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凝血试验诊断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9582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凝血试验诊断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止凝血试验诊断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止凝血试验诊断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止凝血试验诊断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止凝血试验诊断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凝血试验诊断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凝血试验诊断ppt培训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测,检验科 马怀安,影响血栓与止血的因素1 血管壁(blood vessel wall)完整性2 血小板数量和质量(platelet function)3 凝血因子(coagulation)的量与活性4 抗凝(anticoagulant)与纤溶(fibrinolysis)活性5 血流变学,影响血栓与止血的因素,抗凝机制: 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 纤溶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u-PA、纤溶酶原和纤溶酶、纤溶抑制物:PAI、2 抗纤溶酶。,血小板与凝血系统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胶原,组织 因子,凝血酶IIa,血小板 激活,凝血酶原II,ADP,TXA2,凝血 瀑布,纤维蛋白

2、原,纤维蛋白,血小板 聚集,血小板止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原理:以白陶土激活因子和,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PF3提供催化表面,加入Ca2+后观察乏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APTT。APTT是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参考值:一般为3545秒(不同APTT试剂有差别),病人结果较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有病理意义。 临床意义:用肝素抗凝治疗时,多用APTT监测药物用量,一般以维持结果为基础值的两倍左右。,延长主要见于: 1.因子VIII 、的含量严重减少。 2.严重的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 3.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如继发性与原发性纤溶

3、亢进以及循环血中有大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常见于DIC。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的抗体以及用肝素治疗时。,缩短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的高凝期时促凝物质入血以及凝血因子活性增高,也见于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PT)。该试验是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报告方式及参考值,直接报告患者及对照的PT秒数。参考值11-14秒,超过3秒为异常。 报告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 PTR

4、=受检者PT(秒)/正常对照PT(秒)正常对照为多份正常人混合血浆所测得的值。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INR= PTRISI,临床意义,PT延长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减低,如先天性因子缺乏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患。 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等。 PT缩短 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监控。,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原理: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 增高:血栓前状态,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感染,休克,妊高征等。 减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血浆凝血

5、酶时间测定(TT),参考范围: 16-18s 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者为异常。 临床意义: 1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及DIC,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2凝血酶时间缩短常见于血样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凝血试验的临床应用,手术常规 出血性疾病诊断 血栓性疾病诊断 抗凝与溶栓治疗检测,术前常规,出血性疾病诊断,一期止血缺陷筛选试验 二期止血缺陷筛试验的应用,一期止血缺陷筛选试验的应用,主要应用,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 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障碍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酶的作用,凝血酶的作用,D碎片,D碎

6、片,E碎片,纤维蛋白原模型图,纤维蛋白原,纤溶酶,交联纤维蛋白,Y碎片,D碎片,X碎片,D二聚体,纤溶酶,纤维蛋白,凝血酶,E碎片,D碎片,因子、Ca2+,DD/E碎片,DY/YD碎片,YY/DXD碎片,DD碎片,FDP、D二聚体,纤溶系统活性化 血栓形成,1)DIC 2)血栓性疾病 3)细菌感染 败血症 4)恶性肿瘤 癌,白血病 5)产科疾病 胎盘早期剥离 6)肝脏疾病 肝硬化,重症肝炎 7)组织损伤 手术后,大范围外伤 8)血管病变 心脏病,大动脉瘤 9)纤溶疗法实行中,FDP、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急性血凝块形成激活凝血及纤溶系统,D-二聚体水平升高。因此,在急性PE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7、DVT)的情况下,D-二聚体很少处于正常水平,但在肿瘤、炎症、感染、坏死、主动脉撕裂、住院或妊娠等情况下,D-二聚体可能升高。当急性PE或DVT发生时,用定量酶联免疫分析(ELISA) 的方法检测D-二聚体的敏感性高(95%),特异性低(约40%),而采用全血凝集法和定量乳胶凝集法测定D-二聚体的敏感性为85%90%。D-二聚体正常对PE患病可能性小或中等的患者(应用Wells量表评分11分),确定PE诊断的可能性极小,但D-二聚体正常可排除Wells量表评分4分者罹患PE的可能。,D dimer测定的注意点(阳性的持续时间),凝固亢进后,血管内生成血栓,由于纤溶酶引起的分解在持续,所以D d

8、imer呈阳性。阳性持续期间通常会延长12周。D dimer的峰值多数发生在血栓发病后数日,如果早期出现高值则为假阳性。,DVT轻症病例中的D dimer随时间的变化(与SF的比较),存在试剂时间差 FDP是由多种碎片构成的(不一样)D、X、Y、DD、高分子对哪部分碎片反应?数据差 根据试剂不同,定值多种多样数据差(FDP,D dimer,D dimer/FDP) D碎片会影响D dimer的测定 标本采集、采血管等的影响 血清:凝固不好,测定值偏高、出现凝块引起的测定值偏低。 血浆:由于组织因子等的混入导致采血管内发生凝固、纤溶,出现测定值偏高。,FDP,D dimer测定影响因素,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