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信息化教案(new)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24022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01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工业信息化教案(new)2_第1页
第1页 / 共301页
电力工业信息化教案(new)2_第2页
第2页 / 共301页
电力工业信息化教案(new)2_第3页
第3页 / 共301页
电力工业信息化教案(new)2_第4页
第4页 / 共301页
电力工业信息化教案(new)2_第5页
第5页 / 共3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工业信息化教案(new)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工业信息化教案(new)2(3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工业信息化 教 案,第一章 序论,一、电力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出现了原始的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特点:低压直流输电(100-400V)距离近,功率小。 1882年出现第一次高压输电,法国弥斯巴赫-幕巴黑(57km),直流1500-2000V,输送功率1.5kW,可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力系统,包含了发电,输电,用电设备等电力系统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的更高要求,交流输电代替直流输电,1885年制成变压器,单相交流输电,1891年三相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机,实现三相交流输电。,1891年近代电力系统雏形:德国起自劳芬镇水轮发电机

2、组,功率230kVA,电压95V,转速150r/min,升压至25000V,经直径为4mm的铜线输至178km外的法兰克福。法兰克福端,两台变压器降至112V,供白炽灯和异步电机驱动水泵(75kW)。 三相交流制发电机迅速发展;汽轮发电机组取代以蒸汽机为原动机的发电机组;发电厂之间出现并列运行;输电电压,输送距离和输送功率不断增大;出现了全国性和跨国性的电力系统。 二、近代电力系统 电源构成:不仅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利用化学能的火力发电厂,利用水能的水力发电厂,利用核能的原子能发电厂(传统能源);还有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的发电厂(新能源)。 负荷成分:电动机、电灯、

3、电热电炉、整流装置等等。,运行管理高度自动化:日益数字化的测量保护控制装置,分散控制系统,监督管理系统(SI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等。 输电电压电压已超过1000kV,输送距离已超过1000km,输送功率已超过5000MW。个别跨国电力系统中发电设备的装机总容量已超过400GW。 为彻底解决同步发电机并列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提高输送能力,直流输电重新被启用。输电电压已超过正负600kV,输送距离已超过1000km,输送功率已超过3000MW。,三、能源概述 一次能源:以自然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可以利用的能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二次能

4、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能、机械能、热能(蒸汽、热水)、煤气、焦炭以及石油提取出来的成品油类等。 非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原子裂变能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逐渐减少。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聚变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电能是清洁、方便的能源,可很方便的转成其他形式的能,电能品质最高。可方便地实现远距离传输,生产使用上可进行有效的精确控制。 常规能源:人类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原子裂变能。 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省物资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能源革命: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90%以上,产生的排放物

5、(粉尘、SO2、CO2、NOx)是引起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新能源是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不会(或较少)污染环境。应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提高利用率和节约能源,电力弹性系数:指电力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比值。我国目前应接近1,低于0.8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是基础,电力要先行。,四、电力系统的组成:由各种发电厂和输配电网组成。 发电厂:把各种天然能源(煤、水能、原子能等)转换成电能的工厂。 火电厂的三大主机:机(汽轮机)、炉(锅炉)、电(发电机) 火电厂的主要生产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 输配电网:简单的说,就是各种变压器和其相连的输电线及相关设备组

6、成。,五、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1.电能不能储存。指的是不能大量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是在同一时刻完成的。 2.暂态过程非常迅速。电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用电设备的投入或者停运都在瞬间完成,故障的发生和发展十分短促,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非常迅速。 3.电力和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关系密切。 六、动力系统与电力系统 动力系统:发电厂、变电所、电能用户之间用电力线路连接起来,发电厂与热能用户之间用热力管道连接起来,构成电能和热能的统一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的总体。,电力系统作为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发电厂的发电机、升压及降压变电所、电力线路及用电设备。电力网:是电力系统的

7、一部分,包括变电所及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用单线图表示为:,电 力 网:变电所+输配电线路,电力系统:发(电气部分)+变+输+配+用,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发电厂动力部分,凝汽式火电厂生产过程示意图,1.热力网 2.变压器 3.负荷 4.高压电机 5.照明负荷 6.低压电机,第二节 火电厂基本知识,一、热力学基本定律 能够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动力设备称之为“热力发动机”(热机),完成能量转换所必须借助的中间媒介物质称之为“工质”;工质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膨胀性,因此热机都采用气(汽)态物质作为工质。火电厂的热机是汽轮机和燃气轮机,工质分别为水蒸汽和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工质在进入热机前

8、,需从其他物质(如锅炉)吸取热量,这物体叫做“高温热源”(热源),而接受工质放出热能的物体(如凝汽器)称为“低温热源”(常称为冷源) 常用参数:压力(p,压强),温度(T,热力学温标),比容(v,与密度互为倒数),焓(h,比焓);压力、比容是衡量单位工质做功能力大小的一个尺度;焓是用来衡量单位工质具有“热力势能”大小的一个尺度,国际单位为“J/kg、kJ/kg”。,如果一个热力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其状态能保持长时间不变化,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这时可用参数来描述; 要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需通过工质状态的变化才能完成,热力系统由其初始平衡状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状态而达到另一新的平衡状

9、态,其中间的物理变化过程称为“热力过程”(过程)。 常见的基本热力过程有:(1)定压过程(如工质在锅炉内的吸热过程);(2)定温过程(如工质在凝汽器内的放热过程);(3)定容过程(如工质在过热器内的加热过程);(4)绝热过程(如工质在汽轮机内的膨胀做功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上的应用,“热可以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一定量的热消失时,必产生与之数量相当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也必出现相应数量的热”。其基本表达形式为进入系统的能量 - 离开系统的能量 = 系统储存能量的增加当流动过程为稳定流动时,在开口系统可简化为进入系统的能量 = 离开系统的能量应用:忽略进出口的势

