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482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初二年级初二年级 语文学科语文学科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26 分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分)(min) 怀 d 听 胸 jn 海市 shn 楼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 分)分)我们家座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迷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宾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敝

2、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分) ?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低头乍恐丹砂落, 。 (白居易池鹤) ,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秋思)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韩愈马说) 4名著阅读。名著阅读。 (5 分)分)(1) 下列对名著水浒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的一项是( ) (2 分)A作品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对梁山好汉的赞颂

3、。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B 水浒传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等等。 C作品中的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D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被发配到沧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母大虫孙二娘的毒手,后与菜园子张清结拜为兄弟。(2) “智取生辰纲”的“智”字体现在哪些方面?(3 分)5. 下段文字的涵义,与哪一项最为接近?(下段文字的涵义,与哪一项最为接近?( ) (3 分)分)“人类的聪明,就在于他们创造了语言,并且玩着各种语言的花样。这些语言的花样逐渐脱离了真实的事物,也脱离了诚恳的心意,而编织

4、成一片如烟似露的假象。人类的愚蠢,也就在于逐渐不去解开这层假象,而宁可先入为主地就认定它是真的。因此,不思不想,就随着这层假象的翻覆,而哭哭笑笑起来。 ”A、侃侃而谈的人播种,缄默不语的人收获。B、心灵关注的一切,只能由双唇说出的言语讨论。C、入耳为真,不探究事实,则易为表面所惑。D、一般人用语言交流思想,聪明人则用它掩饰思想。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44 分)分)(一)阅读(一)阅读渔家傲渔家傲词,完成词,完成 67 题。题。 (5 分)分)渔家傲渔家傲 范仲淹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5、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2 分)答: 7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3 分)答: (二)阅读(二)阅读陋室铭陋室铭选段,完成选段,完成 812 题。题。 (14 分)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哪一组? ( )(2 分)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故虽有名马 是马也,

6、虽有千里之能苔痕上阶绿 何陋之有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菊之爱 爱莲说9、下列加点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 分)A 居右者椎髻仰面 B 策之不以其道C 不用,则以纸帖之 D 无丝竹之乱耳10. 本文题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3 分)谏议教子谏议教子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旦,父谏议入马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乃曰:“内翰卖之商人矣。”谏议遽谓翰林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是移祸于人也。”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仆终老养焉。其长厚远类古人。(选自能改斋漫录

7、)A 。 。 。B 。 。 。C 。 。 。D 。 。 。【注释】驭:驾驭。一旦:一天。谏议:规劝皇帝、提出建议的官员。陈尧咨的父亲当时是谏议大夫,故称“父谏议”。圉(y)人:养马的人。内翰:因翰林学士随侍皇帝左右,一般不外出,故称内翰。.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1) 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2) 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仆终老养焉。12.谏议大夫的“长厚”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 分)选文中谏议大夫的话的意思可用论语中的哪句话来概括?(1 分)(三)(三) 阅读阅读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语段,完成语段,完成 13

8、16 题。题。 (8 分)分)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 “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 “饭前要洗手” 、 “听老师的话” ,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

9、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

10、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

11、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 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14本文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2 分)1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16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 分)(四)阅读(四)阅读冬阳冬阳童年童年骆驼队骆驼队一文,完成一文,完成 1719 题。题。 (17 分)分)冬阳童年骆驼

12、队林海音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

13、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

14、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 “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