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5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114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5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5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5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5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5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5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训练 5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温馨寄语 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要根据其文体特征,通读全文,重点弄清四个问题:文本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阐述什么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态度是什么?全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行文中使用了哪些手段(论证方法)和材料?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无论是理解句子、词语含意(义)还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基本上来自原文,要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增强针对性。只要细心挖掘,定然会有所收获。做选择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是否改变了说

2、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反思“孝文化”刘宇夫在我国,孝顺是评价一个人道德的最基本指标。虽然历经多少思想领域的变革和更迭, “孝文化”却始终屹立不倒, “百善孝为先” ,这样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不否认孝顺是好事,但我不认为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把伦理和道德捆绑在一起,要把孝顺奉为道德之先。伦理讲的是远近亲戚,道德讲的是是非善恶,两者有交集,但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我们把远近亲疏放在第一位,那么是非善恶就成次要了,这对于整个社会是好事吗?道德高于伦理,并非使人只有伦理没有道德。纵观外国的思想家,不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启蒙运动时的卢梭、孟德斯

3、鸠,没有一个是靠宣扬孝道成名的。因此,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不同的核心,就是是否把伦理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上。影响中国人思维方式最深远的就是儒家思想,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是孝道的大力弘扬者。除了墨家和道家,之后绝大部分的思想流派都是从儒家思想衍生出去的,因此它们也继承了孔子的孝道理论。几千年来人们对孔子褒贬不一,表面上看是反对孔子的复礼思想,本质上则是推崇孔子的孝道和忠顺思想。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篡权而建立的王朝都大力提倡孝道,如新(王莽)、晋(司马炎)、隋(杨坚)等。因此,我总觉得,孝道是一种比忠君更锋利的软刀子。亚瑟史密斯曾经评价说:“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美国的兰德

4、公司分析说, “中国人的文化建立在家族血缘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中国人不缺少伦理亲情(甚至有些感情泛滥),真正缺少的是社会责任感。把伦理和道德混为一谈的结果,就是伦理越来越神化,而道德越来越虚无化,以至于全社会都演变成一个只讲伦理不讲真道德、只讲关系不讲真法则、只讲亲情不讲社会责任感的道德虚无社会,并恶性循环地使人们越来越排斥真道德,堕入神化的伦理。我希望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风气能够走向真正的复兴。欲立中国梦必先立中国标准,欲立中国标准必先立中国体制,欲立中国体制必先立中国文化。因此,当我们总是拿“百善孝为先”这样极端的观点去支配我们的价值观时,请大家停下来想一想,我

5、们是否可以先跳出固定的思维圈,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清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至少做到不偏不倚不武断地去辩证看待我们的“孝文化” 。道德之所以被现在的很多人否定,是因为它变得虚无化了,而非它本身虚无。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孝文化”的目的就是,让明天的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兼济天下的真君子,而少些自私自利的真小人。1下列对文章所说的“孝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文化”是一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孝顺是评价一个人道德的最基本指标。B对于维护统治的封建统治者来说, “孝文化”是一种比忠君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有力的统治工具。C “孝文化”的源头是儒家思想,除了墨家

6、和道家,后世的绝大部分思想流派都弘扬孝道理论。D “孝文化”能够让明天的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兼济天下的真君子,而少些自私自利的真小人。答案 D解析 原文是说反思“孝文化”的目的是能够“让明天的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兼济天下的真君子,而少些自私自利的真小人” 。2文章说:“道德之所以被现在的很多人否定,是因为它变得虚无化了,而非它本身虚无。 ”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答案 道德讲的是是非善恶,对于倡导和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尤为重要。但是,把伦理和道德混为一谈甚至伦理高于道德的结果,就是伦理越来越神化,而道德越来越虚无化,以至于道德被很多人否定。解析 这句话说的是道德虚无化的问题,相关内容主要在

7、第段,考生应结合文意加以筛选、整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答题时应突出道德的重要性,即它本身不虚无;也要说明它虚无化的原因,即把伦理和道德混为一谈。3应如何正确对待“孝文化”?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观点。答: 答案 做到不偏不倚不武断地辩证看待“孝文化” ,重新审视“孝文化” ,看清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不能将孝道与道德捆绑在一起,避免把伦理和道德混为一谈,甚至将孝视为道德之先。解析 题目要求简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如何对待“孝文化”的观点。通读全文可知答题点主要在第段和第段,即不能将孝道和道德捆绑在一起以及辩证地看待“孝文化” 。(2014厦门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漫谈说理文朱

8、光潜“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会讨论要说理,作报告要说理,写社论要说理,写教科书要说理,发动群众要说理总之,凡是需要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需要为自己辩护、说服旁人的地方,没有不需要说理的。近几年我们对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了,尽管这个问题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的论著里三番五次被郑重地提出过。文学界对这问题谈得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很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写了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经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

9、写说理文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写说理文究竟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是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在多数场合,我并不打什么腹稿,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的想法,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有一个大致不差的粗轮廓,一切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

10、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了一团乱丝, “剪不断,理还乱” ,思路好像走入了一条死胡同,这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要的准备,而且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是片面的。说理要透,透在于话说得中肯,轻重层次摆得妥当,并不在话说得多。有时我把一万字的原稿压缩到五六千字,发现文字虽然压缩了,意思反而更醒豁了。从此我看出简洁是文章的一个极可

11、珍视的优点。简洁不仅表现于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表现于命意,一个意思已经包含在另一个意思里了,或是主要的意思已经说出来了,被包含的或次要的意思就不必说。文章要有剪裁,剪裁就要割爱,而割爱对一般写作者来说仿佛是一件痛苦的事。就我从阅读中所体会到的来说,说理文的写作和文艺创作在道理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有时我甚至想到理论文也还是可以提高到文艺创作的地位的。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如对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要求也适用于说理文。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风格” ,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一种风格。据说这种

12、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中。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文不但是一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感动,那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又怎能使人产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选自朱光潜全集 ,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理文有说理文的特殊规律,对它谈得少,研究得不够,并不意味着它就容易写。B传统的写作观念认为“理先于文” “意在笔先” ,作者认为这与实际的写作不够吻合。C说理文的裁剪主要是裁剪语言,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这样就能使说理透彻。D关于“零度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中的论调,作者认为是对说理文写

13、作的一种歪曲。答案 C解析 文中说“简洁不仅表现于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表现于命意” ,因此,说理文的裁剪并不主要是剪语言。5请简要分析第段的写作思路。答: 答案 首先阐述说理的重要性;其次指出说理文写作研究不被重视的现实;最后在二者对照的基础上作者再结合自身经验,阐明说理文写作很难、应重视说理文写作的道理。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对语段进行层次分析。从“总之”一词可以看出,这一句和它前面的句子为一层,阐述说理的重要性;“近几年”向后,直至本句结束,为第二层,指出不重视说理文写作研究的现实;从“文学界”至文段结束为第三层,针对以上情况进行正面阐述。6关于怎样写好说理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哪些看法?请概

14、述。答: 答案 作者主要阐述了三点看法:(1)说理文要在想中写,在写中想(或“说理文要维持思想和语言的辩证关系”);(2)说理文要追求简洁;(3)说理文要有情感,用一点形象思维。解析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应确定答作答本题首先应确定答题区间,通读文章可确定答题区间为题区间,通读文章可确定答题区间为段,作者在第段,作者在第段中阐述了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段中阐述了在说理文的写作中, “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的观点;在第的观点;在第段中阐段中阐述了简洁的重要性;在第述了简洁的重要性;在第段中阐述了说理文应有感情,需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的看法。段中阐述了说理文应有感情,需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