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332870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解读】,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商周时期),(一)世袭制:不断发展,(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距今5000年前,进入早期国家起源阶段。黄帝、尧、舜时期确定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禅让制)。禹死,儿启继位,“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启建夏400余年为商汤所灭。商历时600年左右,商代政治特点是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结合。牧野之战,周灭商。西周继续实行宗法制,同时实行分封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嫡长子继承制;,(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同学们看书P6,

2、然后关书回答下面知识点,1、目的:,2、内容:,(1)对象,(2)双方权利与义务,3、影响:,4、分封制的形成、发展、解体,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 (1)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体现“家天下”的统治特点(燕、鲁、宋?) (2)双方权利与义务。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服从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影响: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2)有利民族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 (3)诸侯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强大,诸侯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王室的权威逐渐削弱。同时战争给人民带

3、来深重灾难。 (一分为二的评价),(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4、分封制的形成、发展、解体,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土地国有制),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作,诸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奴隶主完全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它们共同维护并巩固了奴隶主的国家政权。,思考:分封制解体的原因

4、是什么?,分封制崩溃的原因: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大量出现,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分封制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破坏分封制的原因: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井田制瓦解,土地国有制结束,分封制随即崩溃,春秋结束是在前476年,战国时期是社会秩序重组时期,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际上是分封制的瓦解表现。秦商鞅变法则以法律形式中止了分封制,即以军功封侯。秦统一全国,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最终彻底废除分封制。,试题示范:(2015年江苏卷历

5、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试题示范: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

6、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 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C,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商周时期),(一)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嫡长子继承制;,(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三)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动摇破坏;,(三)宗法制:同学们看书P5最后一段和P6,然后关书回答下面知识点,1、目的:,2、核心内容:,3、特点:,4、实质:,5、影响,(三)宗法制:,1、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保证王权巩固,2、核心内容:,3

7、、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第一子),主要等级: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各等级之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5、影响: (1)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2)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3)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族谱、祭祖)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与现代社会的平等、法制精神相违背。,4、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8、: 1、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分”是“宗”在政治上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宗”是“分”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 3、“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分封制,里,表,核心,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试题示范: (2015年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试题示范: (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

9、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答案】D 【试题解析】家族和睦是指家族成员之间相处融洽,长幼互亲,与题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A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守法制形成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B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力,是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重要特征,与题中“长兄如父”的说法不符,故C项错误;故C项错误;“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突出了嫡长子的重要性,是宗法制的特点,因此这些说法体现了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试题示范(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

10、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 【试题解析】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来书写的

11、载体,故D项错误。,(四)、西周的礼乐制度1、目的: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2、含义: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3、作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商周时期),试题示范:(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答案】C,【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

12、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自己回答),(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禹的儿子启在其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商代则形成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权力继承规则;周代则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1)世袭制度。,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的最高统治者则宣称自己是“代天治民”,自称“天子”。,(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高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

13、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皇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这是一种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形式。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特点是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演变(主干知识),试题示范: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马克思选集第一卷第693页)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

14、必然产生专制C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答案 :C,1、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2、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3、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二)形成原因,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演变(主干知识),秦王嬴政灭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三)建立的前提条件,统一过程(看教材P8P9书后请同学归纳),1、前221灭六国,结束割据,2、构筑有效的国防体系(前215北击匈奴、夺河套、占阴山

15、;修直道、长城),3、前214,辟灵渠。平定岭南,设郡管理,4、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演变(主干知识),统一的意义(同学P9关书归纳),P9第三行,试题示范:秦朝五尺道A从咸阳直达长城 B在开凿灵渠的基础上修筑而成C是秦始皇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 D是云贵地区与中央联系的最早邮驿道路,D,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演变(主干知识),(四)确立的标志:,、郡县制 :(学生看书P9记忆,抽背)内容,特点,意义,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 ()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及文书传递的亭。教材P9最后一段,(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意义:教材P10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环节郡县制的继续推行,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2)形成时间:春秋战国出现,秦始皇在全国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