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齐白石画作_陈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1745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齐白石画作_陈滢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齐白石画作_陈滢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齐白石画作_陈滢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齐白石画作_陈滢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齐白石画作_陈滢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齐白石画作_陈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齐白石画作_陈滢(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0内容提要:在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藏品中,有齐白石的绘画26件。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书画组的权威鉴定,为真迹的有19件,存疑或伪作的有7件。确定为真迹的绘画,年代从齐白石定居北京的1919年开始,至齐白石逝世的前两年(1955年)为止,均为齐白石中晚期的绘画佳作,内容包括花鸟、人物与山水,形式包括水墨与设色,从中可见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艺术风格之一斑。关键词:广州艺术博物院 齐白石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的齐白石画作陈 滢广州艺术博物院 (简称“艺博院” ) 的前身, 是成立于1957年的广州美术馆。 广州美术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艺术类博物馆1之一。 广州美术馆的藏品来源主要有: A.岭

2、南地区的旧藏书画主要是1929年成立的广州博物院的旧藏书画; B.20世纪50至60年代岭南(包括港澳) 著名收藏家捐赠的书画; C.新的购藏20世纪50至60年代由广州市政府拨款2在全国范围 (主要是北京、 上海) 购买的书画。广州美术馆的主要藏品, 都经过国家机构(国家鉴定委员会) 的鉴定: 1961年, 国家文物局组织以张珩为首的“书画鉴定组”到全国各地作巡回鉴定; 1983年, 国家文物局成立“中国书画鉴定组” , 成员有谢稚柳、 徐邦达、启功、 杨仁恺、 刘九庵、 傅熹年、 谢辰生, 他们历时八年, 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 图书馆、 高等院校等机构, 对馆藏历代书画作巡回鉴定。广州美术

3、馆的藏品, 先后数次得到上述权威大师的鉴定除了鉴定组的团体出巡之外,谢稚柳、 徐邦达等人还多次单独前来。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鉴定, 在广州美术馆收藏的齐白石绘画中, 确定为真迹的有19件, 存疑的有3件, 认为是伪作的有1件。2000年9月, 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 建筑面积四万多平方米的广州艺术博物院落成开放。 艺博院除了接收原广州美术馆的全部藏品之外, 还接受了当代一批著名书画家、 收藏家的大宗捐赠, 形成了上起宋、 元, 下至当代的中国历代绘画的较为丰富的收藏, 其中以明、 清、 近代的绘画最为可观。2000年前后, 广州艺术博物院得到收藏221馆藏精品齐白石研究家捐赠的齐白石绘画3件,

4、经后来的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鉴定,3认为其中的1件为真迹,42件存疑。 下面论述的齐白石绘画, 为原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 “中国书画鉴定组” 一致肯定的19件真迹。1.梅花图(图1)这幅梅花图是齐白石55岁5之前的作品。 此时的齐白石, 经过七八年间的远游、 交友、 博览, 已经走出了狭小的乡土地域, 完成了从乡间画匠到文人画家的转变。 从这幅 梅花图 可见, 齐白石已经纯熟地掌握了文人写意画的笔墨技法: 以浓淡水墨涂抹的老梅树干顿挫有力, 以深浅线条圈画的花朵圆润结实,以拙重的浓墨在树干和花萼上的点苔点蕊拙朴古雅, 其笔墨饶有趣味。 画中的梅树枝干纵横, 花蕊繁茂, 一派生机勃勃; 整幅的布局

5、繁而不乱, 紧凑而又见疏朗。 在画面的两侧, 齐白石以拙朴的行书,6题写了大段的款识, 讲述该画的来龙去脉。 这幅 梅花图 , 绘画、 书法与印章相互配合、 彰显, 形成完整的艺术整体。 该画既有齐白石尊崇的清代文人画家金农那方整淳古、 奇异拙重的金石意韵, 又突出展现了齐白石这位 “乡下老农” 热爱自然的趣味: 梅树不规则的 “穿枝出干” , 梅花别样的饱满健硕, 展现了一种健康、 质朴、 天真、 活泼的平民审美情趣, 真可谓 “金冬心不能为也” 。此时的齐白石绘画, 虽然还没有形成十分鲜明的个性风格, 但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思变”的端倪。 而在创作此画的1919年之后, 齐白石听从陈师曾

