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分析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3286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脾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脾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脾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脾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脾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分析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脾脏超声,1. 正常脾脏的解剖,脾脏位于左季肋区深部的腹腔内,胃底与膈肌之间 第9-11肋的深面,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血管包括脾动脉和脾静脉。 脾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大分支,沿胰腺上缘走行并向胰腺发出分支,达脾门并发出上方的胃短动脉诸小支和在下方的胃网膜左动脉,然后分出23个末支进入脾脏。 脾静脉由脾门处的26个属支组成,在脾动脉的后下方行于胰尾和胰体后上部的沟中,达胰颈部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主干,脾静脉管径一般比脾动脉大一倍。,超声检查方法,超声检查的常用体位: 右侧卧位:最常用。 仰卧位 俯卧位,脾脏超声检查的扫查切面途径:1.左肋间切面:右侧卧位或仰卧位。探头置于左第 911肋间,

2、调整探头角度,可获取近乎脾脏长轴的斜切面。这是观察脾脏形态、内部结构及脾脏血管的最常用切面。,2.冠状切面:仰卧位或右侧卧位。探头置于左腋后线至左腋中线,可显示脾脏的冠状切面。3.左肋下斜切面:仰卧位。在脾肿大或显示脾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时采用。4.背部肋间切面:俯卧位。于左肩胛线与腋后线之间进行扫查。,正常脾脏的超声表现,正常声像图,轮廓清晰,表面光整,脾实质为非常均匀的点状中低回声。脾门处脾血管出入脾脏。 1、脾厚径:男、女正常标准,脾形态无明显改变,仰卧位平静呼吸时不超过肋缘线,深吸气时可达肋缘下23cm。,中度脾肿大:脾各径线显著增大,仰卧位平静呼吸时在肋缘下可探到脾下缘,深吸气时超过3

3、cm,但未超过脐水平,也未对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移位。,重度脾肿大:对邻近器官如肾脏产生压迫性移位,变形或伴有横膈明显抬高,脾前缘可超过锁骨中线,甚至抵达腹正中线,脾下缘可超过脐水平线以至抵达骨盆腔。,彩色多普勒:显示脾内彩色血流亦可增多,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多较正常值降低。当脾静脉内血栓形成时,脾静脉血流消失或变细等表现。,灰阶超声,脾肿大,显示肿大的脾脏(SP),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为165mm,灰阶超声,脾肿大,显示脾门处增宽的脾静脉(图1,SV),内径达15mm 。彩色多普勒,显示增宽的脾静脉彩色血流(图2)。 SP:脾脏 SV:脾静脉,图1,图2,脾破裂,病理,根据病理及破裂部位可分为:中央

4、性脾破裂 、脾包膜下破裂、真性脾破裂 。,超声表现,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 :(1)中央型:脾实质内出现局部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回声可不均。如形成明显的血肿,可呈无回声区或内含细小的点状回声。彩色多普勒常显示其内部无血流信号。,(2)包膜下型:脾外形失常,脾包膜光滑、完整但隆起,其与脾实质之间为无回声区所占据,呈“月牙”形;严重者,可压迫脾实质,使其表面呈凹陷状。无回声血肿可随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细小点状回声、条索状回声、中高回声等改变。,(3)真性:显示高回声的脾包膜线局部中断或不完整,该缺损呈无回声线状结构并伸入脾实质内,并出现不规则形的回声稍高回声或低回声、无回声区。同时在脾周围可出现无回声区包

5、绕脾脏,严重者可在腹腔内出现游离的液性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在脾损伤区未能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能明确地显示脾脏损伤病灶。脾破裂区域显示为边缘清晰的轻度增强或不增强区,尤其在增强晚期更为明显。而脾撕裂伤病灶表现为垂直于脾脏表面的边缘清晰的低回声带。若造影剂从脾表面溢出至脾周围,常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灰阶超声,脾破裂,显示脾实质内见低回声不均匀区,边界不规则(箭头所示),脾梗塞,病理,由于脾动脉的突然栓塞或脾静脉血栓所致的脾窦状隙的缺血、坏死、纤维化及疤痕形成等病理改变。,超声表现,灰阶超声:依脾动脉阻塞分支的分布区,脾内可出现一个或多个楔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回声区,内见高回声光点。楔形的基底

