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单元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2924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单元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单元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单元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单元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单元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单元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单元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 一、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演变过程、趋势和本质2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方面: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

2、,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二、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

3、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三、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与影响1过程(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4)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

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7)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3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四、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时期汉魏晋南北朝隋至清末科目常科:孝廉,茂才;

5、特科:贤良方正、明经进士、明经等方式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推荐考试标准德、行(突出德)家世、道德、才能考试成绩(家世渐成唯一标准)利弊否定了世官制,鼓励士人重视气节,敦品励学,促使社会风气淳朴,崇尚德行。但以官取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世家大族把持用人权,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把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常用六大中国古代文史常识编写缘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高考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考查较多注重中华文化的“精深

6、” ,学术味较浓,却忽略了常识性的问题。为克服这种倾向,近几年高考试题开始出现文史常识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史常识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因此,了解中国古代文史常识,对我们学习历史、提升学科素养和服务日常生活都颇有益处。一、古代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 “乙丑年”等。(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会出现奇偶相组合的现象。(3)60 年一循环,周而复始。提示 历史命题中常考的是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较为简便的换算方法是:求天干的方法:凡是

7、公历年个位数是 4 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 5 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4 5 6 7 8 9 0 1 2 3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 12,余数是 4,地支是子,余数是 5,地支是丑,依次类推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示例 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构成了干支纪年法。比如 1901 年为辛丑年,1911 年为辛亥年,1951 年为辛卯年。 辛亥革命诞辰 100 周年即 2011 年的时候,天干地支相配应为( )A辛亥 B甲子C乙卯 D辛卯

8、解析 中国古代历法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的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 60 年又回到甲子、乙丑等。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51 年是辛卯年,60 年后的 2011 年也应该是辛卯年,而辛亥革命100 周年正好是 2011 年。答案 D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康熙元年等。有时,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 “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 “乙酉”是干支纪年。示例 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

9、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民国 26 年全面抗战开始 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 中国近代史开端是庚子年A BC D解析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 221 年,即公元前三世纪晚期;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民国 26 年19111937 年),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1938 年1911民国 27 年);中国近代史始于 1840 年鸦片战争,1840 年是庚子年。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 1654 年,康熙这一年号使用于16611722 年,故错误。答案 C二、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1谥号是帝王

10、、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2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 ;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 。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等,如唐太宗、宋太祖等。3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

11、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 ,称乾隆皇帝。示例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清康熙帝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等史学常识的掌握。年号是古代封建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据材料信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可推知汉武帝为谥

12、号。答案 B三、古代地理方位之称谓1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1)古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这是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 。(2)由于中国位于北半球,地势西高东低,江河多自西向东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左”与“右”相对,如面向南,则西为右,东为左;面向北,则东为右,西为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 ,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3、。3区域名称(1)“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2)关中:“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3)江南: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古代的江东或江左,即今之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4)岭南:岭指五岭,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外。(5)塞北: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自然条件比较差。塞北亦称塞外、口北、口外等。(6)关内、关外:明清以后, “关”主要指山海关,今东北三省称为关东、关外。(7)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

14、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示例 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历史小城也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衡阳,湖湘文化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淮阴即淮安异名也。 ”按古代地理方位为地名命名原则来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衡阳:衡山之南;淮阴:淮水之北B衡阳:衡山之北;淮阴:淮水之南C衡阳:衡山之北;淮阴:淮水之北D衡阳:衡山之南;淮阴:淮水之南解析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答案 D四、姓氏来源我国姓氏繁多,通常所说的百家姓,只不过是集中了全国的 100 个常见姓氏。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

15、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如熊、牛、云等。2以国名为姓。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3以居住地为姓。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4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5以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6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呼延、慕容、尉迟等。7以谥号为姓。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8因避讳而改姓。如邱是讳孔丘之

16、丘等。示例 (2009全国文综卷)古人在分析姓氏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C谥号 D行业解析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答案 A五、古代称谓1人名称谓(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曾居高官的人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与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4)敬称: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