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170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1 课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学案导学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学案导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目 标内 容识记理解运用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百家争鸣” 的局面 “百家争鸣” 的概况;出现 的社会原因; 主要流派和主 要代表;历史 作用孔子及儒学的 勃兴孔子的简介及 其思想主张战国时期儒家 代表“亚圣”孟子 和“集大成者” 荀子的思想主 张了解“百家争 鸣”的原因和 作用,儒家思 想创立和发展 的过程,进一 步认识历史发 展进程中的重 大历史事件发 展的基本脉络。 分析儒家思想 形成的过程, 了解儒家思想 在人类历史进 程中的作用及 其影响。全面认识春秋 战国时期文化 繁荣局面,认

2、 识这是在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 阶级关系剧烈 变化,奴隶制 度瓦解和封建 制度形成的历 史条件下出现 的。从而培养 学生正确理解 经济、政治和 文化三者辩证 关系的能力。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了解儒家以 人为本的精 神境界,了 解儒家文化 是我国传统 文化的最主 要部分,突 出其在世界 上的先进地 位和对后世 的影响,以 此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 教育。【学习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感悟思考】上节课学习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不利

3、的地位。就拿我们国家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金钱观也随之而来,并使我们在精神、思想和文化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党和政府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来协调各种关系,共建和谐社会。那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呢?(生:百家争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知识梳理】一、 “百家争鸣”的局面(1) “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4、、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 ,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学习探究】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第一,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

5、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

6、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 ,了解“子”与“夫子”称呼的由来。(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 ,又名道德经 。老子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观点,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有为”措施,主张“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道” , “道”生出天地万物。庄子的散文非常富有哲理,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如逍遥游等名篇。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反映

7、其思想的书是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 、 “非攻” 、“尚贤” 、 “尚同” 。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要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学说,后来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4)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 ,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

8、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孔子和儒学(1)孔子的生平(2)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在论语一书中, “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 ,即“克己复礼为仁” ;主张推己及人,即“己欲立而

9、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己所不欲,勿 施与人” 。 “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也就是说,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这里来登门求教,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意,我就没有

10、理由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授给你。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 、 “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有所创新,为儒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子的思想,接着介绍了荀子的思想。(1)“亚圣”孟子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

11、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

12、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 ,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2) “集大成者”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

13、实主义代表。X孔孟荀一脉相承,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 ,他所提出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从道不从君。 ”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所以说荀子是属于儒家学派的,他的礼义学说是直接从孔子的思想中脱胎而来。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孟子所说的人之性善,荀子驳斥他说:“是不然,人之性恶。 ”荀子为什

14、么说“人之性恶”呢?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荀子分析批判诸子百家的言论,并吸收了各家的优秀思想。如荀子说“天行有常” ,是说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固定的次序的,这同老子说的“道法自然” ,在客观物质世界都有其一定的运行规律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显然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荀子主张以礼治国,这跟孔子的重视礼是源流相通的。可是荀子所说的礼,重在分定界限,对人制裁。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

15、,成为主张法治主义的法家学派,促成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学习探究】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比较三人思想的异同,填表。思想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同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课后研讨】学完本节课后很多同学对“百家争鸣”的各个流派的主张产生了兴趣,于是很想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教师借助这股热情也不失时机的提出这样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分子,面对“百家争鸣”的局面,你会选择加入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难点突破】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1)随着奴隶制

16、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老子、庄子主张“无为” ,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2)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