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篇无穷级数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8355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篇无穷级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篇无穷级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篇无穷级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篇无穷级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篇无穷级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篇无穷级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篇无穷级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四篇第四篇 无穷级数无穷级数 第七章第七章 无穷级数无穷级数 无穷级数是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以极限理论为基础,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及进 行数值计算方面的重要工具. 本章首先讨论常数项级数,介绍无穷级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 基本内容,然后讨论函数项级数,着重讨论如何为将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和三角级数的问题, 最后介绍工程中常用的傅里叶级数. 第第 1 节节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 1.1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一般的,给定一个数列 , 321n uuuu 则由这数列构成的表达式 n uuuu 321 叫做(常数项)无穷级数无穷级数 简称(常数项)级数 记为 即

2、1n n u 321 1 n n n uuuuu 其中第项叫做级数的一般项一般项n n u 作级数的前项和 1n n un n n i in uuuuus 321 1 称为级数的部分和部分和 当 n 依次取 1,2,3时,它们构成一个新的数列 1n n u , 11 su 212 suu 3123 suuu , 12 . nn suuu 根据这个数列有没有极限,我们引进无穷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 定义定义 如果级数的部分和数列有极限 即 则称无穷级数 1n n u n ssssn n lim 2 收敛 这时极限叫做这级数的和级数的和 并写成 1n n us 321 1 n n n uuuuu

3、s 如果没有极限 则称无穷级数发散发散 n s 1n n u 当级数收敛时 其部分和是级数的和的近似值 它们之间的差值 1n n u n s 1n n us 12nnnn rssuu 叫做级数的余项余项 1n n u 例例 1 讨论等比级数(几何级数)(a0)的敛散性 n n aq 0 解解 如果 则部分和1q q aq q a q aqa aqaqaqas nn n n 111 12 当时 因为 所以此时级数收敛 其和为 1q q a sn n 1 lim n n aq 0 q a 1 当时 因为 所以此时级数发散 1q n n slim n n aq 0 如果 则当时 因此级数发散 1q1

4、q n sna n n aq 0 当时 级数成为1q n n aq 0 aaaa 因为随着为奇数或偶数而等于或零 所以的极限不存在 从而这时级数 n sna n s 发散 n n aq 0 3 综上所述 如果 则级数收敛 其和为 如果 则级数1q n n aq 0 q a 1 1q 发散 n n aq 0 例例 2 判别无穷级数的收敛性 1 ) 1 1ln( n n 解解 由于 nn n unln) 1(ln) 1 1ln( 因此 ,) 1(ln)ln) 1(ln( )ln3ln4()ln2ln3() 1ln2(ln nnnsn 而 ,故该级数发散. n n Slim 例例 3 判别无穷级数的

5、收敛性 1 ) 1( 1 n nn 解解 因为 , 1 11 ) 1( 1 nnnn un 所以 ) 1( 1 43 1 32 1 21 1 nn sn 1 1 1) 1 11 ( ) 3 1 2 1 () 2 1 1 ( nnn 从而 1) 1 1 1 (limlim n s n n n 所以这级数收敛 它的和是 1 1.2 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根据无穷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可以得到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性质性质 1 如果级数收敛于和s 则它的各项同乘以一个常数k所得的级数也 1n n u 1n n ku 收敛 且其和为ks 证明证明 设与的部分和分别为与 则 1n n u

6、 1n n ku n s n ,) (limlim 21n n n n kukuku ksskuuuk n n n n lim) (lim 21 4 这表明级数收敛 且和为 1n n kuks 性质性质 2 如果级数、分别收敛于和 、 则级数也收敛 且其和 1n n u 1n n vs)( 1 n n n vu 为s 证明证明 如果、的部分和分别为、, 则 1n n u 1n n v)( 1 n n n vu n s n n )( )()(limlim 2211nn n n n vuvuvu ) () (lim 2121nn n vvvuuu ss nn n )(lim 性质性质 3 在级数中

