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治进展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20197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治进展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治进展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治进展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治进展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治进展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治进展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治进展ppt培训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治进展,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李兵顺,2,一. 黄疸的定义,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使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等发生黄染的现象。如血中胆红素浓度已升高,但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如血中胆红素浓度未超过正常水平,但患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等部位的黄染现象称为假性黄疸。,3,二 黄疸的病因和分类,(一)溶血性黄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或“旁路性”胆红素的生成增多,超过肝脏对它的处理和排泌能力所引起的黄疸,又称为肝前性黄疸。病因常见脾功能亢进、感染、中毒及血液系统疾病等。,4,(二)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脏实质细胞或细胞器的损伤,对胆红素的处理或排泌障碍

2、所致,又称为肝性黄疸。病因常见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黄疸、感染、中毒、心源性黄疸等。,(三)阻塞性黄疸由于肝内外胆管机械性阻塞,造成胆汁排泌障碍所致,又称肝后性黄疸。病因常见肝内外胆管的炎症、结石、肿瘤、寄生虫等。,黄疸的病因和分类,5,6,7,1 概念: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是由于各种病因损害肝细胞内细胞器,使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排泌障碍或肝内胆小管梗阻,导致肝内胆汁淤积一种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8,9,肝内胆汁淤积的病因 感染 代谢 免疫 其它 病毒 药物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手术后 细菌 酒精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Caroli病囊性纤维化 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 良性

3、复发性肝内淤 寄生虫 妊娠 结节病 肝硬化脂肪肝 肝癌,胆汁淤积性黄疸,2 病因,10,(1)病毒:由于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因而多数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肝炎病毒所致。其中,又以HAV、HBV、HEV感染引起者多见,而HCV和其它病毒感染者少见。 (2)细菌:细菌感染引起肝脓肿或化脓性胆管炎也可引起肝内淤胆。 (3)药物:氯丙嗪、四环素、异烟肼、磺胺、硫氧嘧啶、睾酮、黄体酮、口服避孕药等。 (4)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特别是发展至失代偿期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性黄疸,11,(5)妊娠:以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引起者多见。 (6)酒精性肝病

4、和脂肪肝:发展至晚期亦可引起肝内淤胆。 (7)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多见,其它所致者少见。 (8)肝癌: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均可引起肝内淤胆。 (9)其它:如手术后黄疸、良性复发性肝内淤胆、Caroli病、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寄生虫感染等亦可引起肝内淤胆,但较少见。,胆汁淤积性黄疸,12,(2)血液生化检查符合阻塞性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增加,主要是直接胆红素增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40%,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血清ALP、Y-GT、 5-核苷酸酶(5-NT)、亮氨酸氨基肽酶 (LAP)血胆固醇等明显升高,ALT轻度、中 度增加等。,胆汁淤积性黄疸,3

5、 临床特征及生化学检查,(1)临床特征:一般以深度黄疸、皮肤搔 痒、缓脉、肝大、消化道症状一般较轻、浅黄或灰白色大便等作为主要特征。,13,其中5-NT、LAP在胆道梗阻或胆管压力升高时明显升高,而在肝细胞黄疸时仅轻度中度升高。阻塞性酯蛋白X(LP-X)增加对胆汁淤积有较大诊断价值,是阻塞性黄疸的灵敏而特异的指标。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时,LP-X多在2.0g/L以下,肝外阻塞性黄疸时常超过3.0g/L。,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14,胆汁淤积性黄疸,4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1) 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多认为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运载及酯化能力均正常,主要由于致

6、病因子引起肝细胞的细胞器和毛细胆管的损伤,造成胆汁的排泌障碍,或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酯型胆红素逆向进入血流,而发生黄疸。(2)肝活检:肝实质损害轻微,肝内广泛淤胆,小叶间胆管以前的胆管、如毛细胆管及细胆管等可见胆栓。,胆汁淤积性黄疸,15,16,胆汁淤积性黄疸,5 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与细胞器的变化:(1) 肝细胞膜: Na-K-ATP酶活性降低; Na依赖性或非依赖性胆汁酸转运降低或停止。(2) 毛细胆管胆管膜: Na-K-ATP酶活性降低; 膜通透性增加; 膜流动性降低。(3 ) 肝细胞浆: 载体蛋白功能障碍; Golgi复合体功能障碍; 细胞内囊泡转运障碍; 内质网活性降低。,胆汁淤积

7、性黄疸,17,胆汁淤积性黄疸,(4) 肝细胞骨架: 微丝功能障碍:微绒毛缩短,毛细胆管蠕动障碍; 微管和中间丝的功能异常。(5) 胆汁酸向毛细胆管转运减少: 载体蛋白减少或功能失调; 转运所需能量(电位或谷胱甘肽)不足; 毛细胆管内外的浓度梯度不足; 非胆汁酸依赖性排泌的改变。(6) 连接复合体通透性增加。,胆汁淤积性黄疸,18,19,20,21,22,23,胆汁淤积的病因及特点,6 肝内胆汁淤积的分类及临床表现: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血液生化检查虽都酷似阻塞性黄疸,但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异。(1) 淤胆型肝炎:在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中,淤胆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大,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型。

