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政 治二轮复习学案-政 治生活(第四课) word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705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政 治二轮复习学案-政 治生活(第四课)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政 治二轮复习学案-政 治生活(第四课)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政 治二轮复习学案-政 治生活(第四课)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政 治二轮复习学案-政 治生活(第四课)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政 治二轮复习学案-政 治生活(第四课)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政 治二轮复习学案-政 治生活(第四课)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政 治二轮复习学案-政 治生活(第四课) 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知识清单】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我国政府威信的来源和树立 【重点、难点】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学习方法】学讲方式、探究训练 【学习过程】 命题规律及备考导向(1)本课考查的重点是依法行政以及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复习备考要注意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 系的相关论述,结合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转变作风、反腐倡廉的规定和措施,充分理解对 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意义;结合政府及其工

2、作人员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关注民生等的一系列作为, 理解政府威信的体现和树立。 考点一考点一 政府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 1是什么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 授予,行使权力必须依据 的规定。 2为什么 (1)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 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的原则。 (2)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人民权益)。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威信(政府威信)。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政府管理)。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

3、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 民主法制) 3怎么办 (1)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2)政府要科学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科学性) 、民主决策(增强 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依法决策(决策内容符合法 律的规定和要求、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 经典例题 (2012安徽高考)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 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必须( ) 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 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 防止网络信息传播扩散 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 A B C D 高效训

4、练针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暴力拆迁”等问题,国务院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 与补偿条例(草案) 。新条例草案中,用“搬迁”取代了“拆迁”这一概念, “拆迁”将成为历史。这 体现了( ) 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我国公民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我国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我国公民更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A B C D 考点二考点二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为什么 (1)必要性:我国是 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是 赋予的,要保证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政府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权力是

5、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 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 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重要性: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2怎么办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 二靠法制,二

6、者缺一不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 ,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 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外部: 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1234监督、 的监督;5内部:上级政府、法制部门、 部门、监察部门。 3政府怎样做及这样做的意义 措施: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我国各级政府陆续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政务公 开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意义:政务公开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

7、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 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经典例题 1、(2012北京高考)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开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通车”、 “人民来访接待室”、 “政法民声热线”等民意渠道,对收集的民意进行分析,做到“警务跟着社 情民意走、警力围着群众工作转”。这些做法强调( ) 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 重视代表提案,维护群众权益 促进信息公开,审慎行使权力 加强公民参与,主动接受监督 A B C D 例 2审计署官方网站 7 月 28 日发布消息称:“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 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

8、从行政监督体系的划分看,该举措属于 A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B司法机关的监督 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D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例 3、漫画最佳人选给我们的启示是( )公民必须依法行使监督权 要切实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政府要做出正确决策,就必须依法接受监督 我国公民有民主权,没有监督权 A B C D 例 4区分内部与外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与非国家机关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江苏省委、徐州市委 国家审计署 公安局 人民政协 新闻媒体、社会公民 国务院监察部

9、 法制部门 江苏省审计厅 国家审计署 高效训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为此我们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 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意味着( ) 民主监督的关键是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权力分立和制衡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 要坚持依法行使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 要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政务公开 A B C D 考点三考点三 政府的威信政府的威信 1是什么 政府的威信,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2由什么决定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威信是由 决定的。是区别有威信和无威信政府的标志。 3如何树立 (1)政府的威信是通过

10、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责的 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的。 (2)政府树立威信,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 的忠实执行者、 的积极促进者、 的自觉实践者。 经典例题 (2013北京高考)面对 H7N9 禽流感,政府有关部门在首例病例确诊后,立即通过 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详细疫情

11、信息,并及时跟进通报疫情变化情况及防治方案,使政府和 社会形成合力,共同防治禽流感。这些做法能够( ) 提高行政效率,体现政府权威 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增强信息透明,保障公民权利 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 A B C D 高效训练政府公信力指的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 任度。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措施。为此,政府应该( ) 扩大政府管理的职责和范围,树立政府威信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威 信 接受人民监督,打造廉洁高效的责任型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 民所谋 A B C D 【时效跟踪训练】 热点一 关注城管暴力执法今年以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时有发生,有人戏称 2013 年为“城管年”。5 月 25 日,在距 离高考不到两周时,18 岁的小吴没有想到, “围观”也会被城管痛打; 7 月 17 日上午,湖南临 武县南强乡莲塘村果农邓某,在县城摆摊卖西瓜时与城管发生肢体冲突,之后倒地死亡; 9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月 14 日晚,在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洪楼广场到山大路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