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三级网络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39571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2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三级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2012年三级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2012年三级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2012年三级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2012年三级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三级网络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三级网络技术ppt课件(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级教程网络技术,一、指定教材三级教程-网络技术刘瑞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二、教材的特点本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2)继承传统,努力创新(3)观点、资料新(4)例证充分恰当(5)注重实际应用(6)配套练习丰富,开篇语,三、考试题型I. 选择题 选择题(60分,共60小题)给出相关的网络的一句话,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的答案。主要考课文的基础知识部分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与时序。语法是关于 ( )A. 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规定。B.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作出的响应规定。C.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D. 接口原语的规定。答案:A,开篇语,三、考试题型II.

2、 填空题填空题(共40分,20空,每空2分)在每个空里填上正确答案。例:MPEG压缩标准包括MPEG-、MPEG音频和MPEG系统三部分。答案: 视频,开篇语 结束,开篇语,本单元概览一、计算机概述。二、计算机硬件系统。三、计算机软件系统。四、多媒体技术基础。,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1.计算机的特点高速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人们预先编写的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传送,从而输出有用的信息或知识,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发展的5个阶段:(1)大型主机阶段: 主要电子管时代(2)小型计算机阶段:晶体管时代(3)微型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网络

3、阶段(5)Internet阶段:从APPANET开始到Internet阶段 3.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 (2)事务处理 (3)过程控制 (4)辅助工程(5)人工智能 (6)多媒体应用,一、计算机概述,二、计算机硬件系统,1.计算机硬件分类服务器:提供服务的计算机。处理器体系结构有三种:复杂指令集(CISC),精简指令集(RISC),超长指令字(VLIW)。工作站:面向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台式机:微型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笔记本:便携机或移动PC机。手持设备:掌上电脑或亚笔记本。,2.计算机配置不同的计算机基本上分为:处理器:双核处理器,服务器工作站可采用多个CPU。

4、内存:1M几十G硬盘:几十到几百G以上缓存:一级或二级缓存,容量1M左右光驱:CD-ROM DVD 等,具有不同倍速显卡:具有显示内存容量,支持颜色分辨率等网卡:以太网卡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等,二、计算机硬件系统,3.计算机技术指标字长:计算机的寄存器的字长。8,16,32,64等。1字节=8bit,1word=16bit ,计算机只识别0和1,称为二进制。速度:每秒钟处理指令的数目。运算速度与施工频率有关,有时用主频衡量CPU的速度。容量:内存和外存之分。内存必需。单位有1K=1024,1M=1024K,1G=1024M数据传输率: 单位bps,每秒钟传送的bit的

5、位数。可靠性:无故障时间越长,修复故障的时间越短,可靠性越高。产品名称与版本:一般版本不能做技术指标,但因为计算机行业发展快,高版本一般性能优于低版本。,二、计算机硬件系统,4.微处理器的技术特点(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时间。(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或多个操作,实质是以时间换空间。(3)分支预测通过设置分支目标缓冲器,动态预测分支转移情况,使得流水线的吞吐率能保持较高水平。(4)双高速缓存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两个缓存,一个用于存指令,一个用于存数据,提高访问缓存的命中率。(5)固化常用指令。常用指令用硬件

6、实现(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32位,但与存储器之间外部总线增为64位。,二、计算机硬件系统,4.微处理器的技术特点(7)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主要用于解决I/O瓶颈问题。(8)错误检测以及功能冗余检验技术内部错误检测采用偶检验,冗余判断系统是否出现异常。(9)内置能源效率技术系统不工作时进入睡眠模式,在几个毫秒时间内可进入全速运行状态。(10)支持多重处理多CPU,支持并行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体系结构。,二、计算机硬件系统,5.主板与插卡(1)主板的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以及电源。(2)主板的分类可按不同角度分类,如:CPU插座分类:Socket 7、slot 1主板等;按芯

7、片集分类:TX主板,LX主板,BX主板等(3)网卡网卡是组网的关键部件也叫适配卡。功能:实现与主机总线的通信连接,解释并执行主机控制指令;实现链路层功能(形成帧,差错校验,发送接收等);实现物理层功能(传输驱动,信号侦听与接收等),二、计算机硬件系统,(1)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总和。(2)软件的分类按用途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按授权分类:商业软件、共享软件、自由软件。(3)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分3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运行阶段。每个阶段可分为若干子段。,三、计算机软件系统,(1)多媒体概念媒体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递与存储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分为传播

