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9893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学案 新人教新人教版选修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学习难点: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诵读、体味、研讨、展示、探究预习案预习案一、文体知识:一

2、、文体知识: 1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柳宗元一生留下 600 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

3、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2 2、写作背景、写作背景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写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 年)的诗。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2 -五人虽后又被召回,但总总原因,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全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探究案探究案一、赏析探究诗句:一、赏析探究诗句: 1、作者说“愁思茫茫” ,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作

4、者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景中见情。 “高楼大荒” “ 海天茫茫” “ 惊风乱飐” “ 密雨斜侵” “ 岭树重遮” “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 ,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哀景写哀情。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登楼远望,抒发了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危、环境险恶的忧伤和不平

5、。4、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作者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借“芙蓉” “薜荔”在暴风雨中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风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5 、这首诗情景交融,结合诗的第二联作具体分析。第二联中,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6、比较韩、柳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韩诗凄切中见忠愤之气, “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满了不平之气;柳诗凄苦中多哀怨之音,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训练案训练

6、案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释】白居易因直言极谏,为当权者所忌,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作者已被贬为通州(四川- 3 -达县)司马。元稹这首诗远寄江州后,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之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 恻恻耳。 ”焰:火苗。幢幢:阴影昏暗、摇曳不定的样子。垂死:将死,这里是病重的意思。这首绝句主要采用什么抒情的手法?采用这种手法有何好处?请加以较深入、 具体的分析。这首绝句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全诗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妙合无垠,写得凄楚哀怨,感人肺俯,扣人心弦。这首诗的重点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一句?请作

7、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是第三句,它像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影视中的特写镜头。诗人抓住最能引起人们想象、蕴藏量最大、最有社会意义、最有意趣的片刻,将其突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附附】一、一、 “贬谪诗贬谪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常表达的思想感情1、忠而被贬之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英雄末路之哭,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激愤与惆怅。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4、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5、对奸佞小人的嘲讽与愤恨。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7、羁旅行役之苦 8、思乡怀归之情由于是遭贬后作诗,故贬谪诗中大多的情感表现为倾诉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愤慨,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皆以“

8、怨” “怆然” “伤心” “寂寞”等词鲜明而直接地表达了自己悲慨和忧愤之情。由于诗人性格不同,在对待被贬的问题上表现迥异,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被黜者并没有陷于落魄之中而不能自拔,反而表现出豁达、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人刘禹锡在遭受重大政治挫折之后以这两句诗勉励自己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苏轼被贬后也并未消沉,而是心存希望和抱负。二、贬谪诗常用的表达技巧二、贬谪诗常用的表达技巧1.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贬谪诗中的写景,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怀才不遇的凄苦,忠而被贬的愤懑,都融入诗中。 2.对比衬托,虚实结合诗人失意后往往会联想到与自己经历相

9、似的人,借以对比伤悼,或借古讽今,或自嘲,虚中有- 4 -实,实里有虚;即便是借眼前景物抒写悲怀的诗句往往也是用景色的明艳秀丽来反衬烘托自己的心绪。3.象征比喻 ,托物言志由于权力地位的下降,失意的诗人大多内心压抑而不便明言,象征、比喻或托物言志便成为其在诗中表情达意的惯用手法。三、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三、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