6、的意见, 在北京开始著名的 “衰年变法” ,7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绘画风格,渐渐走向艺术生涯的巅峰。图1 梅花图 齐白石 轴 纸本 墨笔 70 cm37 cm 1919年 款识: 如此穿枝出干, 金冬心不能为也。 齐濒生再看题 记。 彼之来者, 自知余言不妄耳。 印章: 白石曾观 (朱文方印) 乐石室 (朱文方印) 款识: 此幅本友人强余代笔之作, 故幅左已书再观题 记, 并盖 “白石曾观” 之印。 乃余自惜年老, 不忍 以精神如黄金掷于虚牝也。 吉皆兄深知余意, 劝 余添加款识, 仍为己作。 余感吉翁之怜, 余因赠 之, 惜吉翁仅能见此一幅也。 己未又七月, 弟濒 生并记。 印章: 木人

7、(朱文方印) 白石翁 (白文方印) 齐大 (朱文方印)白石曾观 (朱文方印) 齐白石 源自图1乐石室 (朱文方印) 齐白石 源自图12222.菜蔬图(图2)这幅菜蔬图是齐白石57岁的作品。 菜蔬, 是齐白石一生中最为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 齐白石在清贫的农家出生长大, 在他看来, 乡间的菜蔬胜过王公贵族筵席的美味。8他的后半生虽然定居在都市, 却是反反复复地绘画乡间各种各样的菜蔬, 并以其中充溢的“蔬笋气”9为荣。这幅菜蔬图画的是农家日常食用的新鲜菜蔬。 画面的主体, 是齐白石最为钟爱的 “菜中之王”几棵壮硕的白菜。 在白菜的两边, 散落着一些茭笋、 蘑菇。虽然在明清文人画中早已有水墨菜蔬出现,

8、 但其品种寥寥, 而且只是作为寓意的载体以菜蔬的清素之气, 表现文人士大夫的“高逸” 情怀。 而齐白石的菜蔬图, 却是表现田园菜蔬的本身, 借此来抒发他思乡的情怀。 齐白石将家乡各种各样的菜蔬囊括画中, 其品种之多, 可谓前无古人。 农民出身的齐白石在绘画他最为熟悉而又寄托着深切情感的菜蔬时,就凸显出一种独特的清新与质朴, 而这独特的“土膏露气” , 造就了无与伦比、 令人耳目一新的齐白石艺术。而齐白石这幅菜蔬图的笔墨, 则是体现了他在 “变法” 初期的绘画面貌从画中那浑融的没骨墨色与细秀的勾描墨线相交织的画法中, 可见他开始摆脱过去拘泥于细节的写实, 向着简练概括的大写意笔墨过渡, 从而迈向

9、成熟的鲜明的 “齐白石风格” 阶段。3.清秋明月图(图3) 这幅清秋明月图 无年款, 大致是齐白石定居北京初期10的作品。 在齐白石漫长的艺术生涯中, 其山水画虽然不及花卉蔬果、 鱼虾草虫, 甚至人物画著称, 但同样成就非凡。 齐白石画山水最早是靠临摹芥子园画谱 自学; 后来跟从湘潭的地方画家习画, 但都囿于传统的程式之中。 20世纪之初, 齐白石走出乡间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11此后, 重新构建其图2 菜蔬图 齐白石 卷 纸本 墨笔 63 cm130 cm 1921年 款识: 沛之先生法正, 辛酉三月三日, 齐璜。 印章: 木居士 (白文方印) 白石翁 (白文方印) 老萍 (朱文方印) 223

10、馆藏精品齐白石研究山水画, 开始形成个人的面貌。 这幅清秋明月图 的构图奇异, 不落旧蹊: 在狭长的画面上, 左右两面各有一座造型奇特、 耸然直立的山崖。 紧逼相对的山崖, 烘托出一片碧蓝的夜空, 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 在画面的下方, 是沙汀片片, 水草点点这幅山水, 既有齐白石远游时的山川印象, 亦有他对家乡景观的记忆, 可谓妙造自然。 在画中, 齐白石侧重于对山水景物本身的描绘, 对自己独特笔墨的构建: 山川的造型单纯、 轮廓明晰, 富有装饰意味; 皴法规整、 线条井然, 其勾描、 皴擦、 渲染等, 在不同的组合中有着不同的节奏变化。画中那大片的蓝色, 明亮饱和、 鲜艳夺目, 就更是

11、不同凡响齐白石营造了一个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山水画意境。 整幅绘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感受, 都是异常独特的, 都与清代以来主导中国画坛的 “四王” 山水画程式迥然不图3 清秋明月图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06 cm29 cm 无年款 款识: 清秋明月。 白石山人。 印章: 老萍 (朱文方印) 齐大 (朱文方印) 借山主人 (朱文方印)224同正如齐白石自己曾经表述的 “胸中山水奇天下, 删去临摹手一双”12。4.牡丹湖石(图4) 这幅 牡丹湖石 是齐白石62岁的作品。这时齐白石在陈师曾的帮助下, 已经基本完成了他的 “衰年变法”变通画法, 自创风格; 并通过1922年与陈师曾在日本的联合展览,

