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37524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第一部分 陆地环境,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思路:,突出能力立意,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考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一)考纲要求,组成岩石的矿物 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二)复习要求,1、绘制概念地图,了解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图示地球的圈层结构,理解岩石圈的范围,岩石圈,地壳,地 幔,地核,2、列表比较,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常见岩石(图),主要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砾岩、 砂岩、页岩、石灰岩石英岩 板岩 大理岩,3、通过填绘多种示意图,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

2、程,5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A砂岩 B板岩,2005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答案:D,C玄武岩 D大理岩,这里两图都可反映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请思考:以上各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哪种?,1-冷却凝固,2-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3-变质作用,4-重融再生,4,4,2,4,2,4,2005春季北京,6、溶洞常形成于 ( )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喷出岩,答案:A,图4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78题。 7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8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3、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2004江苏卷7-8,答案:7、C 8、D,二、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一)考纲要求,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二)复习要求,1、通过概念地图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引起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类型,褶皱断层,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2、在列表对比区分几组概念时要重视对地貌的影响方面,(1)地质作用对地表的影响,(2)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3)地质构造与地貌,结合实例:,断块山:庐山、泰山、华山,东非裂谷、渭河平原,(4)板块的相对运动与地貌,(5)外力作用与地貌,中国

4、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成因;,黄土高原及其地表形态特征的形成,雅丹地貌(风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流水的侵蚀、溶蚀)、丹霞地貌(流水侵蚀)的分布及形成,世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著名的冰川地貌(北欧的峡湾、北美的五大湖),结合实例解释地貌成因:,联系选修一册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在沙漠,冲积扇边缘往往形成绿洲。,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流水的侵蚀、沉积,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风力堆积作用,戈壁 沙漠 黄土,读等高线图,回答:,1、图

5、示地区的盛行风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Q、P两点相对高度最大(H)可以达到多少米?( ) A、H=39.9 B、H=40.9 C、H=41.9 D、H=38.9,B,A,2005广东卷7 7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答案:C,2004广东卷23-27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327题。,2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5近

6、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气层空洞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2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AD,AD,CD,(1)、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分析、解释世界一些主要地形的成因、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脉;安第斯山脉;红海;死海;东非裂谷带;大西洋;雅鲁藏布江谷地、冰岛、意大利、新西兰、 日本多地热资源; 亚洲大陆东部岛弧链;海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2)、复习

7、六大板块图时,明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留意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所属的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位置。,3、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图2中数码17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 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答案:A,1、大西洋位于 板块之间, 印度半岛位于 板块。,2、火山地热主要分布在 ,原因是 。,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地形;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常形成 。,3000,4000,2

8、005全国1卷39 39(6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图中数字修正),(3)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 火山喷发。,(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2)板块边界为挤压型(消亡边界、海沟俯冲型),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2005平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

9、.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l00千来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3-5题。2005全国3卷3-5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9日12时g分 D28日11时9分 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详板块、非洲板块,D,D,C,2005全国2卷3-6 读图2回答36题。,3九州一帕劳海岭 ( ) A位于亚欧板块上

10、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4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 ) A之间 B之间 C之间 D附近,C,A,2005春季,答案:1D、2B、3B、4C,4、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利用断层找水,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2005春季北京,5、泉水补给区位于 ( )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D,命题趋势 区域地形特征的考查与等高线图或地形剖面图结合;读图综合分析题题型考查:板块构造与地形、地质构造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地质构造、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

11、关系人类对地貌形态不恰当的改变,造成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南方丘陵地区、黄土高原区),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三、陆地水与水循环,(一)考纲要求,陆地水体类型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二)复习要求,1、通过知识结构图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列表比较承压水和潜水,2003年秋季,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图直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46题,4.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A B C D,5.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为( )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6.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B2003年

12、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生态效益 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A,C,B,注意在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地下水开采过量引发的问题 、 井水水位及变化,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原理透视: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4)利用措施 人类正是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原理,通过改变水循环的路径和周期来调整水资源分布的时间和空间不均匀状况,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从而实现趋利避害、为人类服务。,3、水循环 原理透视:地球陆地上各种水体不仅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

13、个较大的循环运动系统,这一系统又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水循环的类型,(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地理环境,有了它的存在,地球才变得生机勃勃。,流量过程线的分析,(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流量的大小。 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4、利用河流径流曲线图、地下水位变化图等图表资料掌握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2005广东卷10-11 图3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1题。 10该河流位于

14、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 11能正确反映该河流 水文特征的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答案:10.C 11.C,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在此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巩固复习有关中国、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2)能归纳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3)强调大气降水是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方式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4)可通过修建水库的方式调节不稳定的径流,3、利用水循环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人类利用水循环的原理改造地表径流的问题是近年命题的热点,如,大江大河的治理 ; 结合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的治理问题,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兴建(南水北调问题),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结合选二长江三峡工程的,改变地表径流季节分配的途径 :修水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