10、能差和动能差,在理想情况下单位工质对汽轮机所做的功为w = h1 - h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但反过来却不可能自发进行。一切自然过程都具有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一切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是解决与热现象有关的各种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深度等问题的定律。有各种表述方法,但本质一样,典型的说法:(1)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2)凡是有温度差的地方都能产生动力(3)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只从一个热源吸热而连续做功的循环发动机是造不成功的(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

11、,热向功的转化过程是非自发的,要使过程得以进行,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此代价就是使部分从高温热源获取的热量排向低温热源,即系统从高温热源吸取的热量中,除一部分转变为功外,另一部分必须排放到低温热源(冷源损失不可避免),热机不可能将热能全部转变为机械能。,著名的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是实际动力循环中效率最高的理想循环,它在理论上确定了一定范围内热能转变为机械功的最大限度,为实际循环的组成及热效率的提高指出了方向与途径,其循环的热效率表达式为t = 1 - T2/T1,由上式得出的一些重要结论如下:(1)循环效率决定于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的温度T1和T2,提高工质吸热温度并且尽可

12、能降低工质排向冷源(大气环境)的温度,可提高循环热效率。(2)循环热效率永远小于100%,因为T1为无穷和T2=0都是无法实现的,这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揭示的规律。(3)当T1=T2时,循环热效率为零。意即,在没有温度差存在的体系中,热能不可能转变为机械功,要利用热能来产生动力,就一定要有温度高于环境的高温热源。,(4)在两个不同温度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一切可逆循环,均具有相同的热效率,且于工质的性质无关。(5)在两个不同温度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任何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低于在两个同样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循环。实际循环都是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低于同温限的卡诺循环。,二、水蒸气动力循环 水蒸气的定

13、压加热过程:在常规火电厂的动力循环中以水蒸气作为工质,它是在锅炉中定压下由水加热而形成的。加热过程中的形态依次为过冷水(低于饱和温度的水,也称未饱和水)、饱和水(水开始沸腾,对应的温度叫饱和温度,与压力一一对应)、湿蒸气(湿饱和蒸汽,湿蒸气中饱和蒸汽占总量的份额用干度x来表示)、干饱和蒸汽(x=1,并且温度仍然是饱和温度)、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与其饱和温度的差值,称为过热度)。 过冷水定压加热成过热蒸汽,经历了三个阶段: (1)过冷水加热到饱和水的预热阶段,所需热量为预热热; (2)饱和水汽化成干饱和蒸汽的汽化阶段,所需的热量为汽化潜热,(3)干饱和蒸汽加热成过热蒸汽的过热过程,所需的热量

14、为过热热。 临界点:在加热过程中,工质的比容、焓值持续增大,其中比容从过冷水到饱和水增加不大,而饱和水到饱和汽比容迅速增大,且压力值越低饱和汽和饱和水比容差值越大,压力提高,差值减小。当压力升高到某一值时,差值为零,饱和水与饱和汽具有相同参数且汽化潜热等于零,此时的状态点为“临界点”,所对应的临界参数即pcr=22.129MPa,tcr=374.15oC。这表明,当蒸汽温度大于临界温度时,加压不能使水蒸气液化。,朗肯循环:由水泵打出高压水,经锅炉加热、汽化、过热三个阶段被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送入汽轮机膨胀做功将蒸汽热能转换成机械能,从汽轮机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引入凝汽器凝结成水再由水泵

15、重新打入锅炉,完成封闭的朗肯循环。,由四个理想的基本热力过程构成: (1)12为过热蒸汽在汽轮机内的理想绝热膨胀做功过程,所做的功为w=h1-h2; (2)23为乏汽(汽轮机排汽)向凝汽器(冷源)的理想定压放热的完全凝结过程,其放热量为q2=h2-h3; (3)34为凝结水通过水泵的理想越热压缩过程,所消耗的功为wp=h4-h3; (4)41为高压水在锅炉内经定压加热、汽化、过热而成为过热蒸汽的理想定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为q1=h1-h4;,由此,1kg工质按照朗肯循环工作每循环一次向外输出的净功率w0为汽轮机输出功与水泵耗功之差,即w0=w-wp=(h1-h2)-(h4-h3) 朗肯循环的热

16、效率为t = w0 / q1 =(h1-h2)-(h4-h3) / (h1-h4) 因水泵耗功所占比例很小,在分析时可忽略不计,上式可简化为t = (h1-h2)/ (h1-h2 ) 可知,循环热效率t取决于h1、h2、h2 (排气压力下的饱和水焓)的大小,提高h1、h2 以及降低h2可以使t增加。,h1是汽轮机的进汽焓,其值取决于蒸汽的初压和温度; h2、h2分别是排汽压力下的排汽焓和饱和水焓,显然取决于排气压力的高低。 为了提高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的热效率,应尽可能提高蒸汽的初压和初温并降低排汽压力。现在压临界(17MPa左右)、超临界(23MPa以上)压力得到广泛应用,但提高初温受金属材料耐热性能的限制,国内的蒸汽初温一般控制在540oC左右。 降低汽轮机的排汽压力可使工质向冷源的放热量减少,从而提高循环热效率。但排汽压力的降低受环境温度的限制,通常为5kPa左右。冬季温度低,相应的排汽压力也低,循环效率比夏季要高一些。,中间再热循环:降低排汽压力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但蒸汽排出汽轮机的干度随之降低,使汽轮机的内部损失增加、末几级叶片受湿蒸汽的冲蚀加剧,影响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排汽干度不能太低(一般x0.88),适当改进朗肯循环,采取“再热”的方法,可提高排汽干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