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D0C2BFCEB3CCB8C4B8EFB1B3BEB0CFC2B5C4D0A3B1BEBDCCD1D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26412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D0C2BFCEB3CCB8C4B8EFB1B3BEB0CFC2B5C4D0A3B1BEBDCCD1D0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D0C2BFCEB3CCB8C4B8EFB1B3BEB0CFC2B5C4D0A3B1BEBDCCD1D0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D0C2BFCEB3CCB8C4B8EFB1B3BEB0CFC2B5C4D0A3B1BEBDCCD1D0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D0C2BFCEB3CCB8C4B8EFB1B3BEB0CFC2B5C4D0A3B1BEBDCCD1D0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D0C2BFCEB3CCB8C4B8EFB1B3BEB0CFC2B5C4D0A3B1BEBDCCD1D0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D0C2BFCEB3CCB8C4B8EFB1B3BEB0CFC2B5C4D0A3B1BEBDCCD1D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D0C2BFCEB3CCB8C4B8EFB1B3BEB0CFC2B5C4D0A3B1BEBDCCD1D0(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傅海伦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0531-6188498,一、如何理解“校本教研”?,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 所谓“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制度。 具体来说,“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制度。,二、“校本教研”的特征,人们对“校本”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

2、,在学校中”。 从认识论的角度, “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它具有明显的校本性、人本性、科研性、依托性等特征。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3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开展“校本教研”的意义:,校本教研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开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构建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是深化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校本教研

3、在先进课改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建立沟通桥梁。这种沟通一方面有助于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并产生积极的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和困惑,提高实践的水平。,第二、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三,创设了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成为了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四、“校本教研”的任务,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为切入点,帮助学校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协助学校

4、领导和全体教师将学校办成一个“保证基础、发展个性、不断创新、科研兴校”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研究教学理念、探索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研究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开发。 研究开发教育资源、组织指导课题实验;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及专题性研修活动。,“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是要改进学校的工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它与以往教研最大的不同是教研的出发点不同。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是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是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研过程中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

5、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成长。,五、校本教研:实现教研工作重心的三个转移,校本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 较传统教研工作而言,教研工作重心实现三个转移,教研工作职能得以转变:,1、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教研的内容不仅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关注教什么、怎样教,而更多的涉及到教研的对象、课程评价、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关系,关注学什么、如何学,研究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6、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2、由以灌输为主的指导性教研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教研。,传统的教研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主要是“教练式”,是领导或权威向教师的单向传递。正如一位优质课评比获奖教师所说:“这节课是我上的,但每一句话都不是我说的”。教师不过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配合者。,校本教研倡导新的教研方式:,学校领导和教研负责人由检查为主变为合作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不是包办与代替,更不是限制与束缚,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以一种积极互动的

7、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3、由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一是重视个人反思,反思是教研活动的基点。通过写教后记、记即时案例,让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二是重视同伴互助,通过组织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让教师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吸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 三是重视专业引领。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对话、评点、指导。,六、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一)教师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面对新课程,时代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总结我们现有的教学工

8、作,哪些做法值得肯定?哪些做法需要改进才符合课改精神?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谈不上与时俱进。这个认真反思与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研究过程。,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师们通过反思,使经验得到提炼、升华; 通过反思,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和关心学生; 通过反思,提高课改实践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通过反思。使日常性教学发展为研究性教学。,(二)同伴合作交流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我们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

9、的同时,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以往管理者更多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的专业切磋互助与合作,以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就有两种思想。”,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 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

10、互助的基本形式有: 交谈。浅层次的交谈主要是交换信息和经验共享;深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 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而教师也只有不断地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教学研究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 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能力和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提高。,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要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

11、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三)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校本教研,要有专家的参与指导,才能使课改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教师只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专家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听课、评课、上示范课、等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

12、学专业咨询(座谈)、个别交流、指导教师的教研论文写作、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作小专题研究,开展与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对话等系列活动。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 “导是为了不导”,专业研究人员是立足于如何实现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来进行宏观与微观指导的。 通过梳理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引起问题争辨和研讨,是搞活校本教研的一个关键点。 充分发挥校外专家的作用,定期指导,建立长效机制

13、,是一个学校长远发展之计。,七、 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碰到的问题越多,教师心中的困惑也就越多。比如,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如何把课改理念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如何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如何制定校本教研制度,等等。上述有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指导。 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归宿。不能解决自身真实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是假研究,是形式主义的研究。,(一)学校应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观摩学习活动。积极

14、参加优质课和教研论文评比,分批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学习,听典型课,学优质课,帮助教师开阔视野,通过听课、评课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 对于教研组长:每学期完成“四个一”工程,即上一节教研公开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在师帮徒活动中为徒弟指导一节课;每月一篇教学随笔。 对于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作一次教后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做一次家访,每学期写一篇教研论文。 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纳入学校考评,教研工作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的主要条件之一,通过这些制度保障,使课题研讨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二) 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不会搞教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新课程倡导的研究

15、型的专家教师。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将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与课题研究融为一体,提高实效性,使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应遵循“科学性、整体性、重点突出性、可行性、创新性”的原则,提出科研课题,组织课题论证会,积极申报省、市(县)级课程实验研究课题,课题确定后,对整个组织实施过程追踪调研,检查落实。,建立课题研究及评比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例如,可成立: “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管理)方式或*研究”课题小组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题小组 *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课题小组 “*教学案例及分析”课题小组 “学生*思维品质与教学研究”课题小组 “*素质教育及培养研究”课

16、题小组 “*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课题小组 “*教学评价或学习评价”课题小组 体现创新性、开放性、合作性、研究性、实验性,(三) 抓好公开课教学,抓好公开课教学,可以促使教师深入备课,勤于探索,锐意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也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意识,进而有利于在教学领域中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争取每一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一堂公开课的机会。并且,在组织公开课教学的时候,注意体现一定的梯度: 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上示范课、研讨课,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既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要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课堂质量,促使他们在教学上逐步

17、走向成熟。 每次公开课后都组织好评课活动,最好请专家点评,从而达到互相提高,共同促进的目的。 公开课教学的教案必须由本组教师讨论后才能上课;并且定期检查备课情况,展示优秀教案。 还要改进教学公开课单一模式,向教研课、优质课评选、观摩课综合模式推进。,(四) 搞好集体研讨备课,集体备课是交流教学内容,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十分注重搞好集体研讨备课,一般要求做到教龄在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备课,最好应由“结对子”的教师审核签字后再上课; 在课改实践过程中,应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调控、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各校以备课组为单位,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