8、 急性型:起病急,黄疸逐渐加深,伴皮肤搔痒,但临床症状并不随黄疸的加深而加重。可有肝、脾肿大。病程可迁延数月而自愈,极少数病例可演变为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24,胆汁淤积的分类及特点, 慢性型:多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发生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生化检查符合阻塞性黄疸,并有中等度血清铁与血清ALT活性增高;血清免疫学检查可找到肝炎病毒的标志。肝活检显示肝内淤胆、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等,往往伴有轻度肝实质炎症。急性淤胆型肝炎应注意与重型病毒性肝炎和妊娠急性脂肪肝相鉴别。,胆汁淤积性黄疸,25,急性淤胆型肝炎与重型肝炎和妊娠急性脂肪肝的鉴别要点(1),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淤胆型肝炎

9、 重型肝炎 妊娠急性脂肪肝原发病 肝炎病毒感染 肝炎病毒感染 妊娠(晚期) 消化道症状 轻微 重 剧烈恶心、呕吐、上腹痛 出血倾向 无 可有 严重 水肿、高血压 无 可有水肿 明显 尿胆素 + +/+ 尿胆原 /+ +/+ 总胆红素 + + + 直接胆红素 + + +,26,急性淤胆型肝炎与重型肝炎和妊娠急性脂肪肝的鉴别要点(2),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淤胆型肝炎 重型肝炎 妊娠急性脂肪肝 B超 肝大 肝脏缩小 脂肪肝 ALP 升高 正常 升高 ALT 轻度升高 先高后低 轻度升高或正常 血淀粉酶 正常 正常 明显升高 PT 一般正常 延长 延长 预后 一般较好 严重 严重,27,胆汁淤积的分类及

10、特点,(2) 药物性肝损害:以氯丙嗪、甲睾酮、避孕药等较常见,其它磺胺、甲巯咪唑、硫氧嘧啶、对氨基水杨酸、红霉素丙酸酯等引起者发病率较低。主要特点: 用药后出现黄疸; 停药后黄疸很块消退,但再次用药后可再发,胆汁淤积性黄疸,28,胆汁淤积的分类及特点,药物引起的肝内淤胆可分为两类(1)伴有炎症反应的急性肝内淤胆:氯丙嗪为代表,可能是机体对药物的变态反应所致。特点: 黄疸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用药后14周出现; 常同时伴发热、皮疹与嗜酸细胞增多; 黄疸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再度用药黄疸可再发; 肝活检示肝内淤胆伴炎症反应。,胆汁淤积性黄疸,29,胆汁淤积的分类与特点,药物引起肝内淤胆的另一种表现(2

11、)不伴有炎症反应的急性肝内淤胆:可见于口服避孕药或甲睾酮等药物后,主要特点: 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停药后黄疸很快消退,但再次用药后可再发; 肝活检示肝内淤胆而无炎症反应。,胆汁淤积性黄疸,30,胆汁淤积的分类与特点,(3)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ICP)并非少见。本病的特点如下 : 首发症状通常为皮肤搔痒,可在黄疸出现前几周发生; 黄疸大多出现于妊娠中后期,符合肝内阻塞性特点; 患者常伴有深色尿与白陶土样大便,约在黄疸出现第一周后达到高峰,部分可有轻度肝肿大; 黄疸持续12周后迅速消退,再度妊娠时可再次出现。本病应注意和妊娠合并黄疸性肝炎鉴别,尤其还应注意和妊娠急性脂

12、肪肝相鉴别。后者临床症状明显重于前者。,胆汁淤积性黄疸,31,胆汁淤积的分类与特点,(4) Dubin-Johnson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慢性或间歇性黄疸,多见于青少年,常为家族性。体征可有肝大,肝区疼痛,灰白色大便,乏力等。实验室检查除结合胆红素增高外,其余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本病是由于遗传性缺陷,使得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运和向毛细胆管排泌发生障碍而反流入血,并形成胆红素尿。肝活检显示肝细胞内棕褐色或绿褐色的色素沉积,无其它病变。,胆汁淤积性黄疸,32,胆汁淤积的分类与特点,几种先天性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黄疸的鉴别(1)Gilbert Crigler-Najjar Rotor Dubin-Johnson遗传 显性 隐性/显性 隐性 隐性 发病时间 大多在青春期 出生后 大多于青少年 任何年龄 健康状况 良好 很差 良好 良好 症状 无明显症状 核黄疸,肌肉痉挛 无 腹痛,肝区痛,灰角弓反张 白色大便,乏力等 肝大 少见 轻度 无 约半数有肝大 血胆红素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