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高考精品资源——可成册打印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33183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高考精品资源——可成册打印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2018届高三高考精品资源——可成册打印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2018届高三高考精品资源——可成册打印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2018届高三高考精品资源——可成册打印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2018届高三高考精品资源——可成册打印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高考精品资源——可成册打印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高考精品资源——可成册打印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知识点整理(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历史高中历史键入文档副标题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 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 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强文玥强文玥 2011/7/1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221221 年)年)一一.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1.1.农业农业 1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南方)和粟(北方)的国家。 2耕作方法: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用石刀、石斧刀耕火种。 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3家畜: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 4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

2、,创制农具耒耜。 2.2.手工业手工业 1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 2丝织技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经养蚕并有了丝织品,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 织绸的国家。二二.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1.1.夏朝和商朝夏朝和商朝 1建立: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政治: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3特点: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目的: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表现: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2.2.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

3、周朝,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对象: 周武王把王畿都城镐京和洛阳附近周王直接统治地区以外的广大地 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层层分封: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诸侯: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义务: 诸侯: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卿大夫和士: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3

4、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走向严密。 3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及作用: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 地继承上的矛盾。 性质: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大宗)继承,其他儿子分封为 诸侯(小宗)嫡长子继承制 (核心)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大宗)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 成为卿大夫(小宗)相对性: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诸 侯和卿大夫、卿大夫和士的关系,依此类推。绝对性: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

5、和小宗的 关系政治上是君臣,血缘上是兄弟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加强了 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4西周的礼乐制度: 目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 定。 3.3.夏商西周的经济夏商西周的经济 1农业的发展: 土地制度:井田制 名称:那时的耕地形同井字,被成为“井田” 。 所有权: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度。 分配: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 类型:井田制下有“公田” “私田”之分。 农具: 青铜农具: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

6、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 产中很少使用。 重要工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 具。 2手工业的发展和官营手工业: 手工业的发展: 冶铜业:代表夏商周时期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发展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意义精美的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丝织业:丝织业产生并发展起来。 官营手工业: 背景: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4 生产方式: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特点: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内容: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官府供给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 本,产品大多精美。 3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

7、的人称为“商 人” 。 政策:商周时期,国家层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 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前 770770前前 221221)1.1.政治变革政治变革 1政治特点: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 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变革:社会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 肥等措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制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经济阶级分化: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有的没落,有的向新型地主转变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城邑制俸禄制君主

8、与贵族联合专政中央集权制政治改革变法兴起:为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称为别国兼并的对象时代格局宗法、分封制争霸(春秋)兼并(战国)战争社会关系世袭流动文化学术贵族民间2.2.政治形势政治形势 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 东周的建立: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形势: 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争霸战争: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 称“王”: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满足自己封号,纷纷改称“王” 。 变法: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 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魏国魏文侯(前

9、445):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 ,发展农业生产; 制定法经 ,加强法制。 楚国楚悼亡:吴起变法。 秦国秦孝公:商鞅变法。 3.3.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1变法的背景: 地理位置: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要落后。 秦孝公继位(前 361):诸侯会盟拒绝秦国参加,秦孝公决心实现富国强兵。5秦孝公招揽人才,卫鞅建议秦孝公进行变法改革。 2变法的开始:前 356 年,卫鞅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 3变法的目的: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在兼并战争中争取主动,取得优势。 4变法的措施: 经济改革措施:以农求富(重点) 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新

10、兴地 主积极的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免徭役限制工商业从事工商业者全家大小投入官府充当奴婢 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 强兵措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贵族没有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 人中选出;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 禁止和处罚私斗者。 加强集权: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什伍法: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连坐法:奖励告密,一家犯法,各家举报。 普遍推行县制:分全国为 31 县,由君主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 “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儒家书籍。 社会

11、风尚习俗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局的,加倍征收户口税5变法的结局: 商鞅变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商鞅虽死:秦惠文王下令捉拿商鞅,商鞅兵败被杀。 秦法未亡:他的改革措施保留了下来。 6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 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商鞅变法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4.4.秦国的统一战争秦国的统一战争 1统一背景及条件: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经、军实

12、力日益强大,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秦王嬴政吸引各国贤士以实现统一:楚国李斯谏逐客书 。 2统一战争: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6王翦灭楚后,灭燕灭齐势如破竹。 3秦朝建立: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完成统一六国的大 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四四.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1.1.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 1农业生产的发展: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耕作技术/方法: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耕作方式:随着农

13、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 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2土地制度:井田制的破坏和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春秋时期: 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井田制遭到破坏。 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齐国管仲 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承认了私人对于土地的所 有权。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3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 背景及条件: 耕作方式: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 了从集

14、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 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土地制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伴随着土地私 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特点: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评价: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在国家和地主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脆弱性: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 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4土地兼并问题: 兼并:在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使 得土地高度集中。 后果

15、:土地高度集中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措施:政府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2.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72民间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地位:作为农户的副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 产品: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 产品用途: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 卖。 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1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

16、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 人。 2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 出现: 春秋以前:国家曾支持商业的发展。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 原因:春秋之后,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的情况。 政策: 农本商末: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是末 业。 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五五.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1.春秋时期的思想春秋时期的思想 1老子的思想: 生平:春秋晚期楚国人,名聃,传说姓李名耳,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