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八章_人性管理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39946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八章_人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八章_人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八章_人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八章_人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八章_人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八章_人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八章_人性管理(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人性管理,第一节 人性管理思想 第二节 个性差异管理 第三节 人的行为改变,第一节 人性管理思想,一、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指的是管理者对职工需要和工作态度的看法。管理心理学认为人性主要表现在: (1)人有高度自我、自尊及求得生存的欲望; (2)人是有智慧、有感情的动物; (3)人受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 (4)人的欲望并不完全相同,同一欲望也有强弱之差别; (5)人可能受到某种激励而要求上进,努力去实现某一目标,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也可能因为受到某种刺激而感到内心的空虚、情绪的不安、甚至感到人生毫无意义。,二、人性的假设 (一)经济人 古典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起

2、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称“实利人”,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1957年,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归纳了X理论,基本观点如下: (1)多数人生来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什么雄心,不愿负责任,宁可受别人指导。 (3)人的本性是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目标不关心。 (4)人缺乏自制能力,容易受他人影响。 (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

3、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管理工作 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后勤部拼命干活。 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泰勒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泰勒主张把管理者与生产工人严格分开,反对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二)社会人 “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

4、人际关系学说,其提出者是美国哈福大学梅奥。社会人的特点是: (1)认为人的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 (2)人们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 (3)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视; (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2、“社会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重点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 2、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在实际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3、管理者职能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

5、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 4、“参与管理”,即让职工和下级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1、从“经济人”到“社会人”;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的进步。在这方面,西方尤其是许多企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假设中的人际关系,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剥削关系,也没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因此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 3、“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激发动机、调动职工积极性比物质奖励更重要。这对企业制定奖励制度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它

6、过于偏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向。这是一种依赖性的人性假设,对人的积极主动性及其动机研究还缺乏深度。,(三)“自动人”假设 也叫自我实现人,这一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马斯洛认为:“人希望越变越为完美的欲望,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欲望。”具有这种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就叫“自我实现人”。 自动人性假设是50年代末,由马斯洛、阿基里斯、麦格雷戈等人提出的。这种假设认为;人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麦格雷戈称之为Y理论,基本内容: 1、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满足后,便追求更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 2

7、、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 3、人有自动自发的能力,又能自制。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不是人的本性,而通常是经验的结果。外界的控制可能构成威胁,而不利于行为. 4、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没有根本的冲突,有机会的话,他会自动地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自动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管理重点的改变。 “自我实现人”假设重点不是放在计划、组织、指导、监督、控制上,而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环境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即能够充分地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从 “自我实现人”假设出发,管理者的主要职能在于如何为发

8、挥人的智力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3、奖励方式的改变 “ 经济人”假设依靠物质刺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社会人”假设依靠搞好人际关系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都是从外部来满足人的需要,而且主要满足人的生理、安全和归属(交往)需要。 麦格雷戈等认为,奖励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外在奖励,如工资、提升;一类是内在的奖励,内在奖励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4、管理制度的改变。 “自动人”假设认为,管理制度应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阿基理斯在

9、一个厂里进行了制度改革的实验。该厂的一个班组从事收音机装配工作。改革前,组内12名女工按照设计,有明确分工,如包装、检验等。实验中让这些女工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生产,产量下降就扣工资;产量提高则增加工资。实验后第一个月,产量下降70%,六个星期情况更糟,但八个星期后产量开始回升,十五个星期后超过实验前的产量,且成本下降,质量提高,用户对质量的批评信件比实验前减少96%。,(四)“复杂人” “复杂人”的含义:其一,个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其二,群体中,人与人存在差异。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

10、设,虽各有其合理性,但适用于一切人。 复杂人假设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沙因提出的。与之相应的是超Y理论。 超Y理论具有权变理论的性质,是由摩尔斯、洛斯奇分别对X、Y理论的真实性进行实验研究后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X理论并非一无用处,Y理论也不是普遍适用,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或交替使用X、Y理论,这就是超Y理论。,其基本观点概述如下: 1、人不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 2、人的需求与他所处的组织环境有关系,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中与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需求; 3、人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决定于他自身需求状况以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4、人可以以自己的需求、能力,而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做出不

