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26185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16.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马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马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马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马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的性质与思维方式,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高宁 138103834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第一章(2013年版)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第一章(2010年版)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哲学的性质与思维方式,一、哲学的性质 二、哲学的使命 三、哲学的思维方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013年版第28页;2010年版第27页),“哲学”与“科学”、“宗教” 的区别是什么?,哲学的性质,一、哲学的性质,?,哲 学 世 界 观,油画:百老汇的爵士乐 (127cm*127cm),

3、科学,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建构”关于世界的思想。 哲学,站在世界之中的“世界观”,“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 与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哲 学 世 界 观,人与世界的关系,两种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 唯心主义世界观,“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列宁,心外无物,心外无物,王守仁,号阳明先生 (1472-1529),东乡平八郎 (1848-1934),一生俯首拜阳明,唯心主义 Idealism,Idealism does not suggest that mind creates matter or the material world in a sub

4、stantive sense. Nor does this view confuse thought with the object of thought, but rather it claims that the external world can be grasped only by reference to the work of ideas and that all we can say about the external world is mediated by operations of the mind. The world in itself is certainly m

5、ind-independent, but the world as conceived by us must be constructed by mind.,唯心主义并不主张心灵在一种实质性的意义上创造了物质或物质世界。这种观点也没有混淆思想和思想的对象。它的中心论点是,外在世界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够被我们把握;我们对于外在世界所能够谈论的一切都是以心灵活动为中介的。世界本身当然不依赖于心灵,但是,能够被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一定是由我们的心灵构造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强调不为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时间在先。 唯心主义“世界”与“被我们认识的世界”不同,逻辑在先。,马克思:“只有音

6、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来说不是对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区分两组概念,“主观”与“客观” “主体”与“客体”,主观,是指人的意识(思维); 客观,是指人的意识之外的独立存在。 注意:自我与他人、共同体物质与客观性,主观与客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

7、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1)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 (2)主体,是完整的、现实的人,拥有主观意识,但不能归结为孤立的意识。 (3)客体,是指作为主体对象的整个世界。,主体与客体,古代哲学 近代哲学 现代哲学,Karl Popper (1902-1994),世界1物理自然世界 世界2人的精神世界 世界3语言文化世界,拉美特利:“人是机器。”(1747年),传统的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把宇宙现在的状态视为其过去的果以及未来的因。如果一个智者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运动的力和所有自然构成的物件的位置,假如他也能

8、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那宇宙里最大的物体到最小的粒子的运动都会包含在一条简单公式中。对于这智者来说没有事物是含糊的,而未来只会像过去般出现在他面前。” 拉普拉斯(1814年),传统的唯物主义,“18世纪的唯物主义,它只限于证明一切思维和知识的内容都应当来源于感性的经验,并且重新提出下面这个命题:感觉中未曾有过的东西,理智中也不存在。” 恩格斯,马克思的“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2013版教材第42-43页。2010版教材第59页。,木

9、匠与啄木鸟,实践的性质(2013版教材、2010版第35页) 1、实践的物质性 主体(人)、对象(客体)和手段(工具)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人的意识“能够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2013年版第41页。)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马克思,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这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合目的

10、性: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实践的意义,“是什么”取决于 “怎样想”和“怎样做”,“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2013版、2010版教材第36页,“不能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为那种在想象中被盖棺定论的无声客体。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同自身完全吻合。对一个人不能使用恒等式:A等于A。”巴赫金,“凡办事,要看得到,抓得起。要有这两种能力。凡办事,首先要看得到。如果那件事连看都没有看到,当然谈不到抓的问题。有许多人,对于当前已经出现了苗头,甚至大量出现了的事实,缺

11、乏看到的能力(感觉和理解),当然谈不到抓起来做的问题。至于抓得起,是指抓全局,更需要有一种大的能力,普通叫做有魄力。有些人对于某些事,不是没有看到,甚至著书立说,长篇大论。至于做,他就抓不起来了,或者抓了片断面,忘了全面。说到抓,既要抓得起,又要抓得对,又要抓得紧。”毛泽东,“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要研究一下,为什么好多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不能因为有社会主义的名字就光荣,就好。”“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品味邓小平的论述

1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展开过程。”(2013版、2010版教材第39页)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010版第39页,2013版删去),社会发展的“蓝图”,理想性、规范性; 设计者与实施者,动态性与创新性 生命的主体性,小结(一) 哲学的性质:世界观与方法论,1、哲学的世界观 核心:人与世界的关系 概念:实体与关系、个体与类、主体与客体 2、两种世界观 唯物主义时间在先; 唯心主义逻辑在先“观察渗透理论” 3、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实践 定义:能动地

13、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性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意义:个体与社会发展的主体性,“方法论”与“思想的前提批判”,方法,是主体认识、理解和改造客体的工具或途径。,“方法论methodology:狭义地说,是对某种活动中使用的方法或程序的研究。在较宽泛的意义上,方法论是对某种学科的使命、概念和推理原则,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的考察。” The Fontana Dictionary of Modern Thought,方法的对象是客体; 方法论是将方法本身作为问题加以研究。,理论的层次与方法论的定位,理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中介,概念,方法,使概念成为概念,明唐伯虎 西洲话旧图,名词,概念,方

14、法,理论,方法,概念,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中介,使概念成为概念,方法论:性质与功能,庐山图,10.8米长,1.8米宽。,张大千(18991983年),“五百年来第一人”。 “大千毫发”与“血战古人”。,批判与超越,批判澄清前提、划定界限。(康德),例如:如何确立“公正的”规则?(分蛋糕) 方法切蛋糕的人最后拿蛋糕。 前提利己主义个人、原子个人,超越“只有掌握了批判方法的思想,才是自由的思想” 黑格尔,“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作为方法的中国,沟口雄三 (1932-2010),“没有中国的中国学”,作为方法的中国,“自由的中国学”,“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黄光国,台湾“本土心理学”运动的奠

15、基人之一。,人文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之所以艰难,其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各种具体的科学方法,而很少注意到方法论层面的批判和超越。用中国经验验证西方理论。,如果没有方法论的批判与超越,方法就会画地为牢,由于看不到自己的局限,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实践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如果中国能够实现文明的伟大复兴,那么我们将创造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奇迹。这将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异常丰富而宝贵的素材。,否定与肯定;忽视与重视;戒备与借鉴,柏拉图(Plato)约前427年-前347年

16、,“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理想国(Republic)卷七 “洞穴比喻”,二、哲学的使命,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崎岖的通道通向外面。 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筑有一道矮墙。 有一些人将用木料、石料或其它材料制作的假人和假兽举过墙头,从墙后面走过。笑语者有之,默然者有之。 对于囚徒们来说,除了影像之外,并无真理可言。,其中有一人被解除了桎梏,他站了起来,周旋四顾,走动。 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非常痛苦的,并且,如果再有人把墙头上的每一实物指给他看,并且强迫他说出那是些什么,你不认为,这时他会更加糊涂了吗?他难道不会认为他过去所看到的影像,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真实吗? 如果他被迫注视火光本身,他的眼睛会感到更加痛苦。他一定会转身跑开,逃向那些他觉得能够看清而且认为比实物更清楚更实在的影像的。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