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三-统计整理与显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37434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三-统计整理与显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三-统计整理与显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三-统计整理与显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三-统计整理与显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三-统计整理与显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三-统计整理与显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三-统计整理与显示(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三 统计整理与显示 重庆工商大学 陈正伟,学习目标,1.明确统计整理的概念、意义和内容。 2.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方法和作用,了解分组的类型。 3.熟悉频数分布的概念、种类。 4.熟悉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注意组距数列中的一些基础知识。 5.熟悉统计表的构成和制表、填表规则。,学习重点,统计数据分组的类型原则和方法。 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数列的编制方法。 统计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基本内容,一、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二、统计分组 三、频数分布 四、统计表与统计图,任务一 统计整理的概念,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概念 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

2、总、编表,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整理的意义 1. 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6,二、统计整理的原则和内容 (一)数据整理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联系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7,(二)数据整理的内容与程序 设计和编制统计数据整理汇总方案。 统计数据的审核与订正。 统计数据的分组和汇总。 对整理好的资料进一步审核及校正。 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统计数据的系统积累和保管。,8,三、统计数据的审核 (一)预处理 1. 数据汇总前的审核: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 2.资料审核后的订正 (二)审核方法

3、 1.逻辑审核 2.计算审核 (三)汇总后审核 1.复计审核 2.表表审核 3.对照审核 4.表实审核,9,四、统计数资料汇总 (一)统计资料的汇总技术 1.手工汇总 2.电子计算机汇总 (二)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 1.逐级汇总 2.集中汇总 3.综合汇总,10,11,任务二 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对总体分; 对个体组 1.突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突出组内的同质性。 2.统计分组是分与合的统一,12,(二)统计分组的意义,1.划分现象类型 2.

4、研究总体结构 3.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三)统计分组的原则 -完备性原则,包括: 1. 穷尽原则 2. 互斥原则,二、分组标志的选择,1.要从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来选择分组标志; 2.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的标志作分组标志 3.选择分组标志不能脱离现象所处的具体条件。,14,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标志的多少,按分组标志的性质,按其任务和作用,类型分组,分析分组,结构分组,简单分组,复合分组,数量分组,品质分组,三、统计分组的种类,(一)任务与作用 1.类型分组的目的是划分现象类型。 2.结构分组的目的是研究总体的构成。 3.分析分组的目的是研究现象总体内部诸标志间的依从和制约关系。,

5、(二)标志多少 1.简单分组是将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2.复合分组是将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三)标志性质 1.品质分组是将总体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 2.数量分组是将总体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单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某乡某种农作物的耕作深度与收获率的关系,40户居民家庭按月收入分组,可以看出,居民家庭随着月收入的增加而月支出也在增加的相关关系。,为了了解某地区银行存款的构成,可以选用存款性质、期限两个标志分别进行分组:,按存款性质分组 企业存款 储蓄存款 财政性存款,按存款期限分组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存款同时按其性质及期限分组 企业存款

6、 活期 定期 储蓄存款 活期 定期 财政性存款 活期 定期,企业职工按工龄分组: 5年以下 510年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品质分组,数量分组,(一)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 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为分组标志,并确定各组之间的界限。,四、统计分组的方法,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状况,文化程度 工人数 比重(%) 小学 400 8 初中 1500 30 高中 2600 52 大学 500 10 合计 5000 100,品质标志,组别 次数 频率,(二)数量标志分组(也称为变量分组)的方法,单项式分组:一个变量值为一个组。 适合于: 离散型变量且变动范围小。 组距式分组:以一定区间的变量

7、值为一个组。 适合于:连续变量或变动范围大的离散型变量。 1)等距数列:标志值的变动比较均匀。 2)异距数列: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的意义;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某厂第一季度工人平均日产量,等距分组,某班期末英语成绩分布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年龄的异距分组,组距分组的组限确定:,连续组距分组:连续变量 如:工厂按完成任务的程度分组:100%以下,100%-110%,110%-120%,120%以上。 在连续组距的分组时,相邻两组的上、下限是重叠的,如110%。统计中按“上限不在内”原则处理。,分组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全距(R)= 数列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组距(d)=

8、 一组中的较大值较小值 或 上限下限 组数: 组限,上限:一组中的较大值。,下限:一组中的较小值,1.组数的多少与组距的大小有关。在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 2.组距的确定要根据事物的数量特征来确定。组距如果过大,就会使性质不同的单位归并到了同一组里(破坏了组内的同质性);组距过小,就会使同一性质的单位分到了不同的组里(破坏了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 3.决定组数的多少,并无规则可循,必须凭借经验和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作出判断。有一个经验公式可供大家参考:【美国学者斯特杰斯创用】 n = 1 + 3 . 3 lg N n:组数 N:总体单位数,组中值: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就

