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一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22757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经济法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经济法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经济法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经济法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第一章(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法,王小丽,绪言,一、经济法学概述 (一)经济法学的概念是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二)经济法学与经济法的关系1.联系:(1)没有经济法就没有经济法学(2)经济法学促进经济法的发展,2.区别:,(1)前者是法学体系中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后者是法的体系中的一个独立而重要的部门。 (2)前者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后者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二、学习经济法的意义,(一)加强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 (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主体准入 *市场运行管理*宏观调控 *社会保障 (三)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三、学习方法,(一)系统掌握

2、经济法律法规(二)注意运用比较方法(三)密切联系实际,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四、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法概念的提出 最早使用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所著自然法典德萨米,“经济法”一词的产生与经济法的产生的区别,(二)经济法的产生1. 经济法产生的含义 :经济法部门的形成2.经济法产生的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德国,3.经济法产生的原因,(1)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经济原因 (2)国家自觉或被动地承担起组织、协调经济的职能政治原因 (3

3、)法治化国家法律文化原因 (4)民法、行政法等的局限部门法原因 (5)经济学和法学理论的兴起理论原因,(三)经济法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1.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与沿革(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民(商)法发展的巅峰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A、经济法现象B、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C、资本主义经济法的沿革,经济统制法(战时经济法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危机对策经济法: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复兴经济法 :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D、资本主义经济法的范围、种类,限制垄断、保护竞争方面的经济法 促进经济民主化、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的经济法 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经济法 振兴、促进、助长经济发展方面的

4、经济法 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方面的经济法 发展国际贸易方面的经济法,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1)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特点: A都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基础,以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看不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实质上的计划经济法。 B以公法上的模式出现、国家主导为指导思想。,(2)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A经济法概念的提出胡乔木1978年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 个现代化一文中提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两个专门 性经济法律用语。 B 产生和发展的历程1978年到1992年经济法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1992年到2001年经济法快速发展阶段 21世纪经济

5、法趋于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C 沿革:经济改革法 经济政策法 经济发展法,二、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特定的经济关系首先,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一定的范围 其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同其他法的部门的调整对象是有区别的,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有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而不是经济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也不是一切经济关系,仅是特定领域内的经济关系,即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特定经济关系具体包括:,(1) 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在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过程中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以及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市场监管关系:国家为

6、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干预市场所发生的经济关系。,(3)宏观调控关系 :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具有隶属性或指导性的社会经济关系。 (4)社会保障关系:在对劳动者实行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关系是具有社会整体利益性特点的经济调控、组织、管理、监督等关系,(二)经济法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一,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 第二,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 第三,经济法不同于国内法体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门。,(三)经济法特征,1综合性 经济法调整方法和调整对象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7、; 2经济性 (1)目的:在于通过政府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正确妥善地处理各种经济矛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2)调整对象:社会关系中某些特定的经济关系;(3)调整手段:具有明显的经济性,3 社会性 从社会整体的高度上,对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调整,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兼顾各方公平效益 。 4政策性 国家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三)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依据 (四)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构成,1、经济调整行为法定原则2、经济民主与自由原则3 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原则,四、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一)经济法

8、地位的含义经济法的地位是指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当代中国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 这九大门类可以说涵盖了中国的所有法律规范。这是法律基础理论学科-法理学所做的专业分类。,(二)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因为: 第一,经济 法的调整对象有一定的范围。 第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有具体内容的 。 第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同其他法律部门的调整对象是可以分开的。 (三)经济法是一个重要的法的部门 1.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 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3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

9、快速、健康发展,(四)经济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1.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民法: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者联系: 调整对象:一定市场经济关系; 渊源: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和习惯法、判例法; 独立地位:独立的法律部门; 作用:巨大、重要。,二者区别:,调整对象不同 (2)主体不同 (3)作用不同 (4)调整方法不同,2.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商法:商法又可称之为商事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联系: 区别: 性质不同; 调整对象不同; (3)目的不同。,3.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

10、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者联系: 都具有隶属性; 都使用命令的方法; 都体现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二者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 (2)主体不同 (3)利益保护结构不同 (4)调整方法不同 (5)法律适用程序不同,4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经济法与刑法 经济法与环境法 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五)经济法的体系,1.含义 经济法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基本结构 第一,企业组织管理法。 第二,市场管理法。 第三,宏观调控法。 第四,社会保障法。,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一)法律关系:由法律规范所

11、确认的,当事人之间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例如:房产继承。主体是继承人和被继承人;客体是财产继承权;内容是继承人和被继承人对所继承财产的具体权利和义务。 经济法律关系是诸多法律关系的一种。,(二)经济法律关系,就是指由经济法所确认的经济法主体之间的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即经济法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包括:1.经济行政机关 2.经济组织 3.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4.公民(自然人)5 .国家,(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1、有形财物 案例分析:某国一商家,声称自己已经与太空开发机构达成协议,可以出卖月球土地作为墓地,也可以负责将死者的棺材或骨灰送到太空的指定位置,使死者可以像星球那样永远闪耀在太空中。 请问:该商家能否出售月球的土地?,2、经济行为 3、无形财富,亦称智力成果,(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是连接主体、客体的桥梁 1.经济权利包括:经济职权 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 请求权 2.经济义务:经济职责 、正确行使所有权 、经营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