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8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8650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8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8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8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8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8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8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8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学习导读】1.把握本单元的一个主题:各阶级、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历程。2.要结合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特点,深刻认识他们领导的民主革命。【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以及评价。【难点】1.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2.分析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

2、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 的知识及方法收获。课前预习案课前预习案一、问题导学一、问题导学 1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有哪几个重大事件?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二、知识梳理二、知识梳理 ( (一一)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兴起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西方基督教影响(拜上帝会)标志 (1851年) 2、发展金田起义(革命开始)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定都南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全盛时期: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二)(二) 、太平天国的治国方案、太平天国的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

3、资政新篇资政新篇 1、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 方法(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评价:革命性(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空想性(平分土地不行、平分财富不行、战时状态) 资政新篇 1859年提出者:洪仁玕 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内容: 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4)意义:P48P4

4、8 (三)(三) 、从、从“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到天京陷落 1、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杨杨韦韦石石洪洪杀杀 逼逼疑疑杀杀责责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走走灭灭3、历史作用(功绩)1)反封建打击清王朝2)反侵略打击侵略者3)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4、局限性:小生产者的落后性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三、预习自测(参考优化训练)三、预习自测(参考优化训练)二、预习自测二、预习自测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课内探究案课内探究案探究一 太平天

5、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或是民族矛盾?为什么?思路小结: 探究二 有人说:“如果没有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太平军就会改写自古以来农民屡反屡败的历史。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留给我们太多的惋惜。 ”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 我的疑惑:我的收获:思路小结: 课后训练案课后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课时作业选择题部分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课时作业主观题部分 )问题导引问题导引1. 开始:185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全盛:1856,北伐和西征后盛衰转变:1856年的天京变乱1859年, 资政新篇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2.2. 不同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颁布背

6、景全盛时期由盛转衰经济基础公有制,平均主义(空想性)私有制(现实性)群众基础反映农民愿望不能反映农民愿望相同点都具有反封建性;都是纲领性文件;都未能真正实施探究案探究案探究一探究一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探究二探究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天京事变的发生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所无法克服的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所导致。其次,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联合镇压,是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特征,它只是太平天国覆亡的重要客观因素,并非决定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