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础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31733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国际贸易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国际贸易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国际贸易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国际贸易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基础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基础ppt培训课件(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会理财和消费,柳洋 2014年2月,第一章 引论,一、概念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 由于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因此又称为世界贸易或全球贸易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二、国际贸易的产生 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有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 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 引论,三、国际贸易的发展 原始、奴隶、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3、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节 国际贸

2、易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 引论,一、国际贸易常用统计指标 1、对外贸易额(重点)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Trade) ,又称贸易值 ,是指用货币表示的反应贸易规模的指标 。 它通常分为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又称对外贸易值 ,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总值 。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值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 ,所有 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价值总额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一章 引论,一、国际贸易常用统计

3、指标 2、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Quantity of Trade)也分为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Quantity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计量单位(如数量 、重量 、面积 、容积)表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指标 。 由于它是按照实物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 ,因而准确度较高 。 国际贸易量(Quanti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 ,来计算各个时期世界进出口贸易额 。 具体做法是用出口价格指数除以出口额 ,这样就得出了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实际规模的近似值 。 由于这个数值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只反映

4、数量的变化 ,因而被称为国际贸易量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一章 引论,一、国际贸易常用统计指标3、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年) ,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如果出口值大于进口值 ,就是存在贸易出超,或者称为贸易顺差;反之 ,如果进口值 大于出口值 ,称为贸易入超 、贸易赤字 。通常贸易顺差用正数来表示 ,贸易逆差用负数表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一章 引论,一、国际贸易常用统计指标4、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 ,即某大类或某

5、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 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状况 、科技发展水平等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进口初级产品 、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则是以出口初级品 、进口工业成品为主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之比 ,以比重表示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一章 引论,一、国际贸易常用统计指标5、对外贸易依存度(重点) 对外贸易依

6、存度:简称外贸依存度 ,又称外贸系数 、外贸率 、外贸贡献度和经济开放度 ,它是指用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或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一般而言 ,从横向比较 ,若一国外贸依存度越高 ,则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大 ,与外部的经贸联系越多 ,经济开放度也越高 ;从纵向比较 ,若一国外贸依存度提高 ,则不仅表明其外贸增长率高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还意味着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大 ,其经济开放度提高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一章 引论,二、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按商品形

7、式与内容 货物贸易 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 。 由于物质商品是有形的 ,是可以看得见 、摸得着的 ,因此货物贸易通常又称作有形贸易 。 服务贸易 指服务商品的进出口 ,它是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报酬的一种国际劳务活动 。 由于服务商品是无形的 ,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 ,因此服务通常又称作无形贸易 。 技术贸易 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有偿技术转让,即技术供应方通过签订技术合同,将技术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使用。,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一章 引论,2、按货物移动方向 出口贸易 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 如果商品输入本国后 ,既未在本国消费 ,又未经加工而再

8、出口 ,则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 进口贸易 指将国外市场购买的商品在本国市场进行销售 。 输往国外的商品未经加工又输入本国 ,称作复进口或再输入 。 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亦称通过贸易 ,指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商品 ,对丙国来说 ,即为过境贸易 。 丙国既不是进口 ,也不是出口 ,仅是商品通过其国境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就构成该国的过境贸易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一章 引论,3、按生产国与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分类 直接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直接的贸易 。 在直接贸易中 ,生产国将商品直接出口到消

9、费国 ;或者说是消费国从生产国直接进口 。 间接贸易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经由第三国进行 。在间接贸易中 ,商品生产国是向消费国间接出口 ;商品消费国从商品生产国间接进口 。 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Intermediary Trade)又称中转贸易 ,是区别于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直接贸易行为而言 。 它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因某种原因不能直接进行商品买卖 ,而须通过第三国进行,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章 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于发展 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

10、延伸和继续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表现为生产的国际化和专业化 。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第二章 国际分工,三、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社会分工产生的两个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 、深度和形式 。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人口 、劳动规模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第二章 国际分工,产生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 斯密提出。他批判了重商主义 ,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贸易理论 ,系统地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 亚当

11、 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概念:所谓绝对优势 ,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 ,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在利益上具有绝对优势 ,则该国就应专门生产该商品并对外出口 ,反之就该进口 。绝对优势来自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 自然优势是一国的土地、气候、资源、人口等优势,而获得性优势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技术或技巧。,第二节 亚当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重点),二、内容阐述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生产技能;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改良工具。 2、国际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

12、优势或绝对利益 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力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 ,然后彼此进行交换 。这样就比由各国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商品更为有利 。 3、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斯密主张自由放任的贸易思想 ,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政府不干预国际贸易 ,让各个国家或各地区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自由竞争 ,这样 ,各国资源都能被充分有效利用 ,贸易双方国家较之各自在闭关自守时获得更多的商品。,第二节 亚当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第二章 国际分工,分工前分工后国际交换的情况,三、评价 科学性 该理论揭示了分工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

13、深刻意义。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动机和目的。 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政策 ,主张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 。 这些观点经历了 多年的历史 ,在当今全球经济背景下 ,对各国积极对外开放 ,参与国际分工 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2、局限性 这一理论只说明了生产成本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 ,这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缺乏普遍性 。 如果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 ,所有产品生产的绝对成本都高 ,能否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呢 ? 这一理论无法回答。,第二节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第二章 国际分工,一、产生 李嘉图在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The Princip

14、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 ,提出了完整的比较优势理论 。 所谓比较优势 ,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的比较 。 二、理论阐述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则是按成本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利益 他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 ,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损失较小)的产品 ,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其基本原则是“两优取其重 ,两劣取其轻” 。 2、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与斯密一样 ,李嘉图同样主张自由放任的贸易思想 ,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

15、条件下 ,政府不干预国际贸易 ,才能使商品在世界市场上自由竞争 。 这样 ,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 ,资源将被充分有效利用 ,双方国家将获得更多利益 。,第三节 大卫 李嘉图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第二章 国际分工,分工前分工后国际交换的情况,三、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1、科学性 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 、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 该理论揭示了比较利益原则 ,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 ,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 。 这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 ,特别是落后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 2、局限性 按照这一理论 ,比较利益越大 ,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

16、那么贸易最容易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而现实中 ,国际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按照这一理论 ,国际贸易双方是互利的 ,不存在国际剥削 ,甚至相对落后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 ,这与现实中富国剥削穷国的事实相悖 。,第二节 大卫 李嘉图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第二章 国际分工,产生 赫克歇尔和俄林是瑞典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赫克歇尔和俄林从各国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供给情况不同的角度出发 ,具体分析了国际分工的原因 、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比较优势产生必须有两个前提 :一是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程度不同 ,二是不同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 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 ,才会存在比较成本差异 ,各国之间才会产生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