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1049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词语释义 (1)接物:_ (2)推贤进士:_ (3)伏法受诛:_ (4)腐刑:_ (5)画地为牢:_ (6)强颜:_ (7)系狱:_ (8)引决自裁:_ 4名句填空 (1)人固有一死, _,_,用之所趋异也。 (2)由此言之,_,_ ;_,_。审矣,何足怪乎? (3)_ ,不可胜记,_ 。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_ ; _,_;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 孤愤 ;诗三百篇,_ 。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 (6)是以肠一日而九回,_,_ 。一、整体感知 1实词 (1)通假字 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通_, _ 其次剔毛发

2、通_, _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_, _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_, _ 及罪至罔加 通_, _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_, _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_, _ 思垂空文以自见 通_, _ 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_, _ 其次诎体受辱 通_, _ (2)古今异义 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_ 今义:_ 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_ 今义:_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_ 今义:_ 下流多谤议 古义:_ 今义:_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_ 今义:_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古义:_ 今义:_ (3)一词多义 要Error!固Error! 望Error! 恶Error! (4)词类活用 指出活用的词,并解释。 太上不

3、辱先:_ 衣赭衣:_ 通其狂惑:_ 倡优所畜:_ 流俗之所轻也:_ 曷足贵乎:_ 故略陈固陋:_ 2虚词 (1)若Error! (2)也Error! 3.文言句式 指出文言句式类型。(1)且西伯,伯也_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_ (3)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_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_ (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_ (6)终不可用_ 4翻译下列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文:_(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译文:_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 后也。 译文:_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4、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文:_ 二、深层探究 5从课题和背景探寻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 的呢?6第 5、6 两段文字上有何联系?有人认为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7第 7 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全文的结构有何特点?三、技法迁移 巧用排偶,酣畅淋漓本文文辞流畅优美,与思想感情的表达配合密切无间。比如,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排比 和对偶手法来抒情,文本第 3 段写“四不辱”和“六受辱” ,第 5 段写古代贤人被辱著书的 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对偶手法,表达情感一气贯下,酣畅淋漓。排比句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用排比写

5、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 形象生动之效;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 溢。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 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形式多样的排比 有节奏感,能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对偶是用两个结构相同、数字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 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 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6、。从 内容来看,对偶可分为: (1)正对: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 。 (2)反对: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串对:即“相串成对” ,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 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 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

7、;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 甚严格。(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 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请以“我看太史公”为话题,联系课文相关内容,采用排比、对偶等手法,写一篇短文。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基础梳理2(1)动词,如同,好像;代词,你;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连词,至,至于。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的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 反诘语气;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 3(1)判断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被动句 (5)被动句 (6)被动句 4(1)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由为(他 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由此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