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 治制度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2967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 治制度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 治制度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 治制度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 治制度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 治制度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 治制度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 治制度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混点一 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项目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制设置目的加强皇权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分权内容草拟、审议、执行立法、行政、司法分权部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实质封建社会皇权专制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易混点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无实权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实权首相和议会、政府关系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首相可解散议会。议会也可辞去首相,二者相互制约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不同点议会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议

2、员由民选产生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国会(民选,无实权)是立法机构相同点政体相同,都为君主立宪制易混点三 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名称内容项目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德国皇帝是世袭君主行政与立法机构关系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受议会限制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帝国国会形不成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不同点官员和议员产生方式总统和参议院议员由选民间接选出,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德国皇帝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的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选择题易混专练1(2015永州模拟)1935 年 5 月 27 日,

3、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无效。1936 年 1 月 6 日,又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反宪法。最高法院创立 140 年中,总共宣布废止的法律不过 60 种,但现在不过一年,最高法院竟一口气把罗斯福的新法取消了 11 种之多。这一现象说明( )A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不须经过总统任命B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力凌驾于总统之上C罗斯福新政在推行中受到重重阻力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没有缓解经济危机解析:选 C 从新政措施被最高法院宣布废止来看,新政推行中遇到阻力,故 C 项正确;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总统、国会三者相互制衡,故 A、B 两项错误;新政部分受阻,不能说明该法及其他措施对缓解危机无效,故

4、D 项错误。2(2015浙江五校联考)英、德两国在近代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二者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任命内阁首脑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居于权力中心 D君主有权修订法律解析:选 A 在英国,议会选举产生首相后,要经过国王任命,而在德国,是皇帝直接任命,所以 A 项正确,符合题意;在英国,只有议会可以修改法律,首相对议会负责,在德国,皇帝是权力的中心,故排除 B、C、D 三项。3(2015湛江测试)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西方民主政治在欧美大国确立的重要时期,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俄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民主化道路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了君主

5、制度D德国皇帝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解析:选 C 俄国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并未确立君主立宪制,故 A 项错误;日本属于亚洲国家,与题干“欧美大国”不符合,故 B 项错误;法国经过长期共和制与君主制的较量,最终通过 1875 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 C 项正确;德国通过1871 年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其皇帝大权独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故 D 项错误。命题点一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影响古希腊、罗马堪称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础和民主传统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1雅典民主政治(1)人民主权发展为主权在民思想。(

6、2)轮番而治的原则发展为近代民主选举制。(3)首席将军及各级官员采取选举方式产生和任期制度,影响到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和任期制。(4)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五百人议事会影响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比例代表制和议会制度等。2罗马法律(1)罗马法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宝。(2)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后来为近代资产阶级所效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独立的资产阶级陪审制度。(3)罗马人实行的“保护人”制度,后发展为律师制度,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4)罗马法中一审终审的审判制度和“不告不理” “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为西方普遍继承。(5)罗马法中继承制度和婚姻自主权后来为近代

7、各国所继承等。命题点二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1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2基本特点(1)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选举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需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同意才能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非选择题规范专练(20

8、14大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 年)材料二 1906 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 ,终致大乱。美国式

9、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 ,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 。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1907 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 ,其功“赫然可观” 。法国自 18 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 ,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 ,并非“革命必得之果” 。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14 分)(3

10、)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8 分)解答规范第一步:审清设问第二步:获取信息首先,确定回答项“基本态度及其依据” ,然后根据材料层次概括回答。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关键信息“(法国的国民议会)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可知柏克对法国大革命持否定态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关键词“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可知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方式激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关键词“(法国的国民议会)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可知,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破坏性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第三步:规范作答态度:否定(批

11、判)。(2 分)依据:法国大革命方式激进;破坏巨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8 分)第一步:审清设问第二步:获取信息本问要求指出“两种评价及理由” ,即从肯定和否定的角度,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回答。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关键词“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 ,终致大乱”可得出第一段材料评价是否定;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关键词“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 ,其功赫然可观 ”可得出第二段材料评价为肯定,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具体理由。第三步:规范作答评价:否定;肯定。(2 分)否定理由:盲目学美,导致大乱;体制变革应循序渐进;革命带来恐怖统治和社会动荡。(6 分)肯定理由:推翻专制,享有平等权利;革命爆发和处死国王有其必然性;革命并非一定带来破坏。(6 分)第一步:审清设问第二步:获取信息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思维方式、阅历、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等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回答。第三步:规范作答因素: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