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46400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一、课题研究背景教育对社会而言,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 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 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因此,教育应 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更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 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 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小部分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产 生一定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新课程改革

2、,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 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选 择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这一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予以研究,进行了 探讨。二、课题研究意义二、课题研究意义实践意义:学困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 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转化他们,关 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 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

3、又可为在高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较大。 在分析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 课题的核心。三、理论依据三、理论依据: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 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 “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 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 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

4、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 师的消极态度等。 3、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 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习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 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 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4、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四、研究内容主要有:研究内容主要有: 1 1、课题界定、课题界定: (1)小学学生:指小学阶段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 的成长关系

5、着国家的明天。 (2)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 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 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3)转化:指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 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从而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 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2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 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6、。 3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4 4、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 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 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5 5、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是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 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摒弃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将动手动脑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 学技术结合,个

7、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 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五、研究方法五、研究方法多种研究方法相互融合、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相互融合、综合运用; (一)文献研究。(一)文献研究。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所研究的问题有目的地查阅、学习有关研究 文献,熟悉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从中受到启发,站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升 自己的教育理论思维和研究的能力。其实质是强调读书、学习、积累、发现问 题,提升理论修养。在读书和学习中,要注意学习他人的立论基础、逻辑思路、 研究方法、结果与结

8、论,以及成果的表达形式,要注意从中吸取有价值的观点、 论据和结论,还要从中发现他人研究中的问题、矛盾、不足、缺陷和空白,等 等,作为自己选题和研究的生长点。 (二)叙事研究。(二)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以叙事与反思为主要形式的教育研究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是 关注细节,发现典型;研究个案,总结规律;专业反思,培养智慧。通过教育 叙事,教师们自然要留心教育细节,反思教育成败,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 行为。在叙事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提炼、概括、系统化个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通过反思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三)行动研究。(三)行动研究。这里所说的行动研究既是指的行动研究方法,更是指的

9、课题研究的实践行 动。从方法学的角度看,一线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要按照行动研究 的基本要求,遵循发现问题,改革尝试,反思总结,提出对策的基本程序展开 研究。从实践的角度看,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 行动研究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特别是同伴的互助与合作、对话与分享。 行动研究重在行动,不是学好了再做,研好了再行,而是在行动中学习研究, 在学习研究中行动。(四)实验研究(四)实验研究。1、相对上述三种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在科学性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 实验研究在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变量控制,统计检验,比较鉴别,因果辨析 和理论分析等方面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其成

10、果的科学含量往往更高,也 更有说服力和理论价值。教师要注意从自身实际出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 习与实践相结合;反思与行动相结合进行研究。 2、由特殊现象(个案)研究到普遍现象(规律)归纳的逻辑思维模式运作 使转化工作的质量提高。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即把班内学生分成不同 类别、比如可以分为带头组(学习能力最强、知识基础最好)、普通组(学习 能力较弱、知识基础一般)、提高组(学习能力较弱、知识基础较差)、基础 组(学习能力极弱、知识基础极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业要求、测验考试 等各个教学步骤中体现出四个层次,以体现出教学鲜明的针对性,每个学生所 属的组别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学习的进步,每

11、个学生都可能随时换组。当然这 种做法给教师增添了备课难度。但对学生而言,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 学习兴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上的成功感,这种成功 感又激励着他们向新的学习目标迈进。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六、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课题研究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由于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 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学 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学困生常常屡教不改。 如果借此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就有悖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学困 生的转

12、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只有从实际 上消除大量的学困生存在的事实,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 2、本课题设计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和人的发展的本质观,理论依 据充分、科学性强。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 标要求,推行“多人异步,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学生作 不同的要求,包括布置作业,按 A、B、C 三类分别布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 学有所得,都能获得成功,在各自不同的平台上和谐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可以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法指导。

13、“学困生”中有相 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为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学 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记忆的方法,养 成作业书写端正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 3、本课题强调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 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 的赞许。例如:在小组合作中让“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表意见,这样使“学困生” 在小组合作中能注意收集各种信息,回答时是代表小组意见容易获得成功的喜 悦。“学困生”的作业差错率往往很高,教师批改

14、作业时,不要一看到答案不对 就打,应分析思考的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情,指出对的部分,划出错的地方, 待其订正后,再给予评分。如果订正对了,还可以写优给予鼓励,为了激励“学 困生”,也可以在他们之间开展竞赛,看谁进步快,让“学困生”感到努力不断见 效,拼搏就会成功,增加“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在确定“学 困生”的教学要求时不能急于求成和“一刀切”。应分清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可 以采取减缓坡度增加台阶,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 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当“学困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我们老师不能 急躁、气馁,应找出反复的原因,“教不厌,诲不倦”坚持面授教学方

15、法,同时 还应做好深入细致的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帮助,教育学生学会评 价,不要歧视学困生,提倡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学困 生进步。4、本校教育科研有良好的基础,本课题组成员均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我 校在 2010 年参与研究市级课题小学教师备课方式及作业改革研究并获得市 级二等奖,教育科研在我校有较好的基础及发展空间。 5、课题研究的各项保障措施比较完备。学校领导重视每次的课题研究,投 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持课题研究。研究措施、工作、改革措施要落实到位,定人、 定时、任务具体明确。 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分工: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分工: 1.1.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负责人:

16、负责人:刘亚峰 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 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 的认知活动。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老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 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注重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 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 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 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 作用。 2.2.第二阶段:负责人:第二阶段:负责人:宋朝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 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一是他们 树立学习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教师能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课堂活 动形式,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趣”向“乐趣” 发展,再从“乐趣”到“志趣”升华。 3.3.第三阶段:负责人第三阶段:负责人: :何艳霞 关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