7、去掉、加上或改变有限项 不会改变级数的收敛性 比如 级数是收敛的; ) 1( 1 43 1 32 1 21 1 nn 级数也是收敛的; ) 1( 1 43 1 32 1 21 1 10000 nn 级数也是收敛的 ) 1( 1 54 1 43 1 nn 性质性质 4 如果级数收敛 则对这级数的项任意加括号后所成的级数仍收敛 且其和 1n n u 不变 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加括号后所成的级数收敛 则不能断定去括号后原来的级数也收敛 例如 级数(11)+(11) + 收敛于零 但级数 1111 却是发散的 推论推论 如果加括号后所成的级数发散 则原来级数也发散 性质性质 5 5 如果收敛 则它的一般

8、项趋于零 即 1n n u n u0lim 0 n n u 证明证明 设级数的部分和为 且 则 1n n u n sssn n lim 0limlim)(limlim 11 0 ssssssu n n n n nn n n n 注注 级数的一般项趋于零并不是级数收敛的充分条件 例例 6 证明调和级数 1 3 1 2 1 1 1 1 nn n 是发散的 5 证明证明 假若级数收敛且其和为 是它的部分和 1 1 n n s n s 显然有及 于是 ssn n limss n n 2 lim0)(lim 2 nn n ss 但另一方面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1 1 2 nn

9、nnnn ss nn 故 矛盾 这矛盾说明级数必定发散 0)(lim 2 nn n ss 1 1 n n 习题习题 7-1 1. 写出下列级数的前四项: (1) ; (2). 1 ! n n n n 1 2 1 ) 1( 1) 1( n n n n 2. 写出下列级数的一般项(通项): (1) ; (2); 8 1 4 1 2 1 1 9753 5432 aaaa (3). 7 1 5 1 3 1 1 3. 根据级数收敛性的定义,判断下列级数的敛散性: (1) ; (2). 1 1 1ln n n 6 sin 6 2 sin 6 sin n 4. 判断下列级数的敛散性: (1) ; (2);

10、1 3 1 n n n3 1 9 1 6 1 3 1 (3) (4). 1 12 n n n 2) 1(2222 n 6 第第 2 节节 常数项级数的收敛法则常数项级数的收敛法则 2.1 正项级数及其收敛法则正项级数及其收敛法则 现在我们讨论各项都是正数或零的级数,这种级数称为正项级数正项级数. 设级数 (7-2-1) n uuuu 321 是一个正项级数,它的部分和为.显然,数列是一个单调增加数列,即: n s n s n sss 21 如果数列有界,即总不大于某一常数,根据单调有界的数列必有极限的准 n s n sM 则,级数(7-2-1)必收敛于和,且. 反之,如果正项级数(7-2-1)

11、收敛于和sMssn .根据有极限的数列是有界数列的性质可知,数列有界. 因此,有如下重要结论:s n s 定理定理 1 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部分和数列有界 1n n u n s 定理定理 2 (比较审敛法) 设和都是正项级数 且 若级数 1n n u 1n n v nn uv ), 2, 1(n 收敛 则级数收敛 反之 若级数发散 则级数发散 1n n v 1n n u 1n n u 1n n v 证明证明 设级数收敛于和 则级数的部分和 1n n v 1n n u ), 2, 1( 21321 nvvvuuuus nnn 即部分和数列有界 由定理 1 知级数收敛 n s 1n n

12、 u 反之 设级数发散 则级数必发散 因为若级数收敛 由上已证明的 1n n u 1n n v 1n n v 结论 将有级数也收敛 与假设矛盾 1n n u 7 推论推论 设和都是正项级数 如果级数收敛 且存在自然数 N 使当 1n n u 1n n v 1n n v 时有成立 则级数收敛 如果级数发散 且当时Nn )0(kkvu nn 1n n u 1n n vNn 有成立 则级数发散)0(kkvu nn 1n n u 例例 1 讨论 p级数 1 4 1 3 1 2 1 1 1 1 ppppp n nn 的收敛性 其中常数 0p 解解 设 这时 而调和级数发散 由比较审敛法知 当时级数1p nnp 11 1 1 n n 1p 发散 p n n 1 1 设 此时有1p 11 11 1 ) 1( 1 1 1111 pp n n p n n pp nnp dx x dx nn ), 3, 2(n 对于级数 其部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