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学习笔记精编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4515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215 大小:8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学习笔记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2017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学习笔记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2017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学习笔记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2017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学习笔记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2017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学习笔记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学习笔记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学习笔记精编(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目 录录第一部分 经济学.6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8(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10二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10(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10(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12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14(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4(二)公司制度.14(三)公司治理结构.16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16(一)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调节 .16(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17(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18五、

2、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20(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20(二)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20(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21(四)经济波动.22(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五类政策) .22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23(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23(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23(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24(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24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25(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25(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262(三)金融监管.27(四)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28八、对外经济关系.28(一)国际经济组织.28(二)对外贸易关系.29(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30(四)

3、对外金融关系.31第二部分 国民经济理论.32一、概论.32(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32(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33(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33(四)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34二、市场管理.34(一)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35(二)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35(三)政府与市场秩序.35三、产业管理.37(一)产业结构与布局管理.37(二)产业组织管理.42(三)产业发展规划.43四、区域经济管理.44(一)区域经济布局.44(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45五、资源管理.46(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管理.46(二)科技资源管理.49(三)人力资源

4、管理.50(四)资源的优化配置.53六、国有资产管理.54(一)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54(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543(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56(四)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57(五)国有资产的监督.60七、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62(一)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62(二)国民经济衡量与监测.63(三)国民经济预警.63(四)国民经济调控.64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65(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65(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65(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67(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69(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70(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72第三部分 经济法.73

5、一 合同法律制度(总则).73第一节 合同的基本理论.73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74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76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77第五节 合同的担保.80第六节 合同的变更与转让.83第七节 合同的终止.83第八节 违约责任.84第九节 合同的管理和合同争议的解决 .86二 公司法律制度.92第一节 公司法的基本理论.92第二节 公司的登记管理.94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95第四节 股份有限公司.99第五节 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1024第六节 公司的财务会计.103第七节 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103三 证券法.106第一节 证券法的基本理论.106第二节 股票的发行与交易.107第三

6、节 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116第四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119第五节 持续信息公开.121第六节 禁止的交易行为.122第七节 上市公司收购.125第八节 证券交易所.129第九节 证券中介机构.130四 物权法律制度.134第一节 物权基本理论.134第二节 所有权制度.141第三节 用益物权制度.146第四节 担保物权制度.148第四部分 管理学原理.154一、管理概述.154(一)管理.154(二)管理者.156(三)管理理论的发展.158二、计划.162(一)计划概述.162(二)预测.166(三)决策.166三、组织.168(一)组织的含义和类型.169(二)组织的基本概

7、念.169(三)组织的基本原则.172(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73(五)组织变革.1745四、领导与激励.177(一)领导与领导者.177(二)领导理论.179(三)激励理论.179(四)激励方法.184五、控制与协调.185(一)控制.186(二)协调.187(三)沟通.188六、战略管理.192(一)企业战略的制定.193(二)企业总体战略.194(三)企业竞争战略.195(四)企业战略的实施.196七、现代管理的方法.197(一)分析问题的方法.197(二)分配资源的方法.198(三) 系统管理方法.199安通学校 2011 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部分讲义第一章 8.2096第一部分

8、第一部分 经济学经济学一、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1981 年 6 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005 年 4 月,党的十五大对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又做了进一步阐释。“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

9、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社会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它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 一是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认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人口占多数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

10、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

11、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第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长期性。 第二,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2、。 第三,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8.理解要点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 第二,牢牢把握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 观,建设和谐社会8第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宪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

13、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过程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997 年,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一是,公有制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14、具体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1.资源的含义与特点含义: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经济学理论中的资源指的是广义的资源。特点: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多用性。92.资源配置的概念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至少包括两个内容: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稀缺资源应尽可

15、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3.资源配置的几种形式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为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1)自给自足经济。(2)计划经济,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3)市场经济,市场和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4)混合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4.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实质目标: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5.市场经济构成要素4 个方面: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直接或间接按地纳入市

16、场关系之中;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也就是有: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 (1)计划配置方式的缺陷。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国家说了算,结果产销不对路,供求失衡 10(2)市场配置方式的运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也相应地从计划转变为市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 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有机结合。(三)(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础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