12、名震东瀛, 画价暴涨。14从该画中, 可见齐白石创造的 “红花墨叶一派” 的大写意风格:湖石与花枝以大笔挥洒而出, 构成简略, 笔墨雄健; 花叶则是在融浑而成的没骨墨色上再勾以灵动的墨线, 水痕墨气浑厚华滋。 在大片沉着的墨色衬托下, 红色的牡丹花显得分外的鲜艳、 明亮、 单纯、 强烈。 红与黑的对比, 使色彩的表现力更为强化。 把墨色作为一种色彩表现, 在清末的海派绘画中早已有之。 齐白石则在海派的基础上掺入更为浓烈的民间艺术因素, 使色调更加纯化, 将文人的写意笔墨与民间艺术的彩绘融汇为一个新的艺术综合体“雅” 与“俗”更为浑然天成,15笔墨具有强烈的绘画性与趣味性; 而花卉形象的本身,

13、则散发出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5. 拈花微笑图(图5) 这幅拈花微笑图是齐白石72岁时为王缵绪 (治园) 绘画的作品, 体现了齐白石艺术在鼎盛时期的风貌。 “拈花微笑” 原为佛教用语, 指禅宗的以心传心。 后世以拈花微笑比喻参悟禅理, 亦可喻为会心或默契之意。 该画的背景空明, 一位僧人在蒲团上坐禅, 他手拈花朵, 正在微笑。 齐白石以纯熟的大写意笔墨为人物造像: 用笔雄健而又简约, 线条朴拙而又醇厚, 色墨凝重而又清新, 可谓将文人画的图4 牡丹湖石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62.5 cm74.5 cm 1926年 款识: 大富贵, 亦寿考。 丙寅年齐璜制, 时居京华第十春也。13印章: 木

14、人 (朱文方印) 齐白石 (白文方印)225馆藏精品齐白石研究“书意性” 发挥到淋漓尽致。 然而, 齐白石从来就不能归入文人画家之列: 他早年在民间画过大量工谨的肖像, 有扎实的写实功力, 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他的人物画,将文人画强调的高妙的 “笔墨趣味” 与民间肖像画尊崇的朴素的“写实形似”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 “似与不似” 之间妙造自然。 如该画中的人物略于写形却精于传神: 人物的面部表情既庄重含蓄, 又幽默风趣, 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天真稚拙的意趣; 这种独特的天真稚拙的意趣, 使齐白石笔下的物象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生命活力这正是齐白石艺术最为独特的魅力之所在。6.蟠桃图(图6)

15、这幅 蟠桃图 实为齐白石82岁时所作。画中是一株硕大、 成熟、 饱满的蟠桃。 红中带黄的蟠桃果实, 在浓淡深浅的墨叶墨枝的衬托下, 显得分外的鲜明夺目。 蟠桃是珍贵的水果, 其果皮呈深黄色, 顶部有一片红晕, 味甜汁多, 有 “仙桃” 、 “仙果” 、 “寿桃” 之美称。 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中, 蟠桃生长在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中, 其果实数千年一熟, 人吃了成仙得道、 长生不老; 孙悟空则大闹天宫,偷吃蟠桃在民间, 人们往往用蟠桃来祈福祝寿; 而蟠桃亦是民间画工常常表现的画题。16齐白石在绘画蟠桃时, 用的是 “雅” 的文人写图5 拈花微笑图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134 cm52.5

16、 cm 1936年 款识: 拈花微笑。 治园三弟供奉。 丙子, 璜。 印章: 白石 (朱文方印) 周子奇 (朱文方印 缵绪长寿 (朱文方印)缵绪长寿 (朱文方印) 齐白石 源自图5226意笔墨与 “俗” 的民间绘画色彩: 他以雄浑恣肆的大写意法和浓艳夺目的颜色, 把蟠桃的形象表现得鲜明强烈。 那高纯度的饱和颜色,与浓淡深浅的墨痕水迹交织在一起, 鲜艳而又清新, 斑斓而又沉着, 淋漓而又拙朴。 齐白石将色彩与笔意、 墨韵融为一体, 特别强化色彩的感觉, 不拘一格地尽情用色, 从而将笔墨的主观性与自由表达推向极致, 造成奇特的对比冲突与和谐统一: 大红大黄, 大雅大俗, 形式中的意味, 有意味的形式, 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齐白石以其天才的画笔, 将中国的大写意绘画拓向了一个现代的表现个性的新领域。7. 草虫图(与王雪涛合作)(图7) 这幅草虫图实为齐白石82岁时与王雪涛合作的绘画, 主体为齐白石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