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已排好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7452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已排好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已排好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已排好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已排好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已排好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已排好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已排好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一、 “神农神农”的传说的传说-中国早期的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中国早期的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 (P4P4) 1、早期农业中心: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早期农业格局:南稻北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1)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 (2)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 3、早期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4、早期农业生产工具:石、木、骨制农具:耒耜 、石锄、石犁、石 镰。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 。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

2、 耜。 二、从二、从“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到到“以牛田以牛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 国以后)国以后)(P5)(P5) (一)耕作方式及工具的演进(一)耕作方式及工具的演进 1、早期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早期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生产中少量使用; 3、春秋战国以后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1)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形成。 (2)汉代:铁犁牛耕普及,成为主要耕作方式;铁农具数量增多。 西汉工具: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开沟、播种)-近代条播机的雏形,出现耦犁 (二牛抬杠,赵过推广) 。东汉:耦犁(二牛抬杠)回转

3、不 变,出现一牛挽犁。 (3)唐代:铁犁牛耕完善;曲辕犁-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 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中国犁耕技术成熟的标志) 。 4、总结: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二)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垄作法。 2、西汉时期:代田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 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 (三)耕作制度(三)耕作制度 1、两汉时期:一年一熟 2、宋朝以后: 经济重心南移,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4、。 3、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1)魏晋南北朝:南 方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唐:安史之乱后,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 移到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 。 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P8)(P8) (一)水患治理:大禹治水、王景治黄(东汉)(一)水患治理:大禹治水、王景治黄(东汉) 。 (二)水利设施:(二)水利设施: (1)战国:秦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2)汉朝:汉武帝关中地区:漕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 (3)汉代边疆地区(西域

5、)的坎儿井(井渠法) 。 (4)从时间上和地区上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何突出特点? :时间上集中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在地区上集中 在大河流域,尤其是较早开发的黄河。 (5)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那么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生产力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争霸的需要。 (三)灌溉工具的进步:(三)灌溉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桔槔;曹魏:马钧改进翻车;隋唐五代: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分明高转筒车引地处水灌溉高处农田;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明清:风力水车。 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无立

6、锥之地(P6)(P6) (一)土地制度基本形态(一)土地制度基本形态(二)土地兼并问题(二)土地兼并问题-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P6P6) 1、土地兼并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 2、土地兼并危害:(1)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是的无数小 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2)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 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 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3)严重影响了国家 的赋税收入。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 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 来源。 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均田”和“限田

7、” 。 4、无法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的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决定土地兼并 不可避免,封建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 有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五、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1、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1)时间:春秋战国。 (2)原因:铁犁 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广,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确立。 2、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3(2)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 (3)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经济类型:自给自 足的自

8、然经济;(5)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 力非常有限。 3. 古代农业的地位: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对古代农业的评价:(1)积极: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 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 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2)消极:生产规模小,不利于先进技术 的推广和运用;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激化,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 存环境的恶化;小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 的能力非常有限;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 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成为近

9、代中国 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5、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转变; 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自然条件的优 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统治者的重农 政策。 (2)不利因素: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 沉重;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P10P10) 注:注: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 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 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10、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向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垄断 (垄断性)官府专用、皇帝 私用(对象特殊)不在市场流通 (封闭性)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民间日用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 (田庄手工业)农户副业 (依附于农业)供自己消费 (自给自足)剩余部分在市场流通( (二二)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1、管理方式农户的副业; 2、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3、流通方式剩余部分出售; 4、特点:是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三)田庄手工业(三)田庄手工业 1、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发展起来

11、的。 2、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3、田庄经济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是一种自然经济。 二、二、 “工官工官”和和“匠户匠户”-”-官营手工业(公馆制度)官营手工业(公馆制度) (P11P11)41、官营手工业含义: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铸钱、冶铁、炼铜等最 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由中央机 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府 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不在市场上流通。 (理解即可)2、官营手工业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不计成本和奢侈性;各种 行业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12、3、匠户:(1)含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 户。 (2)特点(匠户制度的弊端):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 受到束缚。(3)发展过程:唐代兴起-在官营手工业作坊里定期服役。 宋代被官府强制役使。元代匠籍制度, 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 承担指定的工役。 4、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的评价:(1)积极:“工官”工场的制 作工 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有助于推动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弊端: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 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加重了政 府的财政支出;出生产不计成

13、本不入市场,缺乏 竞争弊端丛生;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创造性受 到严重束缚。三、纺织业、冶金技术、陶瓷业的发展(手工业的成就)三、纺织业、冶金技术、陶瓷业的发展(手工业的成就) (一)纺织业的发展(一)纺织业的发展(P12P12) 1、新石器时代:原始纺织业出现并发展出现并发展;原料-麻、葛、丝、 棉;工具-骨梭、骨针等; 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在周礼书中,妇 女 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 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作“国有六职” 。 3、汉朝:品种多、技艺高 (素纱禅衣、绒锦);远销海外 (丝绸 之路、 “丝国”)。 4、唐代:私营作坊出

14、现;官营规模大。 5、宋元:棉纺织业开始发展,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 粤地区。(元)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棉布成当时 民众的主要衣料。 6、明代:棉纺织业普及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二)先进的冶金技术(二)先进的冶金技术(P13P13)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出现早期铜器,只是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而不是 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 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器,是春秋晚期的产物。 (2)战国时期推广:炼钢和淬火技术。5(3)

15、汉代推行盐铁官营制度:燃料变化:木炭-煤炭;供 风技术: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 鼓风(马排)水力鼓风(杜诗创造出水 排) 。 (4)南北朝:灌钢法。 (5)北宋:煤作为燃料。 (三)陶瓷业的成就:(三)陶瓷业的成就:(P15P15) (1)新石器(原始)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彩陶黑陶,早期的瓷 器是一种釉陶,又称作原始青瓷。 (2)从商朝到东汉:陶器向瓷器过渡。 (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美术陶制品“唐三 彩” 。 形成两大体系: 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 瓷)。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 器装饰。 (4)宋代: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 耀州窑 (5)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康熙发明,雍正登峰造极)工艺和珐琅瓷。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2、手工 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3、技术水平不 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4、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 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5、官营手工业、私 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6、不仅供国内 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7、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第三节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P17)(P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