11、同的反映,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代的万能管理方法。,“复杂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去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2)在管理上,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体与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团体、物质条件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等各项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样才能较妥善地处理管理上的各种问题,三、人性管理论的两个依据 (一)Y理论 根据Y理论,工作人员有以下通性: (1)有可能被激发的“向上心”; (2)有可能遭受伤害的“自尊心”; (3)有可能蒙受毁损的“情绪”; (4)有企图实现的“希望”。 这四项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都有影响,且各人要求也会不同,管理者要善于了解每个人的特

12、点,给予满足。 (二)需要层次理论,第二节 个性差异管理,一、个性差异管理的必要性 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企业职工的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仅表现在经验和能力上,还表现在某种情绪上;不仅表现在人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征,也表现在同一特征的不同水平上。 个性差异所反映的个人的特长和优点,正是创新、解决问题和组织获得成就的动力;也反映了个人的缺点和不足,是分歧、矛盾、冲突的起因,造成办事效率低等等现象,有必须进行个性差异的管理。,二、自我认识与管理 (1)自我概念 自我,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对于自我形象的认知。 “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所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直觉

13、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自我概念犹如一幅地图,当面临危机状态或选择情况时,有助于了解自己。”,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有两个层面: (1)个体内部意识的自我。这是认识的主体,追求目标的自我,称为“主我”。 (2)呈现于外部世界的自我。即与他人相对的自我,社会化的自我。称为“客我”。,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用术语经验自我指代人们对于他们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并将经验自我的不同部分分成三类: 物质自我:指的是真实的物体、人或地点 社会自我:指的是我们如何被他人看待和承认。包括所拥有的各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精神自我:是我们的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它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我们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感

14、受。,自我描述的发展性变化,(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不是天生的,而是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与他人交互作用的结果发展形成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身的所有想法和情感的综合体。 (1)自我意识的作用 自我意识外显行为自我认识自我形象 (2)来自他人的评价 即以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为镜子,从中获得对自我的印象。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往往让人拥有自信。积极自我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所获得的他人对你的评价是积极的多还是消极的多。,(3)群体认同的作用 个人所加入的群体对形成自我概念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心理学家布鲁尔认为,人们加入团体部分是为了获得一定程度自我个性和身份的认同。因此,人所加入的小群体的特点就成为

15、了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如运动队、社团、教会、乐队等群体。,每个人在扮演角色过程中,都试图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即自我展示。常见的自我展示策略有以下几种:,(三)角色理论 自我概念发展的过程中,角色扮演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从小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而了解社会上各种行为规范及习俗,即个体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与他人产生交互作用,并由此而参与社会生活。 “每个人都随时随地、或多或少地、有意识地扮演某个角色在这些角色中,我们彼此相识;在这些角色中,我们认识了自己。”,(四)自我涉与 人在观察某一事态时,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因此对行为带来较大影响。,三、组织对个性差异的管理 (一)差异的

16、测定 1、体格检查:是测定生理差异的方法 2、智力测验:是对个人一般智力高低的测定 3、性向测验:测定个人具有某方面的特种能力 4、成就测验:也称教育测验,是用来测定个人经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5、性格测验:是用来测定个人除体格、智力、性向及成就以外的有关个人性格的特征的方法 6、成绩考核:测定个人处理工作绩效高低的方法,(二)差异的管理 1、个人知识和技能差异 补救方法:培训、增强环境适应性 2、团体中个人差异产生矛盾与冲突解决办法:分而治之、 压制、疏导。,具体措施 (1)实行目标管理 (2)实行参与制 (3)授权 (4)合理分工 (5)信息及时反馈 (6)良好的人群关系 (7)多奖少罚,疏导 (8)实行建议制度 (9)提高成熟度,使个人适应组织,适应环境,第三节 人的行为改变,一、人的行为改变过程 (一)人的行为改变的层次 (1)知识的改变 (2)态度的改变 (3)个人行为的改变 (4)团体或组织行为的改变 知识态度个人行为团体行为,(二)改变的周期 1、参与性的改变周期 新的知识为个人或团体所知,获得团体及个人的支持与行动,从而改变人的行为。 适用于成熟的团体。 2、强迫性的改变周期 将改变加于整个组织之上,从组织到个人,导致行为的改变。 适用于不成熟的人或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