6、部朝向膈面,尖部朝向脾门。病灶边界清,内部回声随坏死程度可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分布可均匀或呈蜂窝状结构。脾静脉栓塞引起的脾梗塞,梗塞可侵及整个脾脏,同时伴有明显脾肿大。,彩色多普勒:多显示病灶内部无任何彩色血流,偶可见脾血管在近病灶处血流中断或绕行。,超声造影:与周围脾实质相比,部分脾梗塞患者梗塞区未见造影剂充填,呈无回声区,其边界清晰锐利,并在增强早期可观察到梗塞区旁的脾动脉分支增强时出现突然中断的现象。在梗塞区周围有时可有环状轻度增强的高回声环绕。,灰阶超声,脾梗塞,显示脾内一不规则形的低回声区,内分布不均匀(箭头所示),脾囊肿,病理,临床上很少见,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大类,后者又可

7、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真性脾囊肿包括单纯性囊肿、表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 ;假性脾囊肿可为外伤、脾周围炎症、脾梗塞等因素引起。,灰阶超声:脾内出现一个或数个无回声区,呈圆形;囊壁光滑,边界清晰,囊壁后方回声增强,。真性囊肿内部经常出现分隔;假性囊肿周边常会有钙化回声。如囊内出血或感染表现为脾囊肿壁增厚,可在囊内出现散在的中低回声的点状或斑块状反射,偶尔可随体位改变出现翻滚现象;如囊壁钙化,可局部或整个囊壁呈现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彩色多普勒:显示囊内无彩色血流,部分病例可见囊壁上有点状彩色血流。,超声造影:显示脾囊肿内未见增强,呈无回声。,脾囊肿,脾血管瘤,病理,最常见脾脏良性肿瘤。 以海绵状血管瘤

8、多见。 瘤体常无明显包膜,由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腔隙和间质成分组成。,超声表现,灰阶超声:脾内出现一个或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实质团块,边界清晰规整,多为高回声,亦可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内部分布均匀或呈蜂窝状。,彩色多普勒:常未能显示瘤体内的彩色血流,个别在瘤体周边测及点状或短线状血流,可为动脉或静脉的流速曲线。,超声造影:较大的血管瘤表现为快速呈向心性或弥散性增强,增强持续时间较长。,灰阶超声,脾血管瘤,显示脾内高回声病灶,内分布尚均匀(图1,箭头所示);彩色多普勒,显示高回声病灶周边有线状彩色血流(图2),图1,图2,脾淋巴瘤,病理,脾脏中淋巴瘤常为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按其生长方式可大致分为

9、:弥漫型和局限型。,超声表现,灰阶超声: 弥漫性脾肿大: 脾实质呈弥漫均匀中等或低水平回声。 局限性病变:脾内出现多个低或弱回声的圆形实质性肿块,内部回声分布可均匀或不均,边界清晰但无明显的肿瘤包膜。随着肿瘤增大,低回声团块可相互融合或呈分叶状。个别呈蜂窝状低回声,内有条状间隔。,彩色多普勒:瘤体及周边彩色血流,并可测及高速高阻动脉血流。,超声造影:病灶周边开始环状增强,而后向病灶内部填充,并常在一分钟内消退并呈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晰,但其回声强度常低于周围脾实质。到增强晚期,病灶-脾实质之间的反差更为明显,能发现灰阶超声不能发现的小病灶或转移灶。,脾淋巴瘤,灰阶超声,脾恶性淋巴瘤,显示脾实质内

10、见23cm的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内分布不均匀(箭头所示),脾脏先天性异常副脾,于胚胎期在背侧的胃系膜内,由一些脾组织芽胚未能融合而成。其发生率可达1540%,多位于脾门处、脾蒂及大网膜。,灰阶超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清晰完整,内部回声细小致密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多位于脾门处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脾血管的彩色血流进入副脾,脉冲多普勒可测及其血流为动脉及静脉血流曲线。 超声造影:副脾与脾脏呈同步增强、同步减退,其内部回声与脾实质回声相同。在造影早期,有时可观察到一支小动脉由脾门开始出现,并通入与其对应的副脾内 。,脾脏先天性异常副脾,灰阶超声,副脾,显示脾门处一圆形回声与脾回声类似的副脾(箭头所示) SP:脾脏,病例分析,男性,26岁。 2月前因发热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肝脾多发占位。,超声检查图像,灰阶超声显示脾内多个低回声团块,呈分叶状,形态不规则(箭头所示),提问与思考,本例病例考虑良性还是恶性? 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诊断思路分析,本病例为肝脾多发占位,多考虑恶性病变,脾脏多发占位需要考虑为原发肿瘤还是转移灶,并全面扫查其它部位脏器有无异常 除了做增强CT、MRI等,还可以考虑做超声造影以协助诊断,手术病理结果,患者行脾切除,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