9、是组中值。 开口组与闭口组: 开口组:缺少上限或下限的组。 如:60分以下;90分以上。 闭口组:上、下限都齐备的组。 如:7080分; 500600公斤; 90100岁,开口组如何计算组中值: 缺少上限:1.计算假定上限:假定上限=下限+相邻组的组距 2.计算组中值: 缺少下限:1.计算假定下限:假定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 2.计算组中值:,32,任务三 频数分布,一、频数分布的基本概念 (一)频数分布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频数分布可分为:品质频数分布(品质数列);变量频数分布(变量数

10、列)。 (二)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 1)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别。 2)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数,亦称次数。,33,二、变量数列的编制,(一)单项式数列的编制步骤 将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按变量值分组 整理各组出现的次数和计算频率 编制统计表或统计图。,(二)等距数列的编制 将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序 根据数列的数量特征确定分组的形式 找出数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计算全距。 确定组数、确定组距 确定首组的下限和末组的上限 统计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配次数,并编制统计表或统计图。,频数分布表的编制(例题分析),【例】某电脑公司2002年前四个月各天的销售量数据(单位:台)。试对数据进行分组。,等距分组

11、表(上下组限重叠),等距分组表(上下组限间断),等距分组表(使用开口组),(三)异距数列的编制 由于各组次数的多少受到组距大小不同的影响。因此,需频数密度来消除异距分组造成的影响。 方法: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标准组距次数=频数密度x标准组组距 (最小组的组距),三、累计次数和累计频率 向上累计: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标志值小的方向向标志值大的方向逐组累计。 意义:上限以下 向下累计: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标志值大的方向向标志值小的方向逐组累计。 意义:下限以上 【案例】:某小型企业职工月消费累计次数分布,某小型企业职工月消费累计次数分布,任务四 统计表与统计图,46,(一)统计表的定义和结构 广

12、义的统计表:从广义上来说,包括统计工作各个阶段中所用的一切表格。 狭义的统计表:专指分析表和容纳各种统计资料的表格。,一、统计表,47,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结构可从表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表式结构上看,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的一种表格,它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个部分。 从内容结构上看,统计表由主词栏和宾词栏两个部分组成。,纵列标题,数值,横行标题,主词栏,宾词栏,2010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总标题,(二)统计表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1) 调查表 (2) 整理表或汇总表 (3) 分析表,2、按主词的结构 分类:,(1) 简单表 (2) 简单

13、分组表 (3) 复合表,3、按宾词设计 分类:,(1) 简单排列表 (2) 简单分组排列表 (3) 分组层叠排列表,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10年9月),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局统计信息网,(三)统计表的设计,总标题内容应满足3W要求。 数据计量单位相同时,可放在表的右上角标明,不同时应放在每个指标后或单列出一列标明。 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其他线用细线。 通常情况下,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 对于不应有数字的表格单元,一般用“”表示;当缺某项数字资料时,可用符号“”表示。 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重庆市主要年份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统计表,二、统计图,统计图形是用来描述次数分布特征的

14、。 常用的图形有五种: 条形图 饼图 直方图 折线图和曲线图 雷达图,(一)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度来表示数据变动的图形。 注:当各类别放在纵轴时,称为条形图;当各类别放在横轴时,称为柱形图。,条形图,(二)饼图,用圆形和圆内扇形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58,(三)环形图,总体中的每一部分数据用环中的一段表示,同时,环形图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总体的数据系列,每一个总体的数据系列为一个环。,60,(四)直方图,用于展示分组数据分布的一种图形,它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 注:一般不用来表示累计次数的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我一眼就看出

15、来了,销售量在170180之间的天数最多!,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2)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定性数据;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定量数据。,(五)折线图和曲线图,折线图也称频数多边形图,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把直方图顶部的中点(组中值)用直线连接起来,再把原来的直方图抹掉。 折线图的两个终点要与横轴相交,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个矩形的顶部中点通过竖边中点连接到横 轴,最后一个矩形顶部中点与其竖边中点连接到 横轴。,折线图的绘制,140,150,210,某电脑公司销售量分布的折线图,190,200,180,160,170,220,230,240,折线图还可用来表示累计次数分布。,曲线图 曲线图是组数趋向于无限多时折线图的极限描绘,是一种理论曲线。,(六)线图,用在平面坐标上用折线表现数量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统计图。线图主要用于显示时间序列数据,以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THE END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