? 中国历史上哪一阶段的发展与此有相似之处?,生平及其教育活动,孟子(BC372BC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 幼年丧父,由母亲教养成人。“孟母三

4、迁”、断机教子”的故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范例。 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后人将子思、孟轲并称为思孟学派。,孟子以济世救民为己任,追求仁爱和平,探索社会正义,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仁政学说。 曾以士的身份奔走呼号,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仁政”、“王道”思想。前后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等。,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秦用商鞅、楚用吴起、齐用管仲,通过战争实现统一。因而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没有得到实践的机会。 他游说四方长达20余年,颠沛流离却矢志不移,表现出高尚的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孟子晚年退居讲学,著书立说。 “序诗、书,述仲尼之

5、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共261章,约35000字。 它记录了孟子的教育活动与教育主张,是我们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最可靠的文献资料。,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逐渐提升。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孟子有一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的核心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和”的思想,自孔孟以来的绝大多数 思想家都倡导“和为贵”,“和”的思想作为中

6、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至今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乃至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二、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作用,孟子强调仁政,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比政治本身还重要。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三乐) 他接受了孔子“庶、富、教”的思想,主张在制民之产的同时,要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三乐,孟子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

7、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教育就是扩充“善性”的过程。“人皆可以为尧舜”。,三、关于教育目的: “士”、“君子”,“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明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 以孝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8、幼”,则“天下可运于掌上”。 “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乔家大院,三纲五常,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husband guides wife,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Fidelity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四、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持志养气 反求诸己 改过迁善 意志磨练,持志养气,“仁义而已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一个

9、人能以“仁义”为志,才能辨是非、善恶,决定当为与不当为之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志气”:“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一个人如果意志专一。就能推动其意气奋发。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反求诸己,孔子: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反求诸己”,“不尤人”; “吾日三省吾身”; 孟子:“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改过迁善,孔子:“过则勿惮改”, “不二过”,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要做到既往不咎和“与人为善” 。,意志磨练,“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五、关于教学的思想,深造自得 盈科而进 教亦多术 专心致志,深造自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盈科而进,“其进锐

11、者其退速”“不盈科不行”,“盈科而后进”揠苗助长,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 方式。”,朱熹曾经逐一列举了孔子、孟子用这五种方式在不同学生身上的运用,比如说孔子对颜渊、曾子就是“如时雨化之者”;对冉伯牛、闽子骞就是“成德者”;对子路、子贡就是“达财者”;而孔子、孟子分别对樊迟、万章就是“答问者”。至于“私淑艾者”, 朱熹举的是孔子、孟子分别对陈亢、夷之。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专心致志,君子九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孟子的思想,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