8、信息的载体和存储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播放的一体化集成技术。(2)多媒体的组成计算机至少应具有:CD-ROM ,语音模拟与数字转换(A/D 和D/A),高清显示器,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功能。,四、多媒体系统,(3)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多媒体信息中有何多冗余数据,去掉冗余的数据即压缩。压缩方法的种类:按图像是否有差别分: 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按压缩原理分类:熵编码(无损压缩),源编码(有损压缩)和混合编码。编码方法:a.信息熵编码:只压缩冗余而不损害信息熵。典型的方法有哈夫曼编码、游程编码、算术编码等。b.预测编码法:去除相

9、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冗余性,只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典型方法有:微分脉码调制(DPCM)等c.变换编码法:将给定的图像信号进行某种函数变换。如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d.矢量量化编码法:对数据分组,每组构成一个矢量,以矢量为单位进行量化。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矢量编码都是有损编码即属于源编码。,四、多媒体系统,(4) 国际压缩标准:a. JPEG:静止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适合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单色或彩色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b. MPEG:运动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通常包括三部分MPEG视频,MPEG音频,MPEG系统。需要考虑音频视频同步。c. 国际电信联盟ITU-T关于视频编码的H.26

10、x系列建议。包括H.261H.264。H.261的目标是在ISDN上开展电视电话会议。,四、多媒体系统,(5)超媒体与流媒体超文本:非线性组织,每个文本一个结点,通过链接相关内容和其它结点实现浏览离散信息。超媒体:当信息不限于文本形式时,称为超媒体。组成有两部分:结点和链接。结点:表达信息的基本单位;链接:建立结点之间的信息联系指针。流媒体:流式媒体。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传输技术称为流媒体技术。流媒体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流媒体的服务模式:C/S模式和P2P模式。,四、多媒体系统,(6)多媒体应用软件分类:多媒体播放软件和多媒体制作软件。播放软件:Windows media p

11、lay,real play等。制作软件:文字编辑软件:如word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oreldraw等动画制作软件:cool 3D ,3D Studio MAX 等音频处理软件:real jukebox等视频处理软件:movie maker等多媒体创作软件:authorware等,四、多媒体系统,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结束,第二部分 网络技术基础,本单元概览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三、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六、无线网络的应用与研究。,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1)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

12、术结合。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2)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3)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和公用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参考模型(OSI)。(4)Internet、高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 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2)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

13、代,这样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彼此之间交换数据、传递信息。(3) ARPANET的发展以及OSI的制定,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互联、互相通信变为现实,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电子邮件、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等功能。广域网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3.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网络,导致网络之间的通信困难。迫切需要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统一的网络协议。ISO制定了OSI参考模型,作为国

14、际认可的标准模型。TCP/IP协议以及体系结构早于OSI参考模型,因此TCP/IP协议与体系结构也是业内公认的标准。,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4. 互联网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1)互联网高速发展互联网不仅是一种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信息查询的手段,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讨论问题、休闲、学术研究、商贸、教育甚至军事活动等重要领域。(2)信息高速公路高速网络技术主要体现在:异步传输模式(ATM),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网络与无线网络。(3)基于WEB技术的互联应用的发展Web技术的出现使网站的数量和网络的通信量呈指数增长。(4)基于P2P技术的应用

15、技术发展区别于C/S结构,对等(P2P)网络淡化了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的界限,扩大了网络资源的范围和深度。(5)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使得网络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机制,防止信息被非法窃取、破坏与泄露。,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5. 宽带城域网的发展宽带城域网与传统的通信网络在概念和技术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在技术上的界限模糊传统的电信传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的电信服务与互联网应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电信传输网、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宽带城域网的核心技术是:核心交换网和接入网。,一、计算机网络的

16、形成与发展,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1)资源共享(2)不同地理位置的“自治计算机”(3)计算机之间必须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标准很多,如按拓扑结构、应用协议、传输介质、数据交换方式等等。如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按拓扑结构分类有总线网、树型网、星型

17、网、环型网、网状网;按传播方式分为点对点传输和广播式传输等。(1)按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 一般用微型计算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数据传输速率较快,通常在10 Mbit/s以上,误码率较低。但其覆盖范围有限,是一个小的地理区域(例如:办公室、大楼和方圆几公里远的地域)内的专用网络。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来看可分为共享式介质和交换式局域网。城域网: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高速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是远距离、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一般是几十公里几千公里的广阔地理区域,其主要作用是实现远距离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并且通信线路大多租用公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PSTN)。广域网从逻辑功能上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